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子军专利>正文

一种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68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播种机,包括第一压实轮、第二压实轮、第三松土铲、第二调节器、固定卡扣、种肥箱、第一控量轴和第一控量按钮,所述第一压实轮上侧与第一固定支撑轴固定连接,且第一压实轮左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和第一松土铲,所述第三松土铲右侧与种肥管固定连接,且种肥管中间部位右侧与第一调节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器下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且第二调节器上侧与出种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后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横架,且第一支撑横架后侧设置有种子箱,所述第一控量轴左侧安装有出种管,且第一控量轴下侧设置有第二控量轴。该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操作需求进行调控,操作更加快捷,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运行更加平稳。

A see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e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first round, second round of compaction, compaction third shovel, second regulator, fixed buckle, a fertilizer box, a first control axis and the first volume control button, the first side and the first fixing roller support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and the first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compaction wheel is the first seed tube and the first shovel, the third shovel right and a fertilizer pipe is fixedly connected, and a right middle part of tub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egulator, the regulator second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owing tube, and the second side and a regulator tub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xing. The buck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ar support transverse frames,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transverse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of the seed box, the first volume control shaft arranged at the left side of a tube, and the first volume control shaf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ide volume control shaft. When the device is used, i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requirements, the operation is more quick,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more stable, and the operation is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播种机。
技术介绍
播种机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用于某类或某种作物的播种机,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按照播种的方法分为撒播型、条播型、穴播型、精密型和联合型。但是现有的播种机虽然能够有效地完成播种任务,但是结构复杂,维修和养护资金成本过高,播种和施肥不能够形成有效地结合,不利于提高整体的播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播种机,提高播种和施肥的双重要求和标准,提高播种作业的整体高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播种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播种机,包括第一压实轮、第二压实轮、第三松土铲、第二调节器、固定卡扣、种肥箱、第一控量轴和第一控量按钮,所述第一压实轮上侧与第一固定支撑轴固定连接,且第一压实轮左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和第一松土铲,所述第二压实轮上侧与第二支撑固定轴固定连接,且第二压实轮左侧安装有第二松土铲和第二播种管,所述第三松土铲右侧与种肥管固定连接,且种肥管中间部位右侧与第一调节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器下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且第二调节器上侧与出种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后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横架,且第一支撑横架后侧设置有种子箱,所述种肥箱左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横架,且第二支撑横架左侧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控量轴左侧安装有出种管,且第一控量轴下侧设置有第二控量轴,所述第一控量按钮下侧安装有第二控量按钮,且第二控量按钮下侧设置有第三控量按钮和第三控量轴。优选的,所述第一播种管和第二播种管由钢材制作而成,且种肥管的直径是第一播种管和第二播种管的直径的2倍。优选的,所述第二压实轮上设置有多组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三松土铲、第二松土铲和第一松土铲三者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器和第二调节器大小相同,且两者内侧的第一控量轴、第二控量轴和第三控量轴均为旋进式调节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播种机使用时可根据操作需求进行调控,操作更加快捷,节省时间,该设备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运行更加平稳,同时该播种机还能通过挂钩与动力车进行安装固定,之后该播种机会在第二压实轮的凹凸不平的转动形成振荡颠簸,对种子箱内的种子进行振荡颠簸处理,这样设置有利于减少复杂的操作程序,有利于种子进入到出种管内进行播种的传输工作,既高效稳定又安全便捷,同时该播种机还具有第一控量轴、第二控量轴和第三控量轴,这样设置能够保证通过第一控量按钮、第二控量按钮和第三控量按钮进行旋转转动处理调节控制第一控量轴、第二控量轴和第三控量轴三者的伸进长度,进而改变出料管内侧的直径大小,形成不同的播种数量以及速度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地提高播种的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调节器内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压实轮,2、第一固定支撑轴,3、第一播种管,4、第一松土铲,5、第二压实轮,6、第二支撑固定轴,7、第二松土铲,8、第二播种管,9、第三松土铲,10、种肥管,11、第一调节器,12、第二调节器,13、出种管,14、固定卡扣,15、第一支撑横架,16、种子箱,17、种肥箱,18、第二支撑横架,19、挂钩,20、第一控量轴,21、第二控量轴,22、第一控量按钮,23、第二控量按钮,24、第三控量按钮,25、第三控量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播种机,包括第一压实轮1、第二压实轮5、第三松土铲9、第二调节器12、固定卡扣14、种肥箱17、第一控量轴20和第一控量按钮22,第一压实轮1上侧与第一固定支撑轴2固定连接,且第一压实轮1左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3和第一松土铲4,第一播种管3和第二播种管8由钢材制作而成,且种肥管10的直径是第一播种管3和第二播种管8的直径的2倍,这样设置不但能够保证第一播种管3和第二播种管8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延长该设备的使用年限,节省成本,而且还能够保证分工明确,播种和施肥层次分明,既高效便捷又安全稳定,第二压实轮5上侧与第二支撑固定轴6固定连接,第二压实轮5上设置有多组凹槽,这样设置能够保证该播种机在作业时颠簸不平形成有效地振动频率,对种子箱16内的种子进行振荡处理,使种子能够高效地通过出种管13进行播种作业,且第二压实轮5左侧安装有第二松土铲7和第二播种管8,第三松土铲9右侧与种肥管10固定连接,第三松土铲9、第二松土铲7和第一松土铲4三者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三者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工作,提高播种松土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有利于形成松土和播种的高效双向作业,既高效稳定又便捷安全,且种肥管10中间部位右侧与第一调节器11固定连接,第一调节器11和第二调节器12大小相同,且两者内侧的第一控量轴20、第二控量轴21和第三控量轴25均为旋进式调节轴,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一控量按钮22、第二控量按钮23和第三控量按钮24对第一控量轴20、第二控量轴21和第三控量轴25的旋转转动调节控制,进而改变第一控量轴20、第二控量轴21和第三控量轴25三者的伸缩长度,进一步地改变第一控量轴20、第二控量轴21和第三控量轴25三者与出种管13的之间的长度,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形成不同数量的种子播种作业,不但高效稳定而且节省资金成本,第二调节器12下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3,且第二调节器12上侧与出种管13固定连接,固定卡扣14后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横架15,且第一支撑横架15后侧设置有种子箱16,种肥箱17左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横架18,且第二支撑横架18左侧设置有挂钩19,第一控量轴20左侧安装有出种管13,且第一控量轴20下侧设置有第二控量轴21,第一控量按钮22下侧安装有第二控量按钮23,且第二控量按钮23下侧设置有第三控量按钮24和第三控量轴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播种机过程中,可以通过挂钩19对牵引车进行悬挂固定处理,之后通过种子箱16进行放置需要播种的种子,进一步地通过种肥箱17进行放置调配好的肥料,然后该播种机会在牵引车的带动下通过第一压实轮1和第二压实轮5进行转动运行,而第二压实轮5会上下颠簸振动,对种子箱16内部的种子形成有规律的振动处理,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使种子通过出种管13进入第一调节器11内,使用人员可以通过旋转转动第一控量按钮22、第二控量按钮23和第三控量按钮24分别带动第一控量轴20、第二控量轴21和第三控量轴20转动,进而改变出种管13内的直径,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出种的效率和质量,高效便捷的调节控制出种的数量,在该播种机运行过程中会通过第三松土铲9进行第一步的松土处理,在第三松土铲9松土处理过程中种肥箱17内的肥料会在第二压实轮5的振荡下通过种肥管10进入到土壤中,而第二松土铲7和第一松土铲4在第三松土铲9的铲土基础上同时进行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播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播种机,包括第一压实轮(1)、第二压实轮(5)、第三松土铲(9)、第二调节器(12)、固定卡扣(14)、种肥箱(17)、第一控量轴(20)和第一控量按钮(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实轮(1)上侧与第一固定支撑轴(2)固定连接,且第一压实轮(1)左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3)和第一松土铲(4),所述第二压实轮(5)上侧与第二支撑固定轴(6)固定连接,且第二压实轮(5)左侧安装有第二松土铲(7)和第二播种管(8),所述第三松土铲(9)右侧与种肥管(10)固定连接,且种肥管(10)中间部位右侧与第一调节器(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器(12)下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3),且第二调节器(12)上侧与出种管(1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14)后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横架(15),且第一支撑横架(15)后侧设置有种子箱(16),所述种肥箱(17)左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横架(18),且第二支撑横架(18)左侧设置有挂钩(19),所述第一控量轴(20)左侧安装有出种管(13),且第一控量轴(20)下侧设置有第二控量轴(21),所述第一控量按钮(22)下侧安装有第二控量按钮(23),且第二控量按钮(23)下侧设置有第三控量按钮(24)和第三控量轴(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播种机,包括第一压实轮(1)、第二压实轮(5)、第三松土铲(9)、第二调节器(12)、固定卡扣(14)、种肥箱(17)、第一控量轴(20)和第一控量按钮(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实轮(1)上侧与第一固定支撑轴(2)固定连接,且第一压实轮(1)左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3)和第一松土铲(4),所述第二压实轮(5)上侧与第二支撑固定轴(6)固定连接,且第二压实轮(5)左侧安装有第二松土铲(7)和第二播种管(8),所述第三松土铲(9)右侧与种肥管(10)固定连接,且种肥管(10)中间部位右侧与第一调节器(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器(12)下侧设置有第一播种管(3),且第二调节器(12)上侧与出种管(1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卡扣(14)后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横架(15),且第一支撑横架(15)后侧设置有种子箱(16),所述种肥箱(17)左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横架(18),且第二支撑横架(18)左侧设置有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军隋志田曹广丁绍文
申请(专利权)人:杨子军隋志田曹广丁绍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