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子军专利>正文

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95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属于一种锅炉辅助设备,它有烟道体(5),烟道体内从前往后依次有旋流导叶(3)、脱水旋流导叶(6)和排液管(7),旋流导叶内有向前、向后喷嘴,烟道体上有溢流孔(8),这种除尘脱硫器,除尘脱硫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煤锅炉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烟气除尘脱硫装置。燃煤锅炉,特别是燃用高硫份、高灰份煤的锅炉,其烟气中含有大量灰尘和硫化物,是影响大气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重视,对降低锅炉烟气的排尘排硫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除尘、脱硫设备多是独立的两套设备,投资高、系统复杂,有时甚至相互影响,起不到良好的除尘、脱硫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以提高除尘脱硫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它有烟道体、烟道体内从前往后依次有旋流导叶、脱水旋流导叶和排烟管,旋流导叶内有进液管,进液管前后分别有向前喷嘴和向后喷嘴,烟道体上有溢流孔。采用上述结构的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单个装置即可同时完成除尘和脱硫工作,烟气阻力远远小于除尘、脱硫由两个独立设备完成时的烟气阻力。安装也非常简单,只要安装在锅炉内的一段水平烟道内即可。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其左视图。如附图所示,本技术之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有烟道体(5),烟道体内从前往后依次有旋流导叶(3)、脱水旋流导叶(6)和排烟管(7),旋流导叶内有进液管(2),进液管前、后分别有向前喷嘴(1)和向后喷嘴(4),脱水旋流导叶和排烟管之间的烟道体上有溢流孔(8)。使用时,烟气进入旋流导叶前面的烟道体内,与向前喷嘴喷射出的雾状石灰水混合,然后经旋流导叶进入旋流导叶与脱水旋流导叶之间的烟道体内,在旋流导叶的作用下,气流产生旋转,这一方面可以使烟气与石灰水进一步混合,另一方面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可将烟气中的灰尘甩向内壁,达到除尘目的。向后喷嘴喷射出的雾状石灰水与烟气混合,进一步净化烟气。随后这种充分反应中和后的烟气经脱水旋流导叶进入脱水旋流导叶和排烟口之间的烟道体内,脱去烟气中的水分,水分及除尘下来的灰尘由溢流孔排出,净化后的烟气经排烟管排出。本技术可根据烟道直径的不同(一般为Φ200~500mm)有多种规格。本技术可根据需要方便地多个并联布置,以获得更大的烟气处理量。为便于组装固定,烟道体前后两端可设计为方形。权利要求1.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其特征在于,它有烟道体(5),烟道体内从前往后依次有旋流导叶(3)、脱水旋流导叶(6)和排烟管(7),旋流导叶内有进液管(2),进液管前、后分别有向前喷嘴(1)和向后喷嘴(4),脱水旋流导叶和排烟管之间的烟道体上有溢流孔(8)。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属于一种锅炉辅助设备,它有烟道体(5),烟道体内从前往后依次有旋流导叶(3)、脱水旋流导叶(6)和排液管(7),旋流导叶内有向前、向后喷嘴,烟道体上有溢流孔(8),这种除尘脱硫器,除尘脱硫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文档编号F23J15/02GK2446396SQ0024742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杨子军 申请人:杨子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锅炉除尘脱硫器,其特征在于,它有烟道体(5),烟道体内从前往后依次有旋流导叶(3)、脱水旋流导叶(6)和排烟管(7),旋流导叶内有进液管(2),进液管前、后分别有向前喷嘴(1)和向后喷嘴(4),脱水旋流导叶和排烟管之间的烟道体上有溢流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军
申请(专利权)人:杨子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