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08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包括机架、履带,所述履带内侧设有承重轮支撑架,所述承重轮支撑架上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过机架上的导杆过孔,所述导杆上套接有下弹簧和上弹簧,所述下弹簧位于机架下方,所述上弹簧位于机架上方,所述导杆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螺母。由于导杆和下弹簧的作用,所述机架离地间隙较高,提高了适用范围。上弹簧保证下弹簧与机架或承重轮支撑架在颠簸等情况下保持有效贴合,使下弹簧受理均匀,防止下弹簧突然受到冲击而降低使用寿命。所述下弹簧长度更大,可以独立对地形作出改变,保持机架平稳。结构简单,方便维护。

A crawler tractor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
技术介绍
履带式拖拉机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拖拉机,具有对土壤的单位面积压力小和对土壤的附着性能好、不易打滑等优点,在土壤潮湿及松软地带有较好的通过性能,牵引效率也高。现在的履带式拖拉机悬挂一般采用每个承重轮单独悬挂的设计,这种设计具有以下缺点。1、机架离地间隙较小,不能适应一些需要高地隙设备的作物。2、每个承重轮单独悬挂行程较短,缓冲效果较差,且只能能适应相对平缓的地形,不能保持机架平稳。3、悬挂易受到冲击,易碎坏,机构复杂,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离地间隙较高,运行平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包括机架、履带,所述履带内侧设有承重轮支撑架,所述承重轮支撑架上设有导杆,所述导杆穿过机架上的导杆过孔,所述导杆上套接有下弹簧和上弹簧,所述下弹簧位于机架下方,所述上弹簧位于机架上方,所述导杆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螺母。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杆上还套接有第一垫圈、第二垫圈、第三垫圈和第四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位于下弹簧与承重轮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二垫圈位于下弹簧与机架之间,所述第三垫圈位于上弹簧与机架之间,所述第四垫圈位于上弹簧与螺母之间。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履带内侧还设有主动轮,所述机架上设有主动轮支撑架,所述主动轮设置于主动轮支撑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动力装置,所述主动轮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主动轮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设有传动链。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发动机和变速箱机架位于机架上方,所述主动轮支撑架位于机架下方,所述机架上设有容传动链通过的传动链过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承重轮支撑架上设有导杆支撑架,所述导杆支撑架水平设置,所述导杆设置于导杆支撑架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履带内侧还设有从动轮,所述机架上设有从动轮支撑架,所述从动轮设置于从动轮支撑架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承重轮支撑架上设有承重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由于导杆和下弹簧的作用,所述机架离地间隙较高,提高了适用范围。2、上弹簧保证下弹簧与机架或承重轮支撑架在颠簸等情况下保持有效贴合,使下弹簧受理均匀,防止下弹簧突然受到冲击而降低使用寿命。3、当履带遇到复杂地形时,两条履带由各自的下弹簧支撑,所述下弹簧长度更大,可以独立对地形作出改变,保持机架平稳。4、结构简单,方便维护。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截面A-A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1中截面B-B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图2中截面C-C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主动轮支撑架;3-主动轮;4-履带;5-承重轮支撑架;6-承重轮;7-导杆;8-下弹簧;9-第三垫圈;10-从动轮;11-从动轮支撑架;12-第二垫圈;13-上弹簧;14-外螺纹;15-螺母;16-第一垫圈;17-发动机;18-变速箱;19-第一链轮;20-传动链;21-传动链过孔;22-第二链轮;23-导杆过孔;24-导杆支撑架;25-第四垫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包括机架1和两件履带4。每件履带4内侧依次设有主动轮3、承重轮支撑架5和从动轮10。所述承重轮支撑架5上设有四件承重轮6,所述承重轮6与承重轮支撑架5转动连接。如附图2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件主动轮支撑架2,所述主动轮3设置于主动轮支撑架2上,所述机架1上设有动力装置,所述主动轮3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17,所述发动机17的输出端连接有变速箱18,所述变速箱1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链轮19,所述主动轮3连接有第二链轮22,所述第一链轮19与第二链轮22之间设有传动链20。所述变速箱18具有两个输出端,所述发动机17和变速箱18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发动机17和变速箱18机架1位于机架1上方,所述主动轮支撑架2位于机架1下方,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个容传动链20通过的传动链过孔21。如附图3所示,所述承重轮支撑架5上设有导杆7。具体的,所述承重轮支撑架5上设有导杆支撑架24,所述导杆支撑架24水平设置,所述导杆7设置于导杆支撑架24上。所述导杆7的数量为四件,每件导杆支撑架24上设有两件导杆7。所述导杆7穿过机架1上的导杆过孔23,所述导杆7上套接有下弹簧8和上弹簧13,所述下弹簧8位于机架1下方,所述上弹簧13位于机架1上方,所述导杆7上端设有外螺纹14,所述外螺纹1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5。所述导杆7上还套接有第一垫圈16、第二垫圈12、第三垫圈9和第四垫圈25,所述第一垫圈16位于下弹簧8与承重轮支撑架5之间,所述第二垫圈12位于下弹簧8与机架1之间,所述第三垫圈9位于上弹簧13与机架1之间,所述第四垫圈25位于上弹簧13与螺母15之间。如附图4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有从动轮支撑架11,所述从动轮10设置于从动轮支撑架11上,所述从动轮支撑架11位于机架1下方。本技术在使用时,当履带4遇到冲击时,所述下弹簧8被压缩变形,为机架1提供缓冲,上弹簧13保证下弹簧8与机架1或承重轮支撑架5在颠簸等情况下保持有效贴合,使下弹簧8受理均匀,防止下弹簧8突然受到冲击而降低使用寿命。当履带4遇到复杂地形时,两条履带由各自的下弹簧8支撑,可以独立对地形作出改变,保持机架1平稳。另外由于导杆7和下弹簧8的作用,所述机架1离地间隙较高,提高了适用范围。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包括机架(1)、履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4)内侧设有承重轮支撑架(5),所述承重轮支撑架(5)上设有导杆(7),所述导杆(7)穿过机架(1)上的导杆过孔(23),所述导杆(7)上套接有下弹簧(8)和上弹簧(13),所述下弹簧(8)位于机架(1)下方,所述上弹簧(13)位于机架(1)上方,所述导杆(7)上端设有外螺纹(14),所述外螺纹(1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包括机架(1)、履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4)内侧设有承重轮支撑架(5),所述承重轮支撑架(5)上设有导杆(7),所述导杆(7)穿过机架(1)上的导杆过孔(23),所述导杆(7)上套接有下弹簧(8)和上弹簧(13),所述下弹簧(8)位于机架(1)下方,所述上弹簧(13)位于机架(1)上方,所述导杆(7)上端设有外螺纹(14),所述外螺纹(1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7)上还套接有第一垫圈(16)、第二垫圈(12)、第三垫圈(9)和第四垫圈(25),所述第一垫圈(16)位于下弹簧(8)与承重轮支撑架(5)之间,所述第二垫圈(12)位于下弹簧(8)与机架(1)之间,所述第三垫圈(9)位于上弹簧(13)与机架(1)之间,所述第四垫圈(25)位于上弹簧(13)与螺母(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拖拉机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4)内侧还设有主动轮(3),所述机架(1)上设有主动轮支撑架(2),所述主动轮(3)设置于主动轮支撑架(2)上,所述机架(1)上设有动力装置,所述主动轮(3)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学勇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力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