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13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将曳引轮与制动轮均连接在主轴上,并将曳引轮、制动轮及主轴三者同步转动,如此,通过主轴,使得制动轮与曳引轮之间实现稳定力矩传动,实现曳引轮的稳定启停操作。由于制动轮朝向容纳槽的底部一侧设有隔油槽,且隔油槽绕着主轴的周向设置,因此,隔油槽处于主轴与制动面之间,隔断了油污在主轴与制动面之间的流动。当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上的密封结构失效而出现漏油时,油污会顺着主轴、制动轮内表面流入至隔油槽内,并在隔油槽的蓄留作用下,失去继续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动的动力,如此,有效防止油污在漏油情况下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入至制动面上,大大保证了制动力矩的稳定输出。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traction machine for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曳引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
技术介绍
永磁同步曳引机,也称为无减速箱传动器,用于安装在电梯机房内或电梯井道内,一般在建筑物顶层之上或井道内部,是电梯的动力装置。永磁同步曳引机,由主机直接带动绳轮,无减速箱装置。随着电梯市场的高速发展,永磁同步曳引机应用量越来越大,占全部电梯曳引机的70%以上。目前行业内的大部分曳引机在防漏油结构设计上与结构搭配上均存在不足,主轴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存在漏油风险。随着主轴与制动轮的转动,渗漏的油污会顺着制动轮表面流动,导致曳引机的制动面难以保证清洁。然而,制动面一旦有油污就会导致制动力矩不足,对曳引机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防止油污进入制动面上,保证制动力矩稳定输出。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容纳槽;制动轮与主轴,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制动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一侧设有隔油槽,所述隔油槽绕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一侧设有制动面;及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连接在所述主轴上。上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将曳引轮与制动轮均连接在主轴上,并将曳引轮、制动轮及主轴三者同步转动,如此,通过主轴,使得制动轮与曳引轮之间实现稳定力矩传动,实现曳引轮的稳定启停操作。由于制动轮朝向容纳槽的底部一侧设有隔油槽,且隔油槽绕着主轴的周向设置,因此,隔油槽处于主轴与制动面之间,隔断了油污在主轴与制动面之间的流动。当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上的密封结构失效而出现漏油时,油污会顺着主轴、制动轮内表面流入至隔油槽内,并在隔油槽的蓄留作用下,失去继续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动的动力,如此,有效防止油污在漏油情况下顺着制动轮内表面流经定、转子之间的气隙,避免对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内其他部件造成污染,保证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的工作正常及使寿命;同时避免油污流至制动面上,大大保证了制动力矩的稳定输出。由于制动轮位于容纳槽内,且制动轮上的制动面朝向容纳槽的侧壁设置,因此,使得制动面处于机座的覆盖之下,进一步提高了制动面的防护性能,使得钢丝绳上油污更加无法流或甩至制动面上。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绕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制动面与所述主轴之间,且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主轴的一侧面用于接收从所述隔油槽内掉落的油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挡油凸起,所述挡油凸起沿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挡油凸起、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机座的底壁围成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槽口与所述隔油槽的槽口相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座上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与所述集油槽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轮与所述主轴为一体结构,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套,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套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第一封盖与轴承,所述主轴通过所述轴承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套内,所述第一封盖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所述第一封盖封在所述第一轴套靠近所述制动轮的一端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封盖与所述主轴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轮包括制动轮本体与连接部,所述制动轮本体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主轴上,所述隔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制动面设置在所述制动轮本体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主轴上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制动轮本体一端相对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主轴一端远离所述机座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轮与所述制动轮分别位于所述机座的相对两侧,所述曳引轮上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套设在所述主轴上,并与所述主轴同步转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10、机座,111、第一轴套,112、容纳槽,1121、容纳槽的侧壁,1122、容纳槽的底壁,113、支撑件,1131、挡油凸起,1132、集油槽,114、电机接线盒,115、制动器接线盒,116、挡绳件,117、制动器,118、排油孔,120、曳引轮,121、第二轴套,122、第二封盖,123、第二密封件,130、制动轮,131、制动面,132、制动轮本体,133、连接部,134、第一封盖,135、第一密封件,136、隔油槽,140、主轴,141、限位凸起,150、轴承,160、绕组线圈,170、编码器,180、盘车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包括:机座110、制动轮130、主轴140及曳引轮120,机座110上设有容纳槽112。制动轮130通过主轴140可转动地装设在机座110上,制动轮130位于容纳槽112内,制动轮130朝向容纳槽的底壁1122一侧设有隔油槽136。隔油槽136绕主轴140的周向设置。制动轮130朝向容纳槽的侧壁1121一侧设有制动面131。曳引轮120连接在主轴140上。上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100,将曳引轮120与制动轮130均连接在主轴140上,并将曳引轮120、制动轮130及主轴140三者同步转动,如此,通过主轴140,使得制动轮130与曳引轮120之间实现稳定力矩传动,实现曳引轮120的稳定启停操作。由于制动轮130朝向容纳槽112的底部一侧设有隔油槽136,且隔油槽136绕着主轴140的周向设置,因此,隔油槽136处于主轴140与制动面131之间,隔断了油污在主轴140与制动面131之间的流动。当电梯用永磁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容纳槽;/n制动轮与主轴,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制动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一侧设有隔油槽,所述隔油槽绕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一侧设有制动面;及/n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连接在所述主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容纳槽;
制动轮与主轴,所述制动轮通过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制动轮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一侧设有隔油槽,所述隔油槽绕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制动轮朝向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一侧设有制动面;及
曳引轮,所述曳引轮连接在所述主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绕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制动面与所述主轴之间,且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主轴的一侧面用于接收从所述隔油槽内掉落的油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挡油凸起,所述挡油凸起沿着所述主轴的周向设置,所述挡油凸起、所述支撑件及所述机座的底壁围成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槽口与所述隔油槽的槽口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上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与所述集油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永磁同步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轮与所述主轴为一体结构,所述机座上设有第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奉明谢喜金郑美珠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电机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