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042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包括上端盖、壳体、进气管和下端盖,上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上端口,下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下端口,在壳体内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端与上端盖连接,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径向的进气孔,且进气孔与所述的进气管的上端口相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口位于下端盖的内腔中,壳体与进气管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过滤通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油液过滤层、钢丝过滤层和硅胶颗粒层,所述油液过滤层是由位于下端盖内腔中的油液形成,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进气孔相对的出气口,在出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

Air filtering and drying device for sing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
本技术属于液压油缸
,尤其涉及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单作用液压油缸的工作原理为:有杆腔通过其上的进气口与大气相通,无杆腔通入高压油使得活塞上升,从而举升重物。但是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使用时,诸如:潮湿,风沙、灰尘较大的条件下,进入有杆腔内的空气会携带大量的灰尘、沙子等颗粒物和水份,造成活塞及缸体的氧化,活塞运动时,脱落的氧化物以及空气内的颗粒物会对活塞以及缸体造成拉伤,严重影响液压油缸性能,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单作用液压油缸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该过滤干燥装置与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进气孔相连,有效过滤干燥进入有杆腔的空气,避免油缸内部氧化和拉伤,极大提高油缸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包括上端盖、壳体、进气管和下端盖,上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上端口,下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下端口,在壳体内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端与上端盖连接,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径向的进气孔,且进气孔与所述的进气管的上端口相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口位于下端盖的内腔中,壳体与进气管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过滤通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油液过滤层、钢丝过滤层和硅胶颗粒层,所述油液过滤层是由位于下端盖内腔中的油液形成,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进气孔相对的出气口,在出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的,上端盖下底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螺纹孔,进气管上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硅胶颗粒层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所述钢丝过滤层位于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进一步的,在第一隔板与上端盖的下底面之间设置有平垫。进一步的,单向阀是由球体和弹簧组成,在上端盖的上表面设有与出气口相通的安装孔,球体位于安装孔内,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球体上,另一端连接于设置在安装孔端口处的塞子上。进一步的,壳体上端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上端盖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壳体与上端盖的密封连接。进一步的,在壳体上设置有与硅胶颗粒层相对应的观察窗。进一步的,上端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进一步的,下端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油液过滤层能够对空气进行第一道过滤,过滤部分颗粒物,通过钢丝过滤层进行第二道过滤,有效彻底过滤颗粒物,然后在经过硅胶颗粒层,对空气进行干燥,使得最终进入单作用液压油缸有杆腔内的空气较为纯净,避免油缸内部氧化和拉伤,极大提高油缸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端盖;2、弹簧;3、出气口;4、第一密封圈;5、球体;6、硅胶颗粒层;7、第二隔板;8、钢丝过滤层;9、第二密封圈;10、油液过滤层;11、下端盖;12、进气管;13、第三隔板;14、壳体;15、观察窗;16、第一隔板;17、平垫;18、进气孔;19、塞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包括上端盖1、壳体14、进气管12和下端盖11,上端盖1螺纹连接于壳体12上端口,下端盖11螺纹连接于壳体12下端口,在壳体12内设置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上端与上端盖1连接,在上端盖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径向的进气孔18,且进气孔18与所述的进气管12的上端口相通,所述进气管12的下端口位于下端盖11的内腔中,壳体14与进气管12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过滤通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油液过滤层10、钢丝过滤层8和硅胶颗粒层6,所述油液过滤层10是由位于下端盖11内腔中的油液形成,在上端盖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进气孔18相对的出气口3,在出气口3处设置有单向阀。为了便于拆装以及提高密封效果,壳体14上端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上端盖1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实现壳体14与上端盖1的密封连接;下端盖11的内侧壁上也设置有内螺纹,壳体14的下端部设置有外螺纹,下端盖11与壳体14通过螺纹实现密封连接。为了保证上端盖1、壳体14、下端盖11三者连接后的密闭性,在上端盖1与壳体14上端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下端盖11与壳体14下端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为了便于进气管的拆装,在上端盖1的下底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与进气孔18相连通的螺纹孔,进气管上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过滤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13,硅胶颗粒层6位于第一隔板16与第二隔板7之间,为变色硅胶颗粒,钢丝过滤层8位于第二隔板7与第三隔板13之间,为编织缠绕形成的多层网状钢丝。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7和第三隔板13均起到支撑的作用,在实际安装中,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13均套设在进气管12上,并且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外圆面与壳体的内侧面相紧贴。单向阀是由球体5和弹簧2组成,在上端盖1的上表面设有与出气口相通的安装孔,球体5位于安装孔内,弹簧2的一端连接于球体5上,弹簧2的另一端连接于设置在安装孔上端口处的塞子19上。在壳体14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硅胶颗粒层6相对应的观察窗15,作为优选,观察窗15是能够从壳体14上拆下的,硅胶颗粒在干燥时为蓝色,吸收水份后变红,通过观察窗查看硅胶颗粒颜色,若变红,及时更换硅胶颗粒;而且,为了增加密闭性,观察窗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装置出气口与单作用液压油缸的进气孔相连,单作用液压油缸工作过程中,活塞向下运动,有杆腔形成负压,使得空气从装置进气孔进入,经过进气管,首先进入到油液过滤层,过滤空气中携带的部分颗粒物,然后向上进入钢丝过滤层,进行进一步的彻底过滤,而后进入硅胶颗粒层,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空气打开单向阀,通过出气口进入到油缸的进气口,最终进入油缸有杆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壳体、进气管和下端盖,上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上端口,下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下端口,在壳体内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端与上端盖连接,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径向的进气孔,且进气孔与所述的进气管的上端口相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口位于下端盖的内腔中,壳体与进气管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过滤通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油液过滤层、钢丝过滤层和硅胶颗粒层,所述油液过滤层是由位于下端盖内腔中的油液形成,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进气孔相对的出气口,在出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壳体、进气管和下端盖,上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上端口,下端盖螺纹连接于壳体下端口,在壳体内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上端与上端盖连接,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沿径向的进气孔,且进气孔与所述的进气管的上端口相通,所述进气管的下端口位于下端盖的内腔中,壳体与进气管之间形成有过滤通道,过滤通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油液过滤层、钢丝过滤层和硅胶颗粒层,所述油液过滤层是由位于下端盖内腔中的油液形成,在上端盖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进气孔相对的出气口,在出气口处设置有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盖下底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螺纹孔,进气管上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作用液压油缸用空气过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硅胶颗粒层位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所述钢丝过滤层位于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磊吴朝江尹良春戈仁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八六四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