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974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包括:脱硫塔,其上端为塔顶内回流段,内回流段设置烟气出口;文丘里管,设置于脱硫塔的下方,文丘里管与脱硫塔之间连接有扩径结构,扩径结构的大径端与脱硫塔连接,小径端与文丘里管的出口连接;扩径结构的侧壁上,自下往上依次设置脱硫剂投加口和进水口;导流段,连接于文丘里管的下方,导流段为直角弯折结构,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导流板,导流板为弧形,其与烟气的流动方向平行设置;进口烟道,与导流段的进口端连接。

A semi dry desulfurization and dedu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目前,需要对锅炉内燃烧排出的尾气进行烟气治理,以降低尾气中的污染物(硫化物和烟尘)的含量。现有的烟气治理技术中采用半干法脱硫除尘的工艺较为普遍,半干法工艺是利用含有石灰的干燥剂或干燥的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附。传统工艺中,脱硫塔的烟气进口端设置文丘里管加速段,文丘里管加速段的上游设置脱硫剂投加口,烟气携带投加的脱硫剂流经文丘里管加速后进入脱硫塔内,向加速后的烟气中喷入水,调节烟气的湿度,以提高脱硫活性,脱硫后的烟气携带脱硫剂从脱硫塔顶部流出,进入后续的除尘器中气固分离后进入下一处理工序。分离出的固体粉末循环回脱硫塔中继续工作。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将除尘器分离的固体粉剂循环送回脱硫塔时,一般是送至文丘里段的下游,而采用该种方法时,返回的固体粉剂较难与烟气混合均匀,经常会呈团状,喷洒水后,容易粘附在脱硫塔的内壁上,影响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包括:脱硫塔,其上端为塔顶内回流段,内回流段设置烟气出口;文丘里管,设置于脱硫塔的下方,文丘里管与脱硫塔之间连接有扩径结构,扩径结构的大径端与脱硫塔连接,小径端与文丘里管的出口连接;扩径结构的侧壁上,自下往上依次设置脱硫剂投加口和进水口;导流段,连接于文丘里管的下方,导流段为直角弯折结构,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导流板,导流板为弧形,其与烟气的流动方向平行设置;进口烟道,与导流段的进口端连接。脱硫塔的上端设置为内回流段,内回流段为筒体结构,其侧壁与出口烟气管道连接,脱硫塔内高速流动的烟气流经该段时,在内回流段顶壁的阻碍作用下,显著降速,烟气中携带的脱硫剂会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并回落至脱硫塔内部,继续参与反应。烟气携带出的脱硫剂的量显著降低,进而减小了除尘器的负荷,减少能耗。文丘里管起到对烟气加速的作用,在文丘里管的下游设置脱硫剂投加口,投加的脱硫剂在高速烟气的冲击下与烟气迅速混匀,然后流经喷水区,调节烟气的湿度,以提高脱硫活性。采用该种结构,可以提高脱硫效率。导流段内设置导流板,将水平输送来的烟气缓和导送为沿竖向进入脱硫塔内,可以有效减少烟气中灰尘在变向位置发生沉降,导流板的设置还可以提高烟气竖向流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形成的流化床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段的最下端设置排灰口,排灰口下方设置排灰机。由于在文丘里管的出口端会形成流化床脱硫段,不可避免地会有脱硫剂和烟尘自文丘里管落下。而且,烟气在流向发生改变时,不可避免会发生少量烟尘沉降。在导流段最下端设置排灰口,可以将沉降的灰尘及时排出,防止对烟气的脱硫产生进一步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回流段与脱硫塔本体之间通过导流结构连接。可以将沉降的脱硫剂及时排回脱硫塔中。该导流结构为圆台筒体结构,其小径端与内回流段连接,大径端与脱硫塔本体连接。将回流的脱硫剂较为均匀地分布在脱硫塔本体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还包括除尘器,除尘器的固体出口端与脱硫塔的内部连通。用于将除尘器回收的碱性灰尘回收至脱硫塔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尘器的出口设置有船型灰斗,船型灰斗通过输送装置与返料斜槽的一端连接,返料斜槽的另一端与脱硫塔返料口连接。采用斜槽结构,使回收的固体粉尘更容易输送回脱硫塔内。进一步的,返料口位于文丘里管的上游。经返料斜槽返回的固体粉尘通过文丘里段的加速后,使其均匀的分散于脱硫塔内,与脱硫塔喷入的脱硫剂和水,能均匀混合,便于提高脱硫效率,又避免固体粉尘分散不均匀造成的脱硫塔粘壁现象发生。进一步的,所述返料口的数量为至少2个,返料口沿文丘里管上游管道的周向布置。将返料固体粉料在文丘里管上游管道的周向不同位置投加到烟气中,可以提高返回的固体粉料在烟气中分布的均匀程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硫剂投加口所在直径与进水口所在直径之间的夹角为30°-9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脱硫塔的顶部设置内回流段,可以显著减少烟气中的脱硫剂的携带量,以减轻除尘器的负荷,进而减小能耗。本技术的脱硫剂投加口设置于文丘里管出口的扩径段,且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有利于烟气与脱硫剂的充分混合,对提高脱硫效率较为有利。本技术的返料口设置于文丘里管上游,返回的固体粉料与烟气混合后,经过文丘里管的加速混合,使固体粉料与烟气充分混合,防止粉料团的存在,当对烟气喷水和脱硫剂时,有利于返回的固体粉料与脱硫剂及水的充分混合,对提高脱硫效率和防止脱硫塔粘壁极为有利。导流段内设置导流板,将水平输送来的烟气缓和导送为沿竖向进入脱硫塔内,可以有效减少烟气中灰尘在变向位置发生沉降,导流板的设置还可以提高烟气竖向流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形成的流化床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文丘里管根据项目烟气量大小可以有多种设计形式,有单孔和多孔结构,其流速都控制在40-50m/s。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锅炉尾气经进口烟道进入脱硫塔,经文丘里段加速后与脱硫剂和水混合产生反应,进而能够脱除尾气中的硫化物含量。烟气再经脱硫塔进入除尘器,通过高效褶皱布袋的过滤作用,进而脱除烟尘,脱硫除尘效果达99%以上,可使硫化物含量<35mg/Nm3,烟尘浓度<5mg/Nm3。因此,本技术的半干法脱硫除尘改造装置能达到更好的脱硫除尘效果,投资费用低、缩短施工改造周期,尤其在升级改造的项目中应用,摒弃推倒重新建设的严重浪费,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广泛应用于电厂锅炉、焦炉、垃圾锅炉、生物质锅炉等脱硫除尘领域。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半干法脱硫除尘改造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水口、脱硫剂口和返料口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内回流段,2、脱硫塔,3、塔本体,4、进水口,5、脱硫剂投加口,6、文丘里管,7、进口烟道,8、排灰机,9、排灰口,10、导流装置,11、返料口,12、返料斜槽,13、船型灰斗,14、料斗,15、除尘器,16、进口段管道。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脱硫塔,其上端为塔顶内回流段,内回流段设置烟气出口;/n文丘里管,设置于脱硫塔的下方,文丘里管与脱硫塔之间连接有扩径结构,扩径结构的大径端与脱硫塔连接,小径端与文丘里管的出口连接;/n扩径结构的侧壁上,自下往上依次设置脱硫剂投加口和进水口;/n导流段,连接于文丘里管的下方,导流段为直角弯折结构,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导流板,导流板为弧形,其与烟气的流动方向平行设置;/n进口烟道,与导流段的进口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硫塔,其上端为塔顶内回流段,内回流段设置烟气出口;
文丘里管,设置于脱硫塔的下方,文丘里管与脱硫塔之间连接有扩径结构,扩径结构的大径端与脱硫塔连接,小径端与文丘里管的出口连接;
扩径结构的侧壁上,自下往上依次设置脱硫剂投加口和进水口;
导流段,连接于文丘里管的下方,导流段为直角弯折结构,其内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的导流板,导流板为弧形,其与烟气的流动方向平行设置;
进口烟道,与导流段的进口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段的最下端设置排灰口,排灰口下方设置排灰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干法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结构与脱硫塔本体之间通过导流结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和团郑学军张海达张亚坤孙蕾蕾郑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国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