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麦克风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7501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EMS麦克风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隔离层、膜片和第二隔离层;在第二隔离层上依次形成第一保护层、背极板电极和第二保护层;形成贯穿第一保护层、背极板电极和第二保护层的释放孔;形成贯穿衬底的声腔;经由声腔和释放孔释放膜片;以及在第一隔离层上形成凹槽,膜片共形地覆盖在第一隔离层的表面上在凹槽的位置处形成弹簧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释放膜片的蚀刻步骤中采用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保护背极板电极,使得在释放膜片时背极板电极不被腐蚀,提高了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通过在膜片上形成弹簧结构有效地释放了膜片的应力,提高了MEMS麦克风的灵敏度。

MEMS micropho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EMS麦克风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麦克风的
,更具体地,涉及MEMS麦克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MEMS麦克风是采用半导体技术制造的电容式麦克风。MEMS麦克风是采用微加工工艺制造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器件。由于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与现有半导体技术兼容性好的优点,MEMS麦克风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EMS麦克风的结构包括彼此相对的膜片和背极板电极,二者分别经由导电通道连接至相应的电极。在膜片和背极板电极之间还包括隔离层。该隔离层用于隔开膜片和背极板电极,并且其中形成有空腔以提供膜片所需的振动空间。在现有的MEMS麦克风中,采用氮化硅作为背极板电极的材料。氮化硅层的刚性较好,可以获得良好的声学性能。然而,在膜片和背极板电极的设计间距较小的情形下,在湿法蚀刻隔离层以形成空腔的步骤中以及在MEMS麦克风的应用期间,膜片与背极板电极之间容易形成粘连,导致器件失效,使得成品率降低。MEMS麦克风中微结构的粘连已成为MEMS麦克风的微机械加工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造MEMS麦克风的方法,其中,包括:/n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隔离层、膜片和第二隔离层;/n在所述第二隔离层上依次形成第一保护层、背极板电极和第二保护层;/n形成贯穿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背极板电极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释放孔;/n形成贯穿所述衬底的声腔;/n经由所述声腔和所述释放孔释放所述膜片;以及/n在形成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膜片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隔离层的表面上形成凹槽,所述膜片共形地覆盖在所述第一隔离层的表面上,在所述凹槽的位置处形成弹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MEMS麦克风的方法,其中,包括:
在衬底上依次形成第一隔离层、膜片和第二隔离层;
在所述第二隔离层上依次形成第一保护层、背极板电极和第二保护层;
形成贯穿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背极板电极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释放孔;
形成贯穿所述衬底的声腔;
经由所述声腔和所述释放孔释放所述膜片;以及
在形成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膜片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隔离层的表面上形成凹槽,所述膜片共形地覆盖在所述第一隔离层的表面上,在所述凹槽的位置处形成弹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释放所述膜片的步骤中,经由所述声腔去除所述第一隔离层的一部分,以及经由所述释放孔去除所述第二隔离层的一部分,从而暴露所述膜片的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释放所述膜片的步骤中,采用HF酸作为蚀刻剂,所述膜片作为停止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背极板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释放所述膜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至少在所述膜片的暴露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有机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所述单分子层有机膜的表面形成金属氧化物膜、氧化硅膜中的至少一层附加膜,所述附加膜与所述单分子层有机膜形成叠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释放膜片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膜片之间形成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分子层有机膜覆盖所述MEMS麦克风的外部表面以及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内部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单分子层有机膜的步骤中,所述单分子层有机膜覆盖所述第一保护层在所述空腔中的暴露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膜片和所述背极板电极分别由掺杂的多晶硅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中的每一个由选自氮化硅、氮化硼、碳化硅中的任一种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膜片的弹簧结构为同心环形的褶皱部分,或者螺旋状的褶皱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同心环形的弹簧结构包括1至6个圆环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螺旋状的弹簧结构包括至少一条螺旋纹,所述螺旋纹从所述膜片的中间部分向外辐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膜片的周边部分形成加强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膜片的加强肋是位于周边部分的辐射状条形梁或者女墙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膜片的周边部分的部分区域形成不连续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保护层面对所述膜片的表面上形成多个突起物,以防止所述背极板电极与所述膜片之间的粘连。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背极板电极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对所述背极板电极进行图案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图案化去除所述背极板电极的一部分的区域,形成穿过所述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以及所述第二隔离层到达所述膜片表面的第一导电通道;以及
在图案化保留所述背极板电极的另一部分的区域,形成穿过所述第二保护层到达所述背极板电极表面的第二导电通道。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分子层有机膜由有机硅烷和有机硅氧烷中的任一种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背极板电极形成在所述膜片的可动区域上方,并且所述背极板电极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膜片的可动区域的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背极板电极的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声腔的最小横截面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声腔最小横截面的半径为385微米~415微米。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不同。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为800埃~1500埃,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为0.1微米~1.0微米。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永祥孙福河刘琛金文超孙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