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63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其包括与操作台法兰连接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座和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并设置于支撑座上的多个张紧组件,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通槽,各个所述张紧组件的下端均设置于所述通槽内;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座上方的张紧板、设置于所述张紧板下方的连接柱和可调节所述张紧板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柱竖直设置于通槽内,并与所述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未连接连接柱的一端垂直连接柱的轴向伸出所述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不同型号的自行车车身组装且稳定性高的优点。

A bicycle body assembly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组装工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应用非常广泛。自行车小巧轻便,结构灵巧,包括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基本部件,且各个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在自行车的安装时,往往由车架开始,并将各个零部件组装于车架上。现有的组装自行车用的托架包括底座和与底座固定连接的立柱,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在进行自行车车身的组装时,将车身倒立设置,且座杆套接于立柱上方,然后由操作人员进行车身的组装。现有的托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存有一定的问题。在托架中底座与操作台固定连接,立柱通过与座杆套接以固定和支撑待组装的车身,由于立柱尺寸固定,当进行不同型号的自行车组装时,其座杆内径往往与立柱不匹配,从而会出现立柱尺寸过大而使车身不能固定和立柱直径较小而车身不稳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自行车车身组装且稳定性高的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不同型号的自行车车身组装且稳定性高的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包括与操作台法兰连接的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支撑座和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并设置于支撑座上的多个张紧组件,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通槽,各个所述张紧组件的下端均设置于所述通槽内;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座上方的张紧板、设置于所述张紧板下方的连接柱和可调节所述张紧板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柱竖直设置于通槽内,并与所述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未连接连接柱的一端垂直连接柱的轴向伸出所述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托架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位置可调节的张紧组件,当座杆套设于多个张紧组件组成的支撑平台上时,调节各个张紧组件的位置,使其与座管的内壁抵接,对自行车的进行固定;张紧组件的设计使本技术可用于对不同型号的自行车车身进行固定组装,且稳定性高,实用性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与张紧组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张紧板为弧形面板,且多个所述张紧板可围合成与支撑座共轴的空心圆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支撑座上方的多个张紧板进而围合成与支撑座共轴的空心圆柱,当自行车座管套设于多个张紧板外侧时,其曲面板的设计能够提高座管内壁与张紧板外壁的贴合面积,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通槽连通的滑槽,所述滑槽的纵截面为反向设置的T字形,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滑动设置于滑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通过底端的定位板与设置于底座上的滑槽滑动连接,当移动张紧板的位置时,定位板和滑槽的设计一方面强化了张紧组件的结构稳定性,使张紧板不易晃动,另一方面,增强了张紧组件与底座的连接强度,使本技术的实用性提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柱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块,各个所述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垂直连接柱轴向的凹槽,所述滑块匹配的滑动设置于凹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上设置有滑块,滑块滑动设置于凹槽中;滑块和凹槽的设计提高了连接柱与支撑座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的螺纹杆和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螺纹杆的直径与所述通槽的宽度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由螺纹杆和螺栓组成,在调节张紧板的位置时,直接转动螺栓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为圆形板材,其中心与螺纹杆连接,且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于所述螺纹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翼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的端面上设置有方便操作人员使用的翼片,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张紧板相互远离一侧均设置有橡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起到增强张紧板抗摩擦力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张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球和连接于连接球和各个所述张紧板之间的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张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在保证各个张紧板可正常移动的基础上,提高了彼此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本技术转动或者晃动时,使张紧组件不会自通槽处掉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于各个所述滑槽远离支撑座的一端对称的设置有两个螺栓,且两个所述螺栓均向下贯穿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设置于各个滑槽远离支撑座的一端,能够于滑槽内对张紧组件进行限定,防止其掉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托架的上端设置有多个位置可调节的张紧组件,可用于对不同型号的自行车车身进行固定组装,且稳定性高;2.本技术中的调节组件由螺纹杆和螺栓组成,且螺栓的端面上翼片,张紧板的移动过程简单方便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装于操作台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张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滑槽;12、六角螺栓;2、支撑座;21、通槽;211、凹槽;31、张紧板;311、橡胶层;32、连接柱;321、定位板;322、滑块;331、螺纹杆;332、螺栓;333、翼片;41、弹簧;42、连接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安装于自行车生产车间的操作台上,用于支撑待组装的自行车,方便操作人员组装和整理。本技术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包括底座1、支撑座2和张紧组件,底座1设置于操作台上,并与操作台法兰连接,支撑座2设置于底座1的上方,且中心与底座1共轴,张紧组件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各个张紧组件的位置均可调节,且其底端均穿过支撑座2与底座1滑动连接。支撑座2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槽21,通槽21的数量与张紧组件的数量相同,且各个通槽21等距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槽21的的数量为三个,张紧组件的数量也为三个。在本技术中,张紧组件的底端设置于通槽21内,并与底座1滑动连接,顶端向上伸出通槽21,设置于支撑座2的上方。在本技术使用时,将自行车的座管设置于支撑座2的上方,并与多个张紧组件套接,然后调节各个张紧组件均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撑紧自行车的座管,且自行车稳定的设置于本技术的上方。待自行车加工完成后,调整各个张紧组件的位置,取下自行车即可。参照图3和图4,张紧组件包括张紧板31、连接柱32和调节组件,张紧板31竖直设置于支撑座2的上方,底端与连接柱32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操作台法兰连接的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支撑座(2)和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并设置于支撑座(2)上的多个张紧组件,所述支撑座(2)的侧壁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通槽(21),各个所述张紧组件的下端均设置于所述通槽(21)内;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座(2)上方的张紧板(31)、设置于所述张紧板(31)下方的连接柱(32)和可调节所述张紧板(31)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柱(32)竖直设置于通槽(21)内,并与所述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未连接连接柱(32)的一端垂直连接柱(32)的轴向伸出所述通槽(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操作台法兰连接的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支撑座(2)和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并设置于支撑座(2)上的多个张紧组件,所述支撑座(2)的侧壁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通槽(21),各个所述张紧组件的下端均设置于所述通槽(21)内;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座(2)上方的张紧板(31)、设置于所述张紧板(31)下方的连接柱(32)和可调节所述张紧板(31)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柱(32)竖直设置于通槽(21)内,并与所述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未连接连接柱(32)的一端垂直连接柱(32)的轴向伸出所述通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1)与张紧组件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板(31)为弧形面板,且多个所述张紧板(31)可围合成与支撑座(2)共轴的空心圆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通槽(21)连通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纵截面为反向设置的T字形,所述连接柱(32)的底端连接有定位板(321),所述定位板(321)滑动设置于滑槽(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身组装托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