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951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支撑框架,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上,支撑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发动机缸体的容纳孔,支撑框架在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能够抵压于发动机缸体上;绑带,设置于支撑框架上,包括上绑带和下绑带,用于分别从发动机缸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绑缚发动机缸体;驱动件,设置于支撑座上,用于驱动支撑框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紧固件对发动机缸体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通过上绑带和下绑带对发动机缸体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固定,通过驱动件带动支撑框架转动,从而实现对发动机缸体的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安全简便,便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和拆卸。

A turning mechanism of engine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重型发动机的排量越来越大、因此对缸体和缸盖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缸体变形试验时,需要对缸体进行翻转。目前,重型发动机缸体的翻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天车将缸体吊起后翻转,这种方法操作安全性能较差,而且需要人工配合,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是使用专用的翻转台,用支架、螺栓将缸体与翻转台固定在一起,然后实现缸体的翻转,这种方法安装过程较为复杂,费时较长。因此,亟需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实现快速、安全的对发动机的缸体进行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以实现快速、安全的对发动机的缸体进行翻转。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框架,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框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发动机缸体的容纳孔,所述支撑框架在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能够抵压于所述发动机缸体上;绑带,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包括上绑带和下绑带,用于分别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绑缚所述发动机缸体;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框架转动。进一步地,所述上绑带和所述下绑带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且所述上绑带和所述下绑带的长度均可调。进一步地,所述上绑带和所述下绑带一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扣。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压紧所述上绑带和下绑带的压扣,所述上绑带和所述下绑带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压扣,且所述上绑带和所述下绑带穿过对应的所述压扣的长度可调。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框架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旋转轴,两个所述旋转轴能够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减速箱和摇轮,所述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于所述摇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底座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框架能够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柱均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个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座之间为锐角,且所述锐角的大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通过设置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发动机缸体的容纳孔,通过紧固件对发动机缸体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通过上绑带和下绑带对发动机缸体的上下两个表面进行固定,并且通过驱动件带动支撑框架转动,从而实现对发动机缸体的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安全简便,便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11、支撑柱;12、滚轮;13、固定支撑件;2、支撑框架;21、容纳孔;31、上绑带;32、下绑带;4、紧固件;5、驱动件;6、压扣;7、挂钩;8、发动机缸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体缸体翻转机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框架2、绑带和驱动件5。其中,支撑座1包括底座和支撑柱11,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2,便于整个支撑座1的移动,使得该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移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滚轮12设置有四个,四个滚轮12分别位于底座的四个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滚轮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于滚轮12的存在,该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的位置容易移动,为了避免该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移动,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支撑件13,固定支撑件13能够对底座进行固定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件13设置有四个,四个固定支撑件13分别位于底座的四个角。具体而言,固定支撑件13包括相连接的支撑部和固定部,其中固定部为圆柱形结构,固定部上开设有外螺纹,底座上与固定部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具有能够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因此固定部能够旋入固定孔内。支撑部位于固定部下方,支撑部的横截面积大于固定部的横截面积。当需要固定支撑座1时,通过旋拧每个固定支撑件13的固定部使得四个固定支撑件13将底座抬起,直至滚轮12脱离地面,从而避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移动。上述支撑柱11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柱11间隔设置于底座上,支撑框架2能够转动的设置于两个支撑柱11上。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柱11均倾斜设置,两个支撑柱11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两个支撑柱11与底座之间为锐角,锐角的大小相同。上述两个支撑柱11的设置方式,能够使得支撑座1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避免支撑座1发生侧翻。上述支撑框架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发动机缸体8的容纳孔21,支撑框架2在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件4,紧固件4能够抵压于发动机缸体8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件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还可以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件4,或者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和宽度方向上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座(1),/n支撑框架(2),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支撑框架(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发动机缸体(8)的容纳孔(21),所述支撑框架(2)在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件(4),所述紧固件(4)能够抵压于所述发动机缸体(8)上;/n绑带,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2)上,包括上绑带(31)和下绑带(32),用于分别从所述发动机缸体(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绑缚所述发动机缸体(8);/n驱动件(5),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框架(2)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1),
支撑框架(2),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上,所述支撑框架(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发动机缸体(8)的容纳孔(21),所述支撑框架(2)在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件(4),所述紧固件(4)能够抵压于所述发动机缸体(8)上;
绑带,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2)上,包括上绑带(31)和下绑带(32),用于分别从所述发动机缸体(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绑缚所述发动机缸体(8);
驱动件(5),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框架(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绑带(31)和所述下绑带(32)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2),且所述上绑带(31)和所述下绑带(32)的长度均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绑带(31)和所述下绑带(32)一端均设置有挂钩(7),所述支撑框架(2)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挂钩(7)相配合的挂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缸体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压紧所述上绑带(31)和下绑带(32)的压扣(6),所述上绑带(31)和所述下绑带(32)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压扣(6),且所述上绑带(31)和所述下绑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成董爽贺占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