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34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限位装置,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主要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限位装置,其包括基座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和第二约束臂,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限位装置确保了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还适用于各种类似的需要限位的测试或场景。

Limi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研发过程中,车门需要做相关的刚度试验,有部分试验需要在车门开启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进行,在对车门进行加载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车门转动,需要对车门进行约束,保持测试角度;由于车门刚度试验不是国标性试验,并没有标准的或专用的约束工具,现有的约束装置都是临时做的工装卡具,在车门内外两侧分别防止具有阻挡或抵顶效果的装置。但是,对于临时拿取的工具,在进行多轮次试验的时候,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限位装置,主要目的是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位装置,其包括基座;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和第二约束臂,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一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一侧;所述第二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二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一约束臂的一侧。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至少一个设有约束卡槽;所述约束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或所述第二凹陷空间内且与另一凹陷空间相对,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沿所述约束卡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约束卡槽配备有定位件。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中部分别设有所述约束卡槽。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约束卡槽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或所述第二约束臂所在圆半径的1.5倍。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均具有一折弯部,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置于所述折弯部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折弯部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折弯部均设有所述折弯部处。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约束卡槽5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或所述的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与其第二端连线长度的2/3。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均设有缓冲件。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缓冲件为圆形。可选地,前述的限位装置,其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相对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对应的开设有通孔,用于穿设光杆螺栓与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基座底部设有电磁铁。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用于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本申请文件中的限位装置,在基座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且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在所述基座上相对转动,二者相对转动的同时带动各自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对车门进行夹持或者抵顶限位,保证车门在某一测试角度停驻,顺利完成高度测试;且本技术提供的限位装置确保了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还能够适用于各种类似的需要限位的测试或场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第一约束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中第一约束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限位装置1、基座2、第一约束臂3、第一凹陷空间31、第二约束臂4、第二凹陷空间41、约束卡槽5、定位件6、弯折部7、固定支架8、连接板81、通孔82、缓冲件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实施例1参考附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限位装置1,其包括基座2、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3和第二约束臂4;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2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具体的,为了解决对车门进行刚度测试时,由于约束设备的随机性,会造成试验结果不统一;而且临时取用的约束设备毕竟不是专门用来约束车门的,所以在安装限位过程中会比较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限位装置1,其包括所述基座2以及相对设置的所述的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在所述基座2上相对设置且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基座2转动的同时二者之间也发生了相对转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或所述第二约束臂4的第一端相对的且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2上,二者中至少一个的第二端则随第一端的转动进行与另一方的第二端相对的靠近或远离,相互靠近时则是对待测试车门进行夹持或抵顶限位的过程,相互远离时则是待测车门无需夹持或抵顶限位,再者,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4的第二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也能够适用不同厚度的待测车门;其中,所述基座2为能够提供安装点且具有底端固定作用的,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将所述基座2设置为磁吸座,其中主要是在所述基座2内设置电磁铁即铁芯以及套设在所述铁芯外的线圈,那么当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铁芯则会具有磁性形成电磁铁,进而能够吸附在生产车间或测试车间的钢板地面或操作台上,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在所述基座2上设置ON/OFF开关,ON则对所述线圈通电,OFF则切断供电,其中可以在所述基座2内设置电池也可以连接外部电源,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只要能够满足所述基座2通电则具有磁性,断电则失去磁性即可;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第二约束臂4为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的弯曲条状或弯曲杆状结构。根据上述所列,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限位装置1,在基座2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约束臂3和所述的第二约束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基座;/n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和第二约束臂,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基座;
相对设置的第一约束臂和第二约束臂,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至少一个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二端形成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一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一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一侧;
所述第二约束臂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约束臂反向突出的第二凹陷空间,且所述第二约束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空间朝向所述第一约束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至少一个设有约束卡槽;
所述约束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空间或所述第二凹陷空间内且与另一凹陷空间相对,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沿所述约束卡槽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约束卡槽配备有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约束臂和所述第二约束臂的中部分别设有所述约束卡槽。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明明高岳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