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332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神经修复导管为双层纤维导管,所述导管的内层为可降解聚合物复合电极化纳米无机颗粒取向纤维层,外层为可降解聚合物无规则取向纤维层,其中所述取向纤维层的取向方向与所述导管轴向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神经修复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可生物降解,且导管内部具备定向电诱导功能,为神经细胞的定向迁移和轴突的生长提供物理信号和电化学信号,为损伤神经再生与对接提供有利的再生微环境。

A conduit for nerve repair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及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在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例周围神经损伤发生。周围神经组织由于其结构、功能复杂,一旦发生损伤则致残率高、预后差、治疗复杂,成为当前临床的一大重要难题。在神经缺损前期,由于其神经功能恢复有限,因此往往会导致骨骼肌萎缩,临床上常使用电刺激治理的方式来治疗损伤部位的神经。这种治疗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另一方面可以防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专利CN103127548A采用不同材料组成的高取向纤维膜,通过卷绕方法制备神经导管,然而导管力学性能不足,且该方法不具备定向电诱导的特征。专利CN102525689A制备了负载神经生长因子的取向纳米纤维神经导管,通过释放神经生长因子来促进神经再生,但神经生长因子半衰期短,易失活,存在生物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且该专利技术不具备取向自发电刺激作用。专利CN104056306A以静电纺丝聚合物纤维作为模板,采用电化学脉冲聚合沉积导电聚合物的方式,在碳纳米管管束表面同轴包覆导电聚合物,制得具有定向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为双层纤维导管,所述导管的内层为可降解聚合物复合电极化纳米无机颗粒的取向纤维层,所述导管的外层为可降解聚合物无规则取向纤维层,其中所述取向纤维层的取向方向与所述导管轴向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修复导管为双层纤维导管,所述导管的内层为可降解聚合物复合电极化纳米无机颗粒的取向纤维层,所述导管的外层为可降解聚合物无规则取向纤维层,其中所述取向纤维层的取向方向与所述导管轴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聚合物包括L-丙氨酸-羟基乙酸-乳酸共聚物、L-丙氨酸-羟基乙酸共聚物、L-赖氨酸-羟基乙酸-乳酸共聚物、天冬氨酸-羟基乙酸-乳酸共聚物、甘氨酸-羟基乙酸-乳酸共聚物、甘氨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化纳米无机颗粒的表面电位为-50mV~+150m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无机颗粒为钙磷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修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腔直径为0.5~3mm,管壁厚度为0.5~3mm,所述取向纤维层和所述无规则取向纤维层的厚度比为1:1~1:10。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神经修复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电极化纳米无机颗粒;
(2)将可降解聚合物和所述电极化纳米无机颗粒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第一纺丝原液;
(3)在第一静电纺丝参数下,通过静电纺丝将所述第一纺丝原液纺丝成取向纤维膜,得到第一纤维层;
(4)称取一定量的可降解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第二纺丝原液;
(5)在第二静电纺丝参数下,通过静电纺丝将所述第二纺丝原液纺丝成无规则取向纤维膜,得到第二纤维层;
(6)将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卷曲成双层导管,其中,所述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莲董献振龙燕飘方红琳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