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应华专利>正文

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58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采用螺旋式通道混流出油,包括上、下盖板,上、下盖板之间设有螺旋通道,上盖板上设有油道出口,下盖板上设有油道入口,油道入口与螺旋盘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防止烧塌炉顶,防止管壁结炭,保证使用安全,且制造工艺简单。(*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有机热载体加热炉
,特别是一种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现有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一般采用耐火材料砌筑而成,由盘管支撑,使用过程中受高温辐射热作用,工作条件恶劣,易出现烧塌炉顶的事故;为克服烧塌炉顶现象,有的将炉顶棚改为排管式,或改为塔形螺旋盘管式,但前者由于各管中阻力不同,导热油的流速出现差异,个别管子内若流速过低,出现层流状态,传热情况变差,壁膜温度升高,导致结炭,进而使管子烧毁;后者成型工艺难度较大,管路连接困难,不易实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该炉顶既可防止使用中烧塌,又可防止管内导热油在管壁结炭,还可简化制造工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设于螺旋盘管上部的炉顶装置,采用螺旋式通道混流出油,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上、下盖板之间设有螺旋通道,上盖板上设有油道出口,下盖板上设有油道入口,油道入口至少设于螺旋通道外圈起始端。螺旋通道可由螺旋导流板相隔而成。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防止烧塌炉顶,防止管道内的油在管道壁结炭,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同时增加了辐射受热面积,适于圆筒形系列导热油加热炉,盘管串、并联均可使用,加工制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示图;图2为图1中沿A—A面的剖示图。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设于螺旋盘管7的上部,上盖板1、下盖板2之间设有由螺旋导流板6形成的螺旋通道3,上盖板1上对应于螺旋通道中心部位设有油道出口5,下盖板2上对应于螺旋通道外圈端部设有与外、中圈螺旋盘管7相连通的油道入口4,下盖板2上对应于螺旋通道次外圈处设有与内圈螺旋盘管7相连通的油道入口4。权利要求1.一种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设置于螺旋盘管的上部,其特征在于采用螺旋式通道混流出油,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上、下盖板之间设有螺旋通道(3),上盖板(1)上设有油道出口(5),下盖板(2)上设有油道入口(4),油道入口(4)至少设于螺旋通道(3)的外圈起始端。2.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旋通道(3)可为由螺旋导流板(6)相隔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采用螺旋式通道混流出油,包括上、下盖板,上、下盖板之间设有螺旋通道,上盖板上设有油道出口,下盖板上设有油道入口,油道入口与螺旋盘管连通。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防止烧塌炉顶,防止管壁结炭,保证使用安全,且制造工艺简单。文档编号F23M5/06GK2238969SQ95234630公开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赵应华, 丰丕法, 杨国华 申请人:赵应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筒形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炉顶装置,设置于螺旋盘管的上部,其特征在于采用螺旋式通道混流出油,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上、下盖板之间设有螺旋通道(3),上盖板(1)上设有油道出口(5),下盖板(2)上设有油道入口(4),油道入口(4)至少设于螺旋通道(3)的外圈起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应华丰丕法杨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赵应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