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87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包括依次转动且密封连接的杯盖、进出口杯体、外筒旋转体、旋转支撑连接体和茶水杯体,进出口杯体中部的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盖板与外筒旋转体之间设置有内筒体,内筒体的底端与外筒体中部的挡板固连,内筒体中设置茶叶滤筒,内筒体的底端设置有通水孔;挡板与旋转支撑连接体中部的支撑板转动连接;挡板上对应每个通水孔均设置有第一内圈通孔,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通水孔相通,支撑板上对应第一内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内圈通孔,挡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外圈通孔,支撑板对应第一外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外圈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A portable tea separating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
本专利技术涉及泡茶器皿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泡茶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夫茶,要求开水浸泡茶叶的时间不能过长,时间长了茶叶独有的风味就会失去。用泡茶杯泡茶时,如果把茶叶直接放在杯中,饮用时茶叶有时会随茶水进到口里,影响饮茶的感受。普通的茶杯无法控制茶叶泡水的程度和时间,茶水分离杯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现有的茶水分离杯大都是通过把茶水杯倒置灌水到茶叶室,泡好后顺置,然后把茶叶室移走分离才能喝茶,移走茶叶室时茶水难免会洒漏,还需要在额外的位置放茶叶室,极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无需将茶叶室移走即可倒茶水,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包括依次转动且密封连接的杯盖、进出口杯体、外筒旋转体、旋转支撑连接体和茶水杯体,所述进出口杯体呈筒状且所述进出口杯体的中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盖板与所述外筒旋转体之间设置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外筒体中部的挡板固连,所述内筒体中设置茶叶滤筒,所述内筒体的顶端开口,所述内筒体的底端设置有通水孔;所述挡板与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中部的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上对应每个所述通水孔均设置有第一内圈通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通水孔相通,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内圈通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能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相通,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外圈通孔,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第一外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外圈通孔,所述第一外圈通孔能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相通时所述第一外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错开,所述第一外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相通时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错开。优选地,所述盖板的底端、所述内筒体的顶端及所述茶叶滤网的顶端之间通过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圈通孔相通;所述杯盖、所述进出口杯体、所述外筒旋转体、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和所述茶水杯体依次通过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杯盖、所述进出口杯体、所述外筒旋转体、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和所述茶水杯体依次通过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依次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盖板、所述挡板及所述支撑板相互平行,所述杯盖与所述进出口杯体之间的腔体为出入室,所述进出口杯体、所述内筒体及所述外筒体之间的腔体为过道室,所述内筒体与所述进出口杯体之间的腔体为茶叶室,所述茶水杯体与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之间的腔体为茶水室。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底端固设有与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中部的支撑板上的弧形卡槽滑动配合的弧形卡条;所述内筒体的底端通过紧固螺丝连接有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穿过所述挡板的中心通孔与所述支撑板上的支撑孔转动配合。优选地,所述杯盖、所述进出口杯体、所述茶叶滤网、所述盖板、所述挡板、所述支撑板、所述外筒旋转体、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和所述茶水杯体均采用食品级材料。优选地,所述外筒旋转体能够同时相对所述进出口杯体及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转动。优选地,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能够同时相对所述茶水杯体及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转动。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将茶叶室移走即可倒茶水。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通过上下内外两组四圈巧妙错位分布的通孔旋转开关实现茶水完全分离,茶叶室在茶水室上面,在旋转至开后茶叶室跟茶水室的通道关闭,饮茶时,茶水会通过茶叶室外圈通道而出,不会浸泡到茶叶,当旋转至关时茶叶室的孔跟茶水室的相通,而茶叶室外圈通道关闭,倒置泡好茶后顺置即可,极其方便,在保证了茶叶室在茶水室上面的同时实现了不需要移走茶叶室,只需旋转即可把茶水倒出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中进出口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中外筒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茶水分离杯中旋转支撑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杯盖,101-第一硅胶密封圈,2-进出口杯体,201-第二硅胶密封圈,202-第三硅胶密封圈,203-出水口,3-内筒体,301-通水孔,4-外筒旋转体,401-第四硅胶密封圈,402-第一外圈通孔,403-第一内圈通孔,404-弧形卡条,405-中心通孔,5-旋转支撑连接体,501-圆槽,502-第五硅胶密封圈,503-第二外圈通孔,504-第二内圈通孔,505-弧形卡槽,506-支撑孔,6-茶水杯体,7-旋转体,8-紧固螺丝,9-密封盖,10-茶叶滤筒,11-出入室,12-过道室,13-茶叶室,14-茶水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无需将茶叶室移走即可倒茶水,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便携式茶水分离杯包括依次转动且密封连接的杯盖1、进出口杯体2、外筒旋转体4、旋转支撑连接体5和茶水杯体6,进出口杯体2呈筒状且进出口杯体2的中部设置有盖板,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203,杯盖1与进出口杯体2之间的腔体为出入室11,盖板与外筒旋转体4之间设置有内筒体3,内筒体3的底端与外筒体中部的挡板固连,内筒体3中设置茶叶滤筒10,内筒体3的顶端开口,内筒体3与进出口杯体2之间的腔体为茶叶室13,杯盖1与进出口杯体2之间设置有第一硅胶密封圈101,盖板的底端、内筒体3的顶端及茶叶滤网的顶端之间通过第二硅胶密封圈201密封连接,进出口杯体2与外筒旋转体4之间设置有第三硅胶密封圈202,外筒旋转体4与旋转支撑连接体5之间设置有第四硅胶密封圈401,旋转支撑连接体5和茶水杯体6之间设置有第五硅胶密封圈502。挡板的底端固设有与设置在旋转支撑连接体5中部的支撑板上的弧形卡槽505滑动配合的弧形卡条404,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卡槽505的长度为弧形卡条404的长度的2倍;盖板、挡板及支撑板相互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转动且密封连接的杯盖、进出口杯体、外筒旋转体、旋转支撑连接体和茶水杯体,所述进出口杯体呈筒状且所述进出口杯体的中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盖板与所述外筒旋转体之间设置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外筒体中部的挡板固连,所述内筒体中设置茶叶滤筒,所述内筒体的顶端开口,所述内筒体的底端设置有通水孔;所述挡板与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中部的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上对应每个所述通水孔均设置有第一内圈通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通水孔相通,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内圈通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能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相通,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外圈通孔,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第一外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外圈通孔,所述第一外圈通孔能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相通时所述第一外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错开,所述第一外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相通时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转动且密封连接的杯盖、进出口杯体、外筒旋转体、旋转支撑连接体和茶水杯体,所述进出口杯体呈筒状且所述进出口杯体的中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盖板与所述外筒旋转体之间设置有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外筒体中部的挡板固连,所述内筒体中设置茶叶滤筒,所述内筒体的顶端开口,所述内筒体的底端设置有通水孔;所述挡板与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中部的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挡板上对应每个所述通水孔均设置有第一内圈通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通水孔相通,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内圈通孔,所述第一内圈通孔能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相通,所述挡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外圈通孔,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第一外圈通孔设置有第二外圈通孔,所述第一外圈通孔能够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相通,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相通时所述第一外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错开,所述第一外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圈通孔相通时所述第一内圈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圈通孔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茶水分离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底端、所述内筒体的顶端及所述茶叶滤网的顶端之间通过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圈通孔相通;所述杯盖、所述进出口杯体、所述外筒旋转体、所述旋转支撑连接体和所述茶水杯体依次通过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多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