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82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包括有抽芯油缸、主体行位、连动杆、转向块和抽芯行位模块,抽芯油缸的输出轴与主体行位连接,且抽芯油缸能够驱动主体行位前后移动,连动杆的一端固定于主体行位的底部,连动杆的另一端与转向块连接,且连动杆随着主体行位前后移动时能够带动转向块上下移动,抽芯行位模块固定于转向块的上部。该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能够通过1个抽芯油缸带动主体行位移动至托住产品侧面的倒勾,同时带动抽芯行位模块往上移动至插入产品底部的凹陷,开模前脱离倒勾与凹陷,实现双向抽芯对产品进行快速脱模,且不损坏产品。

A demoulding structure of two-way core pulling row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
本技术属于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
技术介绍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由于只能上下垂直进行开模,而针对一些复杂产品的注塑,需要采用模具行位,模具的行位结构,是指能够获得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以及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机构,从作用位置分为下模行位、上模行位、斜行位。但是现有的行位结构对于具有特殊结构的产品,很难进行脱模,而且不能同时进行2个方向上的托住倒勾或者低陷等位置,例如,现有的产品在侧面设有倒勾,底部设有凹陷,使用普通的行位结构难以脱模。在设计及制造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且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在申请号为201521013382.8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行位联动脱模机构,包括:前模,前模包括前模板及与前模板固定的前模仁;后模,后模与前模可开合,后模包括后模板、后模仁、第一行位机构和第二行位机构,前模板与后模板打开时,斜导柱通过斜导孔驱使第一行位机构向后模板一侧滑动,第一行位机构向后模板一侧滑动时,拨块随之滑动,进而通过拨块孔驱使第二行位机构向后模板一侧滑动,使镶针收回至后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抽芯油缸、主体行位、连动杆、转向块和抽芯行位模块,所述抽芯油缸的输出轴与主体行位连接,且所述抽芯油缸能够驱动主体行位前后移动,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固定于主体行位的底部,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与转向块连接,且所述连动杆随着主体行位前后移动时能够带动转向块上下移动,所述抽芯行位模块固定于转向块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抽芯油缸、主体行位、连动杆、转向块和抽芯行位模块,所述抽芯油缸的输出轴与主体行位连接,且所述抽芯油缸能够驱动主体行位前后移动,所述连动杆的一端固定于主体行位的底部,所述连动杆的另一端与转向块连接,且所述连动杆随着主体行位前后移动时能够带动转向块上下移动,所述抽芯行位模块固定于转向块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的中部位置开设有斜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开口与连动杆相对,所述连动杆朝向转向块的一端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斜向铲基,所述斜向铲基的底部还设置有卡位,当斜向铲基穿过导向槽时,位于斜向铲基底部的卡位卡在转向块的外壁起到限制作用,使转向块在斜向铲基的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与连动杆呈垂直结构,所述转向块两侧还设置对称有弹簧槽,转向块两侧的弹簧槽之间的连线与连动杆呈垂直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抽芯行位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块的上部设置有与抽芯行位模块的下部相适配的限位台阶,所述抽芯行位模块的下部卡在所述限位台阶上。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兴游训波方舜李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旭邦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