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66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备胎舱,其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底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安装支架,所述舱底上设置有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在安装支架所在处相交,所述舱体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不仅能够提高备胎舱的整体刚度,从而提高备胎舱的可靠性,降低备胎舱因变形引起的抖动,提高整车的NVH性能,而且无需加设加强板、阻尼垫等部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整车重量,从而降低油耗,此外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备胎舱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备胎舱。
技术介绍
在一个消费趋于理性的时代,消费者对于乘用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只关注车辆的价格、油耗和可靠性,也开始更多地关注驾乘体验,而能够直接影响到驾乘体验的就是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乘用车备胎舱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车的NVH。目前,传统的乘用车备胎舱为了提高其NVH性能、强度以及可靠性,一般通过在备胎仓上增设加强钣或者阻尼垫来实现,然而增设的加强板或者阻尼垫,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增加整车的自重,导致油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备胎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备胎舱,其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底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安装支架,所述舱底上设置有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在安装支架所在处相交,所述舱体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可选地,所述第一主筋与第二主筋垂直,所述第一主筋的延伸方向与车体行驶方向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均延伸至舱体的边沿上。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和第一凹陷部对称地设置在第一主筋的两侧,且位于第二主筋同侧。可选地,所述舱底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所述安装支架位于第三凹陷部的中间位置上。可选地,所述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将舱体的舱壁划分为第一舱壁、第二舱壁、第三舱壁和第四舱壁,所述第一舱壁与第一凹陷部相邻,第二舱壁与第二凹陷部相邻,第一舱壁和第二舱壁、第三舱壁和第四舱壁均位于第一主筋两侧,第一舱壁和第三舱壁、第二舱壁和第四舱壁均位于第二主筋两侧,所述第一舱壁上设置有第一辅筋群,所述第一辅筋群包括至少三条第一加强筋,每根第一加强筋均由第三凹陷部的边沿延伸至舱体边沿。可选地,所述第二舱壁上设置有第二辅筋群,第一辅筋群和第二辅筋群关于第一主筋对称。可选地,所述第三舱壁上设置有第三辅筋群,第三辅筋群包括至少两条第二加强筋,每条第二加强筋均与第二主筋平行。可选地,所述第四舱壁上设置有第四辅筋群,所述第四辅筋群与第三辅筋群关于第一主筋对称。可选地,舱底上设置有多个漏液沉台孔,多个漏液沉台孔沿所述安装支架的周向分布。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通过设置舱体,在舱体的舱底设置相交的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并在舱体的边沿处的固定板上设置第一凹陷部,使得固定板、第一凹陷部和舱底至少形成三层阶梯,可增加备胎舱的轮廓线,不仅能够提高备胎舱的整体刚度,从而提高备胎舱的可靠性,降低备胎舱因变形引起的抖动,提高整车的NVH性能,而且无需加设加强板、阻尼垫等部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整车重量,从而降低油耗,此外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备胎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备胎舱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A-A断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备胎舱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备胎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其包括:舱体10。如图2-4所示,所述舱体10的舱底17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备胎50的安装支架11,所述舱底17上设置有第一主筋30和第二主筋4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主筋30和第二主筋40均朝向靠近备胎50的方向凸起,可以增大舱底17与备胎50的摩擦力,以便更好地固定备胎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筋30与第二主筋40的宽度一致,两个主筋的宽度L=60-100mm。第一主筋30与第二主筋40的深度均约为6-15mm。安装支架11位于第一主筋30和第二主筋40相交处,所述舱体10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固定板20,所述固定板20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21。备胎舱使用时,通过固定板20将舱体10装配在车体上。然后,如图4所示,将备胎50通过安装支架11固定在舱体10内。其中,安装支架1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备胎安装支架。安装支架11通过至少四个焊点焊接在舱底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通过设置舱体,在舱体的舱底设置相交的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并在舱体的边沿处的固定板上设置第一凹陷部,使得固定板、第一凹陷部和舱底至少形成三层阶梯,可增加备胎舱的轮廓线,不仅能够提高备胎舱的整体刚度,从而提高备胎舱的可靠性,降低备胎舱因变形引起的抖动,提高整车的NVH性能,而且无需加设加强板、阻尼垫等部件,可降低生产成本和整车重量,从而降低油耗,此外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制造。较佳地,所述第一主筋30与第二主筋40垂直,所述第一主筋30的延伸方向与车体行驶方向平行,不仅可使备胎舱承载均匀,避免局部过载,还可方便第一主筋30和第二主筋40的设置,从而方便加工制作。优选地,所述第一主筋30和第二主筋40均由舱底17延伸至舱体10边沿,以进一步地增加舱体10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20上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22,所述第二凹陷部22和第一凹陷部21对称地设置在第一主筋30的两侧,且位于第二主筋40同侧。通过设置第二凹陷部22,可进一步地增加舱体10的轮廓线,从而增加舱体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0为矩形,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22位于矩形板靠近车头方向的两个边角上。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22关于第一主筋30对称,两个凹陷部的深度为5-30mm。更进一步地,所述舱底17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12,所述安装支架11位于第三凹陷部12的中间位置上。通过设置第三凹陷部12,可使固定板20、第一凹陷部21或者第二凹陷部22、舱底17、第三凹陷部12形成四层阶梯,可进一步地增加舱体10的轮廓线,从而增加舱体的强度。如图1-4所示,舱底17和第三凹陷部12均为圆形,且两者共圆心。安装支架11安装在第三凹陷部12的圆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舱体10的材质为0.6-0.8mm的普通低碳钢板。舱底17半径应大于最大尺寸轮胎的半径,舱底17的半径R=250-350mm,舱体10的深度H=100-180mm。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筋30和第二主筋40将舱体10的舱壁划分为第一舱壁、第二舱壁、第三舱壁和第四舱壁。所述第一舱壁与第一凹陷部21相邻,第二舱壁与第二凹陷部22相邻。第一舱壁和第二舱壁、第三舱壁和第四舱壁均位于第一主筋30两侧。第一舱壁和第三舱壁、第二舱壁和第四舱壁均位于第二主筋40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备胎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底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安装支架,所述舱底上设置有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在安装支架所在处相交,所述舱体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备胎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舱底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备胎的安装支架,所述舱底上设置有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在安装支架所在处相交,所述舱体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筋与第二主筋垂直,所述第一主筋的延伸方向与车体行驶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均延伸至舱体的边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备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和第一凹陷部对称地设置在第一主筋的两侧,且位于第二主筋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备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底上设置有第三凹陷部,所述安装支架位于第三凹陷部的中间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备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筋和第二主筋将舱体的舱壁划分为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隋宋正超孙一鹏范俊张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