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上、下感应轮座,感应轮座之间设置有弹簧;上、下感应轮座安装有转轴,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转轮和码盘;固定座上安装有行走腔,行走腔内具有用于胶带输送的上、下通道;行走腔上、下表面设置有接触口,上转轮位于上接触口时与上通道内的上胶带接触,上胶带行走带动上转轮转动,下转轮位于下接触口时与下通道内的下胶带接触,下胶带行走带动下转轮转动;上、下码盘边分别设置有光电开关,光电开关用于测量上、下码盘转动的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维修、调节;使用时,确保转轮与胶带的有效接触,胶带的输送有效带动转轮转动,从而实现胶带精确输送计量。
Belt conveying control device for zipper glu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用于提高向拉链贴胶机输送胶带的精度。
技术介绍
拉链包括拉链带(含链齿)和拉头,一些特殊场合使用的拉链(如开尾拉链)需要在拉链带上进行贴胶,以加强拉强力和插座移位能力。贴胶工作目前均采用拉链贴胶机将输送来的胶带粘贴在拉链上,不论输送来的胶带长短,均被粘贴在拉链上,贴胶精度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930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拉链贴胶布机的过胶保护座,包括固定座和座盖,固定座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固定架、隔离板和下固定架,隔离板上下端面上均设有纵向过胶槽,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均横向穿设有转轴,转轴套设有伸入过胶槽的驱动轮,转轴穿出固定座的一端上设有信号轮,固定座上设有与信号轮匹配的光电开关,光电开关连接PLC。当胶布通过过胶槽时带动驱动轮、转轴和齿轮转动,齿轮的每个齿通过遮蔽槽时都会阻挡一次光电信号,当阻挡的光电信号次数达到预定值时PLC则控制输送机构停止送胶,在胶布被粘贴在拉链上并切断后PLC再控制下次送胶,当拉链宽度发生变化时,设定相应被阻挡光电信号的次数即可,自动化程度高且过胶更加精准。但是,若胶带(胶布)较为松弛时,驱动轮无法与胶带(胶布)有效接触,胶带(胶布)的输送无法带动驱动轮、转轴和齿轮转动,从而无法实现精确输送计量。而且,该装置结构复杂,无法实现快捷的调整、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该装置提高向拉链贴胶机输送胶带的精度。<br>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转动销安装有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具体地,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的首端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在固定座上可转动。所述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之间设置有弹簧,用于将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向中间拉拢(即向下述的行走腔拉动),确保上转轮、下转轮与胶带(胶布)的有效接触。所述上感应轮座的末端通过上轴承安装有上转轴,即上转轴中部安装在上感应轮座上,所述上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转轮和上码盘,所述下感应轮座的末端通过下轴承安装有下转轴,即下转轴中部安装在下感应轮座上,所述下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下转轮和下码盘。为了加大摩擦,所述上转轮、下转轮外均设置有皮圈。在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之间,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行走腔,所述行走腔内具有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用于上胶带输送,所述下通道用于下胶带输送。所述行走腔上表面设置有上接触口(优选为配合上转轮的梯形),所述上接触口与上通道连通,所述上转轮位于上接触口时,上转轮与上通道内的上胶带接触,上胶带行走带动上转轮转动;所述行走腔下表面设置有下接触口(优选为配合下转轮的梯形),所述下接触口与下通道连通,所述下转轮位于下接触口时,下转轮与下通道内的下胶带接触,下胶带行走带动下转轮转动。所述上码盘边设置有上光电开关,所述上光电开关用于测量上码盘转动的信号;所述下码盘边设置有下光电开关,所述下光电开关用于测量下码盘转动的信号。所述上光电开关、下光电开关通过感应安装板安装在固定座上。上码盘、下码盘的转动产生光电信号,光电信号的次数代表着胶带输送的长度,当检测到的光电信号次数(代表一定胶带输送长度)达到预设值时,停止输送胶带。在胶带贴胶、切断后,持续上述步骤,实现再次的胶带输送。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维修、调节;使用时,确保上转轮、下转轮与胶带(胶布)的有效接触,胶带(胶布)的输送有效带动上转轮、下转轮转动,从而实现胶带(胶布)精确输送计量。当胶带用完时,即使胶带输送机构工作,也无胶带(胶布)与上转轮、下转轮接触,也就无光电信号产生,此时可以判断出需要更换胶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上部通过转动销2安装有上感应轮座3和下感应轮座4,具体地,上感应轮座1的首端通过转动销2安装在固定座1上部,下感应轮4座的首端通过转动销安装在固定座1下部。所述上感应轮座3和下感应轮座4在固定座1上可转动。所述上感应轮座3和下感应轮座4之间设置有弹簧22,用于将上感应轮座3和下感应轮座4向中间拉拢,即将上感应轮座3向下的行走腔16拉动,将下感应轮座4向上的行走腔16拉动,从而确保上转轮11、下转轮9与胶带(胶布)的有效接触。所述上感应轮座3的末端通过上轴承6安装有上转轴5,上转轴5的中部安装在上感应轮座3上,所述上转轴5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转轮11和上码盘7。所述下感应轮座4的末端通过下轴承8安装有下转轴12,下转轴12中部安装在下感应轮座4上,所述下转轴12两端分别安装有下转轮9和下码盘10。上转轮11、下转轮9外设置有皮圈,加大上转轮11、下转轮9与其接触的胶带的摩擦。在上感应轮座3和下感应轮座4之间,所述固定座1上固定安装有行走腔16,所述行走腔16内具有上通道17和下通道18,所述上通道17用于上胶带19输送,所述下通道18用于下胶带20输送。所述行走腔16上表面设置有梯形的上接触口21,所述上接触口21与上通道17连通,所述上转轮11位于上接触口21时,上转轮11与上通道17内的上胶带19接触,上胶带19行走带动上转轮11转动。所述行走腔16下表面设置有梯形的下接触口(图中未标出)下接触口与下通道18,所述下转轮9于下接触口时,下转轮9与下通道18内的下胶带20接触,下胶带20行走带动下转轮9转动。所述上码盘边7设置有上光电开关14,所述下码盘10边设置有下光电开关15,所述上光电开关14、下光电开关15通过感应安装板13上下分布安装在固定座1上。使用时,上胶带19、下胶带20行走,上胶带19行走带动上转轮11转动,从而通过上转轴5带动上码盘7转动;下胶带20行走带动下转轮9转动,从而通过下转轴12带动下码盘10转动。上码盘7转动时,上光电开关14测量上码盘7转动的信号;下码盘10转动时,下光电开关15测量下码盘10转动的信号。测量的方法可以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99303U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方法一致,也可以采用其他测量的方法。上码盘7、下码盘10的转动产生光电信号,当检测到的光电信号次数(代表一定胶带输送长度)达到预设值时,停止输送胶带。在胶带贴胶、切断后,持续上述步骤,实现再次的胶带输送。当胶带用完时,即使胶带输送机构工作,也无胶带(胶布)与上转轮11、下转轮9接触,也就无光电信号产生,此时可以判断出需要更换胶带。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转动销安装有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所述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在固定座上可转动;所述上感应轮座的末端通过上轴承安装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转轮和上码盘,所述下感应轮座的末端通过下轴承安装有下转轴,所述下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下转轮和下码盘;在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之间,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行走腔,所述行走腔内具有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用于上胶带输送,所述下通道用于下胶带输送;所述行走腔上表面设置有上接触口,所述上接触口与上通道连通,所述上转轮位于上接触口时,上转轮与上通道内的上胶带接触,上胶带行走带动上转轮转动;所述行走腔下表面设置有下接触口,所述下接触口与下通道连通,所述下转轮位于下接触口时,下转轮与下通道内的下胶带接触,下胶带行走带动下转轮转动;所述上码盘边设置有上光电开关,所述上光电开关用于测量上码盘转动的信号;所述下码盘边设置有下光电开关,所述下光电开关用于测量下码盘转动的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贴胶机用胶带输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转动销安装有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所述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在固定座上可转动;所述上感应轮座的末端通过上轴承安装有上转轴,所述上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上转轮和上码盘,所述下感应轮座的末端通过下轴承安装有下转轴,所述下转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下转轮和下码盘;在上感应轮座和下感应轮座之间,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行走腔,所述行走腔内具有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上通道用于上胶带输送,所述下通道用于下胶带输送;所述行走腔上表面设置有上接触口,所述上接触口与上通道连通,所述上转轮位于上接触口时,上转轮与上通道内的上胶带接触,上胶带行走带动上转轮转动;所述行走腔下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蒯英明,陈智勇,燕良科,管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给力拉链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