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管成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304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缩管成型模,包括定模以及多个动模,每个动模上面向定模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成型孔道包括由动模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圆台状孔道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第一圆柱状孔道衔接于圆台状孔道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第二圆柱状孔道衔接于圆台状孔道小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多个第一圆柱状孔道的内径均相等,多个圆台状孔道的锥角依次增大,多个第二圆台状孔道的内径依次减小,且内径最大的第二圆柱状孔道内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可调芯棒,可调芯棒上靠近第一圆柱状孔道的一端同轴设有圆环状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周期短、工作效率高、加工成本低。

Forming die for shrink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缩管成型模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缩管成型模。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圆管(圆管的附图标记为1),在圆管的下端需要进行缩管处理,使其管径变小形成缩管区(缩管区的附图标记为200),且在大管径和小管径之间的区域需要进行涨形处理,使其膨胀形成涨形区(涨形区的附图标记为100)。该圆管的实现非常具有难度,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实体管材进行机械加工完成,其成本、周期以及效率都达不到批量生产的要求,为突破此工艺瓶颈,以达到生产需求,我们提出一种缩管成型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管成型模,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周期短且工作效率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缩管成型模,包括用于固定圆管的定模以及多个依次与定模进行配套使用的动模,每个所述动模上面向所述定模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所述成型孔道包括由动模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圆台状孔道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衔接于圆台状孔道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圆管(1)的定模(2)以及多个依次与定模(2)进行配套使用的动模(3),每个所述动模(3)上面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4),所述成型孔道(4)包括由动模(3)的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圆台状孔道(42)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43),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所述的第二圆柱状孔道(43)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小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内径均相等,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随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圆管(1)的定模(2)以及多个依次与定模(2)进行配套使用的动模(3),每个所述动模(3)上面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4),所述成型孔道(4)包括由动模(3)的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圆台状孔道(42)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43),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所述的第二圆柱状孔道(43)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小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内径均相等,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随动模(3)与定模(2)之间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增大,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第二圆台状孔道(43)的内径随动模(3)与定模(2)之间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减小,且内径最大的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可调芯棒(5),所述的可调芯棒(5)上靠近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一端设有圆环状的且与可调芯棒(5)同轴布置的限位槽(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芯棒(5)可沿其轴向滑动匹配于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且所述的动模(3)上设有用于调节可调芯棒(5)滑动位置的调节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所述动模(3)上的背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设有与可调芯棒(5)同轴布置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丹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立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