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金属界面保护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锂金属界面保护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金属二次电池
,具体讲是一种锂金属界面保护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锂金属界面保护的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3C电子产品、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以石墨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受限于其能量密度(理论极限:~400Wh/kg)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储能系统能量密度的要求。锂金属负极由于具有最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Vvs.标准氢电极)及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mAh/g),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逆电池负极材料的不二选择。同时以锂金属作为电池负极,可以拓广正极活性材料选择性,如硫(2600Wh/kg)、空气(氧气,3500Wh/kg)等“无锂”材料都能作为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然而,锂金属二次电池并未得到商业化,主要原因在于:1.锂金属的HOMO能级高于电解液的LUMO能级,使得锂金属与电解液极易发生反应,消耗锂金属造成库伦效率降低;2.锂金属溶解沉积机理所决定的锂枝晶生长,容易刺穿隔膜联通正负极造成电池短路,引发安全事故;3.锂金属的“无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金属界面保护,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氟化碳材料、基体材料和功能性添加材料组成;/n所述氟化碳材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金属界面保护,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氟化碳材料、基体材料和功能性添加材料组成;
所述氟化碳材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Fx,其中,x为氟碳比,0<x<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金属界面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碳材料为氟化石墨烯、氟化碳纳米管、氟化富勒烯、氟化乙炔黑、氟化科琴黑、氟化碳纤维、氟化碳布、氟化碳纸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金属界面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碳布、碳纸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金属界面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添加材料为氟化锂、氟化铝、氟化钠、氟化镍、氟化铯、氟化钾、氟化硼、氟化银、氟化铟、氟化锌、氟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金属界面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与所述氟化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0.1)︰1;所述基体材料与功能性添加材料的质量比为(10-1)︰1。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木钦,彭哲,任飞鸿,李振东,林欢,王德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