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97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牵引定位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拉压轴组件、设置在拉压轴组件的第一端的用于为拉压轴组件施加纵向力的第一动力源,以及能使得拉压轴组件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的横移组件,该牵引定位装置通过拉压轴组件实现机车的纵向定位,通过横移组件与拉压轴组件配合实现机车的横向定位,以更好地模拟机车曲线运动,从而为整车试验提供精准的数据。

A traction positio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引定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列车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牵引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列车速度的提高,列车事故的严重性剧增;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和轨道不平顺导致的列车安全性、稳定性及平稳性等动力学性能急剧变差;同时列车振动对轨道线路的动载荷及破坏作用急剧增加。铁路提速后列车及轨道线路的动力学问题成为自主创新过程中,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需要建立试验台,以第机车车辆质量进行验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试验台对直线轨道的模拟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不能进行有效的曲线模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牵引定位装置。该牵引定位装置通过拉压轴组件实现机车的纵向定位,通过横移组件与拉压轴组件配合实现机车的横向移动,从而模拟机车曲线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牵引定位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拉压轴组件,设置在拉压轴组件的第一端的用于为拉压轴组件施加纵向力的第一动力源,能使得拉压轴组件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的横移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横移组件具有:移动箱,穿过移动箱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的横向延伸的导向轴,用于促动移动箱相对于导向轴移动的第二动力源,其中,拉压轴组件纵向穿过移动箱并与导向轴间隔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移动箱的用于导向轴穿过的第一孔处设置能套在导向轴的外壁上的耐磨套。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各第一孔处设置耐磨套,同一轴线上的耐磨套间隔以与移动箱、和导向轴形成的第一空间,在移动箱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空间连通的注油孔。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耐磨套的内壁上设置能与第一空间连通的出油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移动箱的外壁面上设置能与注油孔连通的沉孔,在沉孔处可拆卸式设置孔盖。在一个实施例中,拉压轴组件具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其中第一轴与第一动力源连接,并且第二轴和第三轴之间设置压力传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设置关节轴承。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源为单活塞双出杆液压油缸,单活塞双出杆液压油缸的缸体与移动箱固定连接,而活塞杆的第二端活塞杆穿过移动箱与拉压轴组件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单活塞双出杆液压油缸的第一端活塞杆的第一端设置锁紧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牵引定位装置通过拉压轴组件实现机车的纵向定位,通过横移组件与拉压轴组件配合实现机车的横向移动,以更好地模拟机车曲线运动,从而为整车试验提供精准的数据。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牵引定位装置的立体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牵引定位装置的剖面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压轴组件;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箱的三维图;图5为来自图2的A处放大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定位装置100。如图1所示,牵引定位装置100包括底座1、支撑架2、拉压轴组件3、第一动力源4和横移组件5。其中,底座1构造为平板状,主要起支撑作用。支撑架2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起连接和支撑作用。拉压轴组件3设置在支撑架2上,用于连接并牵引待试验机车。第一动力源4设置在拉压轴组件3的第一端,用于施力于拉压轴组件3并纵向牵引待试验机车。横移组件5用于使得拉压轴组件3相对于底座1横向移动,从而可以模拟机车的曲线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定位装置100,在进行整车试验过程中,可以启动第一动力源4以通过拉压轴组件3施力于机车,以模拟机车的直线行驶。而在进行机车曲线行驶模拟的时候,在机车受到拉压轴组件3的纵向牵引力的时候,通过横移组件5使得拉压轴组件3相对于底座1横向移动,从而模拟机车的不同运行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2有两个,横向相对式间隔式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横移组件5具有移动箱6、导向轴7和第二动力源8。其中,移动箱6设置在两个支撑架2之间,用于拉压轴组件3纵向穿过。导向轴7横向穿过移动箱6,且其两端固定式搭接在支撑架2上,用于限定移动箱6的位置和行程。第二动力源8用于促动移动箱6相对于导向轴7移动,从而提供横移运动。优选地,第二动力源8为横移伺服油缸,其缸体与一侧的支撑架2固定连接,而第二动力源8的活塞杆穿过该支撑架2与移动箱6的侧壁固定连接。在该第二动力源8作用下,可以推动移动箱6沿着导向轴7移动以带动拉压轴组件3一起横向移动。具体地,各支撑架2均构造为平板状,竖向固定在底座1,并且两平板状的支撑架2相对式分布。为了增加支撑强度,在支撑架2的外侧间隔式固定设置有多个竖板21。另外,在支撑板2的外侧还设置有水平延伸的筋板22。通过设置竖板21和筋板22增加了支撑架2的强度,保证了支撑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移动箱6构造为六面箱体状。在移动箱6的横向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孔61,用于导向轴7穿过。在移动箱6上设置两组第一孔61,以设置两个平行的导向轴7。在移动箱6的纵向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孔62,用于第一动力源4的活塞杆穿过。在竖向上,第二孔62位于两组第一孔61之间。这种设置能保证移动箱6的受力均衡性,进而保证移动箱6能相对于导向轴7平稳移动。并且,移动箱6的运行轨迹具有良好的可控性,从而提高了试验数据精准性。如图2、5所示,在移动箱6的第一孔61处设置耐磨套9。同时,该耐磨套9能套在导向轴7的外壁上,以增加移动箱6和导向轴7之间的耐磨性。优选地,该耐磨套9可以为耐磨铜套。在各第一孔61处设置耐磨套9,而匹配同一个导向轴7的两个耐磨套9轴向间隔,以与移动箱6和导向轴7形成第一空间10。同时,在移动箱6上设置有注油孔63以与第一空间10连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注油孔63向第一空间10内注入润滑油,以减低导向轴7和耐磨套9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优选地,在耐磨套9的内壁上设置出油口91,该出油口91与第一空间10连通,以使得第一空间10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出油口91流出,而保证导向轴7和耐磨套9之间的润滑均匀,从而提高两者之间的润滑性。例如,在耐磨套9的轴向上设置两组间隔的出油口91,而每组出油口91均包括周向间隔并均匀分布的多个出油口91。通过上述设置能保证导向轴7和耐磨套9之间的润滑,降低磨损量。即便长时间使用后,还可以方便地通过更换耐磨套9和导向轴7的方式解决磨损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上述设置能减小导向轴7和耐磨套9之间的摩擦阻力,改善牵引定位装置100的横移工作环境,降低对第二动力源8的要求。耐磨套9的外端部可以采用压盖(图中未示出)或者骑缝螺钉(图中未示出)方式固定,以增加耐磨套9的安装牢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移动箱6的外壁面上设置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牵引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n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拉压轴组件,/n设置在所述拉压轴组件的第一端的用于为所述拉压轴组件施加纵向力的第一动力源,/n能使得所述拉压轴组件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的横移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
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拉压轴组件,
设置在所述拉压轴组件的第一端的用于为所述拉压轴组件施加纵向力的第一动力源,
能使得所述拉压轴组件相对于底座横向移动的横移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具有:
移动箱,
穿过所述移动箱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的横向延伸的导向轴,
用于促动所述移动箱相对于所述导向轴移动的第二动力源,
其中,所述拉压轴组件纵向穿过所述移动箱并与所述导向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箱的用于所述导向轴穿过的第一孔处设置能套在所述导向轴的外壁上的耐磨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第一孔处设置所述耐磨套,同一轴线上的所述耐磨套间隔以与所述移动箱、和所述导向轴形成的第一空间,在所述移动箱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注油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应贵焦学军许胜利阳帆胡喜斌尹雁飞殷盛福熊颉贺文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