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烟节煤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114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烟节煤燃烧装置主要由环状等压风室(1)、垂直螺旋(2)、加煤斗(3)、炉壁(4)、环形风道(5)、支架(6)、电机(7)及鼓风机等组成,燃烧板(8)上有一次出风孔(9)、风道(5)上有二次出风孔(12)。由螺旋(2)机械式加煤、并洒布在燃烧板上充分燃烧,适应煤种广泛,实现高效无烟化燃烧,可直接用于煤灶和改装锅炉、窑炉及相关工业用炉的燃烧装置。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各项性能符合国标要求,烟尘减少率为96.07%,配用锅炉热效率提高8.33%。(*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烧炉具,是一种广泛用于煤灶、锅炉、窑炉及相关工业用炉的燃烧装置。中国专利CN2070870U(公告日91.2.6)公开了一种“消烟节煤燃烧器”,它主要由主体、支撑架、抽板顶升给煤结构等组成,主体是由内外夹层构成的环状等压风室,其内壁形成筒形的贮煤室和燃烧室,并且内壁上开有若干一次出风孔洞,另外主体顶部的若干乳状凸起上有二次出风孔洞。它从筒形下方顶升给煤,依次形成贮煤室和燃烧室,利用内壁处的一次出风,使煤层充分燃烧,利用二次出风将生成的一氧化碳进一步燃烧,从而达到烟煤无烟化燃烧目的,但是这种燃烧器一次出风布风不均,并且也较难送风至燃烧室中心,它只适应于高热值优质烟煤,对一般烟煤的燃烧效果不太理想,另外因为结构关系,二次出风孔洞布置位置较低,二次风的燃烧效果也不显著,再者这种顶升给煤方式为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研制一种采用机械化底加煤形式,并能适应各种煤种,即使用普通热值的烟煤也能充分、高效、无烟化燃烧的燃烧装置。本技术的结构主要由与鼓风机相连的环状等压风室,底加煤结构,一次、二次出风孔,支架,加煤斗等构成,特点是环状等压风室顶部是外倾的环状燃烧板,并且在燃烧板上有开孔率由内部逐渐向外递减布置的若干一次出风孔,风室的内壁围成加煤通道,加煤通道里有由电机带动的、底端定位的、另一端为浮动的垂直螺旋,燃烧室的炉壁上有与鼓风机相联的环形风道,环形风道上布有若干二次出风孔,并且炉壁上还设有出渣门洞。其结构特点还包括环状等压风室顶部的环状燃烧板上,还设有若干向燃烧煤层中心斜上方吹风的中心出风孔。等压风室底部相对加煤斗处设有排除细渣洞口,并且等压风室的进风管道为切向布置。采用上述改进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采用垂直螺旋加煤方式,减轻了工人操作强度,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等压风室里的风压容易保持衡定,通过燃烧板的一次出风孔均匀送至其上的燃烧煤层,使燃烧较为充分。该装置煤层燃烧过程是由垂直螺旋送来的新煤,首先积叠和旋洒在燃烧板中部,其上表层开始点燃燃烧,燃煤在环状燃烧板上自然向外滑落和人工扒移过程中愈燃愈旺,进而逐渐向燃烧板四周推移,同时燃尽的老煤层被挤落出燃烧板,并从出渣门洞扒出。由上可见燃烧板上的燃烧煤层整体较薄,并且又因燃烧板上的一次出风孔是内密外稀布置,所以新煤燃烧层可以获得充分氧气,接近四周的老煤燃烧层也可获得足够的氧气,整体燃烧比较均匀和完善。燃烧室炉壁上的环形风道布置位置较高,并且二次出风孔分布均匀,使燃烧煤层产生的一氧化碳获得二次燃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剖视图示意。图2是图1中燃烧板(8)的A向视图示意。图3是带有煤层推移杆的结构示意图。消烟节煤燃烧装置主要由环状等压风室(1)、垂直螺旋(2)、加煤斗(3)、燃烧室炉壁(4)、环形风道(5)、以及支架(6)、鼓风机、电机(7)等构成,其中等压风室(1)顶部是外倾的环状燃烧板(8),燃烧板(8)上开有内密外稀布置的若干一次出风孔(9);风室(1)内壁(10)围成加煤通道。加煤通道里的垂直螺旋(2)底端靠轴承(11)定位,螺旋(2)的另一端为浮动,轴承(11)上另设有迷宫式轴承盖密封防煤屑进入,螺旋(2)靠电机(7)带动。燃烧室炉壁(4)上设有环形风道(5),并在其上布有若干二次出风孔(12)。环形风道(5)及等压风室(1)均有管道与鼓风机相连。燃烧室炉壁(4)上设有出渣门洞(13)。为了使燃烧室里的煤层燃烧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使燃烧室中部的煤层得到充分燃烧,可在燃烧板(8)上设有向中心斜上方吹风的中心出风孔(14)。为了解决因鼓风机突然停机时,一些细煤屑从燃烧板(8)的孔(9)或(14)落进等压风室(1)内部。可在风室(1)底部相对加煤斗(3)处设有排除细渣洞口(15),并且将风室(1)上的与鼓风机联接的进风管道(16)改成切向布置,则鼓风机开动后,在风室(1)内形成旋转流动风,带动风室(1)里的细煤屑一起旋转而从洞口(15)排出。显然洞口(15)也可设计成活动启闭形式(例拖板式或门式),需要时打开洞口(15),使细煤屑落进加煤斗(3)。为了使燃烧板(8)上的煤层更好地自动向四周滑移,可按图3所示,在垂直螺旋(2)的上轴端设置偏心轴(17),偏心轴外套有滑环(18),若干推移杆(19)联于滑环(18)上。每次加煤时偏心轴(17)回转带动滑环(18)和推移杆(19)浮动,靠杆(19)向四周推移煤层。为防止螺旋(2)回转进煤时,将滑环(18)顶脱偏心轴(17),可在偏心轴(17)上端固装有轴档(20)(例轴用档圈、或限位螺母等)。该装置可在燃烧室炉壁(4)上直接承接锅台使用。也可取代锅炉的燃烧结构,通过炉壁(4)与锅炉底部封接投入使用。本技术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可利用燃烧室的燃烧温度,控制电机(7)的开合,实现自动加煤操作,例如将热电偶触头置于燃烧室内某处,当温度低于某值时,通过继电器启动电机(7)加煤若干。本技术样机经江西省经委节能技术中心、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西省机械产品质量检测总站测定,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烟尘减少率为96.07%,在配用锅炉测试工况下,其热效率提高8.33%。权利要求1.消烟节煤燃烧装置主要由环状等压风室(1),底加煤结构,一次、二次出风洞孔、支架(6)、加煤斗(3)及鼓风机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风室(1)顶部是外倾的环状燃烧板(8),其上有开孔率由内向外递减布置的若干一次出风孔(9),风室(1)内壁(10)围成加煤通道,加煤通道里有由电机(7)带动的、底端定位的、另一端为浮动的垂直螺旋(2),燃烧室炉壁(4)上有环形风道(5),环形风道(5)上布有若干二次出风孔(12),风室(1)及风道(5)均有管道与鼓风机相连,炉壁(4)上有出渣门洞(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烟节煤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状燃烧板(8)上还设有若干向中心斜上方吹风的中心出风孔(1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烟节煤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环状等压风室(1)上的与鼓风机相联的进风管道(16)为切向布置,并且风室(1)的底部相对加煤斗(3)处设有排除细渣洞口(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烟节煤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螺旋(2)的上轴端设置偏心轴(17),偏心轴(17)外套有滑环(18),若干推移杆(19)联于滑环(18)上,并且偏心轴(17)上端固装有轴档(20)。专利摘要技术消烟节煤燃烧装置主要由环状等压风室(1)、垂直螺旋(2)、加煤斗(3)、炉壁(4)、环形风道(5)、支架(6)、电机(7)及鼓风机等组成,燃烧板(8)上有一次出风孔(9)、风道(5)上有二次出风孔(12)。由螺旋(2)机械式加煤、并洒布在燃烧板上充分燃烧,适应煤种广泛,实现高效无烟化燃烧,可直接用于煤灶和改装锅炉、窑炉及相关工业用炉的燃烧装置。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各项性能符合国标要求,烟尘减少率为96.07%,配用锅炉热效率提高8.33%。文档编号F23L9/00GK2169037SQ9322362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31日专利技术者游全琳 申请人:江西省广昌县盱江农机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消烟节煤燃烧装置主要由环状等压风室(1),底加煤结构,一次、二次出风洞孔、支架(6)、加煤斗(3)及鼓风机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风室(1)顶部是外倾的环状燃烧板(8),其上有开孔率由内向外递减布置的若干一次出风孔(9),风室(1)内壁(10)围成加煤通道,加煤通道里有由电机(7)带动的、底端定位的、另一端为浮动的垂直螺旋(2),燃烧室炉壁(4)上有环形风道(5),环形风道(5)上布有若干二次出风孔(12),风室(1)及风道(5)均有管道与鼓风机相连,炉壁(4)上有出渣门洞(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全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广昌县江农机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