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418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乘员保护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切实地约束乘员,提高保护功能,并且在冲击收敛后能够迅速逃离的乘员保护装置。乘员保护装置(30)具有第一安全气囊袋体(101)和第二安全气囊袋体(102),第一安全气囊袋体(101)和第二安全气囊袋体(102)分别在规定区域涂布有粘合剂,加热会使该粘合剂发挥粘合力。另外,第一安全气囊袋体(101)在与乘员(P)的约束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容易切断的脆弱部(101b),可以通过规定的动作将第一安全气囊袋体(101)切断。由此,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可以将乘员(P)切实地保持在座椅(10)上,提高保护功能,并且在碰撞冲击收敛后,能够解除约束,并迅速逃离。

Occupant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员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在碰撞时保护乘员,汽车等车辆会使用安全气囊装置。作为这种安全气囊装置,有从乘员的前侧向后方展开的前安全气囊。该前安全气囊例如在车辆从前方受到碰撞时展开,阻挡并支撑在前方碰撞时将要向前移动的乘员,从而进行保护。另外,为了防备来自车辆侧方的碰撞,也加装有侧安全气囊和帘式安全气囊。在这种帘式安全气囊中,为了吸收对乘员头部的冲击,需要在车辆侧翻的几秒间的长时间内保持内压,要求提高安全气囊的气密性,延长膨胀持续时间。对于这种要求,提出了使用粘合剂的接合部的强度和气密性优异的安全气囊(参考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容易将安全气囊内压设定成目标值的安全气囊装置,还提出了使用粘合剂的装置。该安全气囊装置构成为将具有与通气孔重合的开口的座椅和通气孔的周缘部结合,将隔着座椅开口的一半侧和另一半侧结合,当安全气囊内压达到规定值以上时解除结合。而且,该结合通过粘合剂进行(参考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471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223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对车辆的碰撞并不限于来自前方和侧方,还要考虑来自斜方的碰撞等来自所有方向的各种碰撞形式,如果针对每种碰撞形式都准备相应的安全气囊,会增加成本,并且存在无法面面俱到的可能。例如,如上所述,由于乘员会根据碰撞形式而发生复杂的举动,因此存在乘员偏离安全气囊最能吸收碰撞能量的部分地与安全气囊接触,从而无法进行充分的乘员保护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被由碰撞形式的不同所引起的乘员的复杂举动所左右,切实约束乘员,提高保护功能,并且在安全气囊约束乘员之后,即对车辆的碰撞的冲击收敛后可以迅速逃离的乘员保护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发生器,其根据规定的工作信号产生气体;以及安全气囊袋体,其通过由所述气体发生器导入气体而从折叠状态展开,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袋体在规定部位涂布有粘合剂,在展开时与规定的被粘合位置粘合,由此约束乘员,在展开后通过规定的动作被切断。另外,所述安全气囊袋体可以在与所述约束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容易切断的脆弱部。另外,可以在所述展开后,通过向与所述约束的方向不同的规定方向的动作,所述安全气囊袋体的一部分被切断,所述约束被解除。另外,可以在所述展开后,通过向规定方向的反复动作,所述安全气囊袋体的一部分被切断,所述约束被解除。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切实地约束乘员,提高保护功能,并且在冲击收敛后能够迅速逃离的乘员保护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概略的剖面图;图2(a)和图2(b)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3(a)~图3(d)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中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的各个俯视图和主视图;图4(a)和图4(b)是表示被切断的安全气囊袋体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5(a)和图5(b)是表示安全气囊袋体的脆弱部的一例的概略示意图;图6是表示具有安全气囊袋体只从乘员的单向展开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概略的剖面图;图7(a)和图7(b)是在粘合剂涂布区域的周围设置有脆弱部的第一安全气囊袋体的主视图;图8(a)~图8(c)是表示被切断的安全气囊袋体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9(a)和图9(b)是表示通过反复动作被切断的安全气囊袋体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图10(a)和图10(b)是表示在根部被切断的安全气囊袋体的俯视图和主视图。符号说明1车辆;2地板面;4上边梁;5侧边梁;6前车门;7前车门窗;8车顶;10座椅;11座垫;12座椅靠背;13头枕;30、31乘员保护装置;41a第一收纳盒;41b第二收纳盒;50气体发生器;51a第一气体发生器;51b第二气体发生器;100、110安全气囊袋体;101、121、131第一安全气囊袋体;102、122、132第二安全气囊袋体;101a、102a、121a、131a粘合剂涂布区域;101b、110b、121b、131b脆弱部;101c系绳;101d、101e纬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车辆概略的剖面图。另外,图2(a)和图2(b)是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工作,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的图。此外,图2(a)是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的俯视图,图2(b)是安全气囊袋体展开时的主视图。(车辆1的构成)如图1所示,在车辆1的地板面2(设置有底部的底板的部分),配备有座椅10。另外,在地板面2的车宽方向外侧(车外侧),相对配备有构成车体内侧壁的左右中立柱,中立柱的上端与上边梁4一体结合,下端与侧边梁5一体结合。中立柱的前方配备有前车门6,前车门6的上部设置有前车门窗7。另外,在上边梁4的上部,大致水平地设置有车顶8。而且,各座椅10分别设置有乘员保护装置30。另外,右侧的座椅10的乘员保护装置30和左侧的座椅10的乘员保护装置30设置成左右对称。此外,在下文中,将以设置在右侧的座椅10(图1中为左侧)的乘员保护装置30为例进行说明。座椅10包括从乘员P的臀部支撑大腿部的座垫11(座部)、设置成可以倚靠的座椅靠背12(靠背部)、以及支撑乘员P的头部的头枕13(头部)。(乘员保护装置30的构成)乘员保护装置30根据进行车辆1的碰撞检测和碰撞预测的碰撞检测装置输出的检测信号,由安全气囊展开控制单元(ACU)和车辆控制装置(ECU)等控制。另外,乘员保护装置30具有气体发生器50和安全气囊袋体100。(气体发生器50)气体发生器50根据基于碰撞检测装置进行的基于车辆1的碰撞检测或碰撞预测的工作信号,将火药点火,利用燃烧引起的化学反应来产生气体。另外,气体发生器50产生的气体被压入到安全气囊袋体100中。此外,气体发生器50具有后述的第一气体发生器51a和第二气体发生器51b。(安全气囊袋体100)安全气囊袋体100是通过气体发生器50压入气体的袋体,在不工作时被折叠得较小。另外,安全气囊袋体100在工作时,从折叠状态由气体发生器50导入气体,以环绕乘员P的落座位置周围的形式展开。例如,安全气囊袋体100在展开时成为乘员P侧的面料变短,远离乘员P的一侧的面料变长,由此以环绕乘员P的形式展开。另外,安全气囊袋体100具有面向乘员P的一侧的乘员侧底布面、与乘员侧底布面大致相对的非乘员侧底布面、在乘员侧底布面和非乘员侧底布面分别压入气体的一侧的基端部侧、成为面料前端侧的前端部侧,其中,通过在安全气囊袋体100的外侧,将乘员侧底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气体发生器,其根据规定的工作信号产生气体;以及/n安全气囊袋体,其通过由所述气体发生器导入气体而从折叠状态展开,/n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袋体在规定部位涂布有粘合剂,在展开时与规定的被粘合位置粘合,由此约束乘员,在展开后通过规定的动作被切断。/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8 JP 2018-1857261.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体发生器,其根据规定的工作信号产生气体;以及
安全气囊袋体,其通过由所述气体发生器导入气体而从折叠状态展开,
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袋体在规定部位涂布有粘合剂,在展开时与规定的被粘合位置粘合,由此约束乘员,在展开后通过规定的动作被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泽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斯巴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