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挡泥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239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的挡泥板结构,该挡泥板能够在防止溅泥的同时对轮胎周围的行驶风进行整流,并且不容易承受穿过轮胎和挡泥板的行驶风。在鞍乘型车辆的挡泥板结构中,该鞍乘型车辆具有摆臂(13),该摆臂(13)在后端对后轮(3)进行支承,具有覆盖后轮(3)的轮胎部(3e)的前部的内挡泥板(46),其中,内挡泥板(46)具有:基部(46a),其与摆臂(13)的上表面(13c)连接;侧壁部(46b),其从基部(46a)沿着轮胎部(3e)的侧面(3f)向上方延伸;以及遮盖部(46d),其在侧壁部(46b)的上缘(146b)覆盖轮胎部(3e)的上表面,在遮盖部(46d)的后端具有切口部(51)。

Fender structure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挡泥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挡泥板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具有被支承于摆臂的挡泥板的鞍乘型车辆是众所周知的,该挡泥板由侧壁部和遮盖部构成,该遮盖部以覆盖轮胎顶部的方式沿着轮胎上表面延伸(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35930号公报另外,在以往技术中,通过采用朝向轮胎顶部延伸并且覆盖轮胎外表面的挡泥板来防止溅泥等,并且对轮胎周围的行驶风的流动进行整流。但是,由于挡泥板为覆盖轮胎外表面的袋状,所以挡泥板是容易受到在轮胎与挡泥板之间通过的行驶风的影响的形状,在挡泥板受到行驶风的情况下有可能降低接地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容易受到行驶风的影响的挡泥板。本专利技术是车辆的挡泥板结构,该车辆构成为设置有摆臂13,该摆臂13在前端具有枢轴部13b,在后端对驱动轮3进行支承,并且该摆臂13具有覆盖所述驱动轮3的轮胎部3e的前部的挡泥板46,所述驱动轮3经由轮毂3d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臂13,在所述驱动轮3的轮辋部3b上安装有所述轮胎部3e,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46具有:基部46a,其与所述摆臂13的上表面13c连接;以及侧壁部46b,其从该基部46a沿着所述轮胎部3e的侧面3f向上方延伸,并且所述挡泥板在该侧壁部46b的上缘146b处具有覆盖所述轮胎部3e的上表面的遮盖部46d,在该遮盖部46d的后端具有切口部51。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遮盖部46d的后端位于比所述驱动轮3的旋转轴3a靠前方的位置,所述切口部51形成为使该遮盖部46d的后缘朝向车体前方被切除的形状。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侧壁部46b被设置成跨所述轮胎部3e的外径方向的宽度。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切口部51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遮盖部46d的上表面配合轮胎表面形状而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摆臂13具有左右一对臂部13R、13L和设置在左右的所述臂部13R、13L之间的横向部13a,所述挡泥板46的基部46a至少被支承于所述横向部13a的上表面13c,并且具有沿着所述左右一对臂部13R、13L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46R、46L,该后方延伸部46R、46L位于比所述轮胎部3e的侧面3f和轮辋部3b靠车体后方的位置。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侧壁部46b从所述后方延伸部46R、46L向上方延伸。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侧壁部46b的所述上缘146b位于与所述轮胎部3e的所述侧面3f的端部相同的高度,所述切口部51的缘部以在侧面观察时指向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遮盖部46d。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遮盖部46b从所述基部46a向后上方延伸,在所述遮盖部46d的前部的左右具有向上方突出的鼓出部46c,该鼓出部46c的上表面的倾斜比遮盖部的倾斜小,随着靠向后方,该鼓出部46c和遮盖部46d的高度变为相同。专利技术效果在车辆的挡泥板结构中,该车辆构成为设置有摆臂13,该摆臂13在前端具有枢轴部13b,在后端对驱动轮3进行支承,并且该摆臂13具有覆盖所述驱动轮3的轮胎部3e的前部的挡泥板46,所述驱动轮3经由轮毂3d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臂13,在所述驱动轮3的轮辋部3b上安装有所述轮胎部3e,其中,所述挡泥板具有:基部,其与所述摆臂的上表面连接;以及侧壁部,其从该基部沿着所述轮胎部的侧面向上方延伸,并且所述挡泥板在该侧壁部的上缘处具有覆盖所述轮胎部的上表面的遮盖部,在该遮盖部的后端具有切口部。根据该结构,提供如下的挡泥板:能够在防止溅泥的同时对轮胎周围的行驶风进行整流,并且能够不容易受到穿过轮胎和挡泥板的行驶风。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遮盖部的后端位于比所述驱动轮的旋转轴靠前方的位置,所述切口部形成为使该遮盖部的后缘朝向车体前方被切除的形状。根据该结构,能够不形成为承受行驶风的袋形状。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侧壁部被设置成跨所述轮胎部的外径方向的宽度。根据该结构,由于覆盖轮胎部的侧面,所以能够通过挡泥板来高效地防止溅泥。另外,在侧面观察时,能够利用与轮胎部重叠的部分来构成挡泥板,能够抑制因设置挡泥板而导致的车体侧方的投影面积的增大。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切口部形成为圆弧状。由此,通过设为圆弧状的切口,能够将挡泥板设置成更接近轮胎。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遮盖部的上表面配合轮胎表面形状而形成为圆弧状。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挡泥板设置成更接近轮胎。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摆臂具有左右一对臂部和设置在左右的所述臂部之间的横向部,所述挡泥板的基部至少被支承于所述横向部的上表面,并具有沿着所述左右一对臂部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该后方延伸部位于比所述轮胎部的侧面和轮辋部靠车体后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挡泥板在轮胎前部覆盖轮胎的上表面侧面,所以能够防止溅泥,并且能够使行驶风避开轮胎地向车体后方流动。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侧壁部从所述后方延伸部向上方延伸。根据该结构,由于是在轮胎前部覆盖侧面的结构,所以挡泥板在轮胎前部覆盖轮胎的上表面侧面,因此能够防止溅泥,并且能够使行驶风避开轮胎而向车体后方流动。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侧壁部的所述上缘位于与所述轮胎部的所述侧面的端部相同的高度,所述切口部的缘部以在侧面观察时指向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遮盖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挡泥板配置成更接近轮胎,形成为非袋形状的挡泥板(遮盖部)形状。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遮盖部从所述基部向后上方延伸,在所述遮盖部的前部的左右具有向上方突出的鼓出部,该鼓出部的上表面的倾斜比遮盖部的倾斜浅,随着靠向后方,该鼓出部和遮盖部的高度变为相同。根据该结构,使挡泥板为对遮盖部处的行驶风进行引导的形状,由于在遮盖部承受行驶风,所以施加将轮胎按压向地面的方向的力。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图2是车架、摆臂以及后轮的左视图。图3是摆臂、内挡泥板以及后轮的前方立体图。图4是摆臂、内挡泥板以及后轮的左视图。图5是摆臂、内挡泥板以及后轮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自动二轮车;3:后轮;3a:车轴;3b:轮辋部;3e:轮胎部;3f:侧面;3g:胎面;10:车架;13:摆臂;13L:左臂部;13R:右臂部;13a:横向部;13b:枢轴部;13c:上表面;46:内挡泥板;46L:左延伸部;46R:右延伸部;46a:基部;46b:侧壁部;46c:鼓出部;46d:遮盖部;46g:链引导件;47:后挡泥板;48:踏板;51:切口部;51a:缘部;60:螺栓;146b:上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鞍乘型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挡泥板结构,该车辆构成为设置有摆臂,该摆臂在前端具有枢轴部,在后端对驱动轮进行支承,并且该摆臂具有覆盖所述驱动轮的轮胎部的前部的挡泥板,所述驱动轮经由轮毂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臂,在所述驱动轮的轮辋部上安装有所述轮胎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挡泥板具有:/n基部,其与所述摆臂的上表面连接;以及/n侧壁部,其从该基部沿着所述轮胎部的侧面向上方延伸;/n并且所述挡泥板在该侧壁部的上缘处具有覆盖所述轮胎部的上表面的遮盖部,/n在该遮盖部的后端具有切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8 JP 2018-1859871.一种车辆的挡泥板结构,该车辆构成为设置有摆臂,该摆臂在前端具有枢轴部,在后端对驱动轮进行支承,并且该摆臂具有覆盖所述驱动轮的轮胎部的前部的挡泥板,所述驱动轮经由轮毂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摆臂,在所述驱动轮的轮辋部上安装有所述轮胎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泥板具有:
基部,其与所述摆臂的上表面连接;以及
侧壁部,其从该基部沿着所述轮胎部的侧面向上方延伸;
并且所述挡泥板在该侧壁部的上缘处具有覆盖所述轮胎部的上表面的遮盖部,
在该遮盖部的后端具有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盖部的后端位于比所述驱动轮的旋转轴靠前方的位置,所述切口部形成为使该遮盖部的后缘朝向车体前方被切除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被设置成跨所述轮胎部的外径方向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部形成为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勇辉青木宏次石栗嘉之横川俊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