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悦专利>正文

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831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置于烟室内的涡流筒、涡流器、烟道、碱液管及末端的喷头,以及连接于烟室下部的沉淀池,以及位于烟室的顶部的烟囱,所述烟道水平贯穿烟室,所述喷头与涡流筒分置于烟道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的涡流器置于涡流筒的上端部;在所述烟室内壁及烟道外侧壁上对应水平设置折流集尘板。涡流器采用由多个弧边连接于涡流筒内壁的扇形叶片的半径边顺序交叉结构,各相邻叶片之间形成楔形夹缝。该装置脱硫除尘效果好,可广泛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锅炉烟气环保处理。(*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环保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工业锅炉产生的烟气都须经过处理才能符合达排放,由于烟气中主要的有害物质为二氧化硫等含硫气体和其它粉尘,锅炉烟气的环保处理主要是除去上述的有害物质。让烟气通过碱溶液洗浴来实现脱硫除尘是锅炉环保领域公知的方法,但由于其该方法中烟气与碱液混合不够充分,脱硫除尘效果不够理想。申请号为9320125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10-20吨位锅炉烟气湿法脱流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柱形反应塔及其内的药液喷头和涡流雾化器,以及与其连接的内部设有脱水器、排气室及排气管的箱体,在箱体底部连接有沉渣过滤板和其下的沉淀池,沉淀池内的药液通过水泵与喷头构成循环闭路。该专利公开的脱硫除尘装置由于带有脱水器的水箱设置在反应塔下部,经过反应塔雾化的混合气体在箱体内的运行距离短,混合及化学吸收反应不够彻底,粉尘收集效果不佳,并且空间利用率不高,结构不紧凑,同等工作量体积大。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反应彻底,粉尘吸收率高,结构紧凑的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为了实现如上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脱硫除尘装置结构为包括置于烟室内的涡流筒、涡流器、烟道、碱液管及末端的喷头,以及连接于烟室下部的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设有出渣口、上部设有废液出口,以及与烟室连通的位于烟室的顶部的烟囱;所述烟道水平贯穿烟室,所述喷头与涡流筒分置于烟道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的涡流器置于涡流筒的上端部;在所述烟室内壁及烟道外侧壁上对应水平设置折流集尘板。本技术的脱硫除尘装置的涡流器最好采用由多个弧边连接于涡流筒内壁的扇形叶片的半径边顺序交叉结构,相邻叶片间形成楔形夹缝,并且各叶片大小相等、数量优选3-5个,最优选为4个,且各扇形的圆心交于同一点。为了求得更佳的工作效果,本脱硫除尘装置还可在烟囱内设置与涡流筒内相同的涡流器,还在涡流筒下口至沉淀池之间的烟室内壁上环绕设置减磨壁。由于涡流筒垂直设置于烟室内,并且其下方为沉淀池,使得经过扇形叶片缝隙的烟气在涡流筒内旋转下行,与涡流筒内壁上的液膜充分接触,并且烟气切向吹向沉淀池液面,整个过程脱硫反应完全。并且烟室内壁和烟道外侧壁上水平设置折流集尘板,使得旋转上升的混合气流中夹带的粉尘和水滴被折流集尘板碰撞收集,粉尘吸收完全。脱硫及粉尘吸收反应都在烟室内部进行,结构设计紧凑。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功能做详尽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横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纵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及图2所示的脱硫除尘装置中涡流器的俯视放大示意图。如图1及图2,该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置于烟室11内的涡流筒2、涡流器3、烟道1、碱液管4及其末端的喷头8,喷头8底面为开设有若干小孔的凸面,以及连接于烟室11下部的沉淀池10,沉淀池10底部设有出渣口13、上部设有废液出口12,以及连接于烟室11顶部的烟囱6,所述烟道1水平贯穿烟室11,喷头8与涡流筒2分置于烟道1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的涡流器3置于涡流筒2的上端部;在烟室11内壁及烟道1外侧壁上对应水平设置折流集尘板5。本实施例中涡流器3采用图3所示的设计,具体为4片大小相等的弧边固定于涡流筒2内壁的扇形叶片20的半径边顺序交叉,且各扇形的圆心交于同一点,相邻扇形叶片20间形成楔形夹缝21,各夹缝21均布于同一平面位置。在烟囱7内也设置与涡流筒2内的涡流器3相同的涡流器7。经喷头8喷射出的碱(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溶液经涡流器3的扇形叶片20间的楔形夹缝21后,顺时针沿涡流筒2壁旋转下行,切向吹向沉淀池10液面,在涡流筒2内壁上及沉淀池10液面上发生脱硫反应,部分液体分子和粉尘被液面吸收,烟气折向向上旋转上升,与折流集尘板5碰撞,水汽和粉尘被进一步广泛收集,进入烟囱6的烟气经过涡流器7后在烟囱6内旋转,使液体分子在筒壁上结露后从出液口17排出。排渣口13用于沉渣的清理,自废液出口12排出的液体靠水泵上扬供给碱液管4循环使用。在涡流筒2下口至沉淀池10之间的烟室11内壁上环绕设置减磨壁9,减磨壁9采用高韧性白口铸铁,缓解了液汽分子对烟室11的冲涮。还在折流集尘板5表面及沉淀池10内壁上涂敷由铸石粉和水玻璃混配制成的铸石胶泥,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置于烟室(11)内的涡流筒(2)、涡流器(3)、烟道(1)、碱液管(4)及末端的喷头(8),以及连接于烟室(11)下部的沉淀池(10)沉淀池(10)底部设有出渣口(13)、上部设有废液出口(12),以及与烟室(11)连通的的烟囱(6),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6)位于烟室(11)的顶部;所述烟道(1)水平贯穿烟室(11),所述喷头(8)与涡流筒(2)分置于烟道(1)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的涡流器(3)置于涡流筒(2)的上部;在所述烟室(11)内壁及烟道(1)外侧壁上对应水平设置折流集尘板(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流器(3)为多个弧边连接于涡流筒(2)内壁的扇形叶片(20)的半径边顺序交叉,相邻扇形叶片(20)之间形成楔形夹缝(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流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器(3)的各扇形叶片(20)大小相等、数量为3-5个,并且各扇形叶片(20)的圆心连接于同一点。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烟囱(6)内设置同样的涡流器(7)。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8)的底面为开设有若干小孔的凸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涡流筒(2)下口至沉淀池(10)之间的烟室(11)内壁上环绕设置减磨壁(9)。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磨壁(9)的材料为高韧性白口铸铁。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流集尘板(5)表面及沉淀池(10)内壁上涂敷由铸石粉和水玻璃混配制成的铸石胶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置于烟室内的涡流筒、涡流器、烟道、碱液管及末端的喷头,以及连接于烟室下部的沉淀池,以及位于烟室的顶部的烟囱,所述烟道水平贯穿烟室,所述喷头与涡流筒分置于烟道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的涡流器置于涡流筒的上端部;在所述烟室内壁及烟道外侧壁上对应水平设置折流集尘板。涡流器采用由多个弧边连接于涡流筒内壁的扇形叶片的半径边顺序交叉结构,各相邻叶片之间形成楔形夹缝。该装置脱硫除尘效果好,可广泛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锅炉烟气环保处理。文档编号F23J15/02GK2450529SQ0026271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刘悦, 张瑞涛 申请人:刘悦, 张瑞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包括置于烟室(11)内的涡流筒(2)、涡流器(3)、烟道(1)、碱液管(4)及末端的喷头(8),以及连接于烟室(11)下部的沉淀池(10),沉淀池(10)底部设有出渣口(13)、上部设有废液出口(12),以及与烟室(11)连通的的烟囱(6),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6)位于烟室(11)的顶部;所述烟道(1)水平贯穿烟室(11),所述喷头(8)与涡流筒(2)分置于烟道(1)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的涡流器(3)置于涡流筒(2)的上部;在所述烟室(11)内壁及烟道(1)外侧壁上对应水平设置折流集尘板(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悦张瑞涛
申请(专利权)人:刘悦张瑞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