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04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包括有若干叶片单元,相邻叶片单元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叶片单元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叶片,相邻叶片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每个叶片单元中的所有叶片通过若干第一丝杆固定连接,叶片包括有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均设有若干供第一丝杆活动穿过的安装孔,第一丝杆上套有若干限位套,限位套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限位套夹在相邻叶片之间,第一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紧螺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板除雾器,无需进行焊接作业,可以根据需要将除雾器拆解进行运输,安装过程简单,提高组装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A new type of flat demi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雾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
技术介绍
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当含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器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与波形叶片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除雾器波形板的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沫被捕集的机会,未被除去的雾沫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这样反复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气体通过波形板除雾器后,基本上不含雾沫。烟气通过除雾器的弯曲通道,在惯性力及重力的作用下将气流中夹带的液滴分离出来:脱硫后的烟气以一定的速度流经除雾器,烟气被快速、连续改变运动方向,因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烟气内的雾滴撞击到除雾器叶片上被捕集下来,雾滴汇集形成水流,因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浆液池内,实现了气液分离,使得流经除雾器的烟气达到除雾要求后排出。现有除雾器主要是由波形叶片、卡条等固定装置组成,在生产过程中卡条与波形叶片进行焊接固定。由于吸收塔等内径很大,为了运输和安装方便,先将部分波形叶片和卡条固定焊接形成叶片单元,再在现场将叶片单元拼装焊接形成完整的除雾器。这种方式需要进行大量的焊接作业,对焊接工人的技术要求高,容易出现焊接质量问题。焊点容易腐蚀生锈,除雾器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包括有若干叶片单元,相邻叶片单元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叶片单元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叶片,相邻叶片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每个叶片单元中的所有叶片通过若干第一丝杆固定连接,叶片包括有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均设有若干供第一丝杆活动穿过的安装孔,第一丝杆上套有若干限位套,限位套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限位套夹在相邻叶片之间,第一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紧螺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每个所述叶片的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上均设有若干预留孔,相邻叶片单元之间通过第二丝杆固定连接,第二丝杆的前半部分穿过上一个叶片单元的部分叶片的预留孔后安装有压紧螺帽,第二丝杆的后半部分穿过下一个叶片单元的部分叶片的预留孔后安装有压紧螺帽,第二丝杆上套有若干限位套,限位套夹在相邻叶片之间,安装孔的直径与预留孔的直径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叶片包括有依次连接的上竖直面部、上倾斜面部、中竖直面部、下倾斜面部、下竖直面部,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上倾斜面部、中竖直面部、下倾斜面部围成梯形槽,上一个叶片的中竖直面部位于下一个叶片的梯形槽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叶片由不锈钢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为不锈钢丝杆,所述压紧螺帽为不锈钢螺帽,所述限位套为不锈钢管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平板除雾器,无需进行焊接作业,可以根据需要将除雾器拆解进行运输,安装过程简单,提高组装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叶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叶片单元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叶片单元另一角度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叶片单元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包括有若干叶片单元1,相邻叶片单元1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叶片单元1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叶片2,相邻叶片2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3,每个叶片单元1中的所有叶片2通过若干第一丝杆4固定连接,叶片2包括有上竖直面部5和下竖直面部6,上竖直面部5和下竖直面部6均设有若干供第一丝杆4活动穿过的安装孔,第一丝杆4上套有若干限位套7,限位套7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限位套7夹在相邻叶片2之间,第一丝杆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紧螺帽8。限位套7使得相邻叶片2保持固定间隔,保持通道3的通畅。叶片单元1既可以在生产时通过第一丝杆4和限位套7以及压紧螺帽8进行组装,也可以在除雾器安装现场进行组装,这样便于除雾器的运输存储。安装过程中只需要使用扳手等简单的组装工具,无需进行焊接作业。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叶片2的上竖直面部5和下竖直面部6上均设有若干预留孔9,相邻叶片单元1之间通过第二丝杆10固定连接,第二丝杆10的前半部分穿过上一个叶片单元1的部分叶片2的预留孔9后安装有压紧螺帽8,第二丝杆10的后半部分穿过下一个叶片单元1的部分叶片2的预留孔9后安装有压紧螺帽8,第二丝杆10上套有若干限位套7,限位套7夹在相邻叶片2之间,安装孔的直径与预留孔9的直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叶片2包括有依次连接的上竖直面部5、上倾斜面部11、中竖直面部12、下倾斜面部13、下竖直面部6,上竖直面部5和下竖直面部6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上倾斜面部11、中竖直面部12、下倾斜面部13围成梯形槽14,上一个叶片2的中竖直面部位12于下一个叶片2的梯形槽14中。这样形成多折向结构增加了雾的被捕集机会,未被除去的雾在下一个转弯处经过相同的作用而被捕集,这样反复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除雾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叶片2由不锈钢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杆4和第二丝杆10均为不锈钢丝杆,所述压紧螺帽8为不锈钢螺帽,所述限位套7为不锈钢管制成。叶片单元1可以根据需要拼接形成圆形或者方形等各种形状。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包括有若干叶片单元,相邻叶片单元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叶片单元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叶片,相邻叶片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叶片单元中的所有叶片通过若干第一丝杆固定连接,叶片包括有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均设有若干供第一丝杆活动穿过的安装孔,第一丝杆上套有若干限位套,限位套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限位套夹在相邻叶片之间,第一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紧螺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平板除雾器,包括有若干叶片单元,相邻叶片单元之间固定连接,每个叶片单元包括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叶片,相邻叶片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通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叶片单元中的所有叶片通过若干第一丝杆固定连接,叶片包括有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均设有若干供第一丝杆活动穿过的安装孔,第一丝杆上套有若干限位套,限位套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限位套夹在相邻叶片之间,第一丝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压紧螺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板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的上竖直面部和下竖直面部上均设有若干预留孔,相邻叶片单元之间通过第二丝杆固定连接,第二丝杆的前半部分穿过上一个叶片单元的部分叶片的预留孔后安装有压紧螺帽,第二丝杆的后半部分穿过下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乐瑶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昊诚塔内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