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式制动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794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片,包括盘式制动片本体,所述的盘式制动片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制动面,制动面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制动面中间设有一条直槽,左右两侧制动面的起止部位设有对称的S型弧形面,所述S型弧形面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端倒角、竖直段、下端倒角和水平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盘式制动片的制动面左右两侧起止位置设置对称的S型弧形面,改变了制动片的固有频率,改善了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分布,消除在低速滑行制动时出现的高频噪音,同时在制动面棱边形成的S型圆倒角能有效的避免磕碰时掉材料的现象,大大改善了摩擦材料的耐磕碰的受力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A disc brake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式制动片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制动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盘式制动片。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片作为最关键的零部件,对制动系统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制动片一般包括钢背和摩擦材料,刹车时,钢背受刹车钳的推动,摩擦材料与制动盘接触,通过摩擦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然而,在制动过程中,制动片与制动盘进行摩擦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噪音,尤其是在低速低制动压力条件下容易产生10000Hz以上的高频噪音。各制动片制造商为降低高频噪音通常采取磨斜技术,即用磨斜砂轮在制动片摩擦材料两侧进行磨斜,减少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接触面积。虽然通过磨斜可以改变制动片的固有频率及制动压力分布,但是对高频噪音改善效果并不显著,且磨斜后制动片材料边缘为棱状,容易在日常周转及安装过程中,出现磕碰和掉材料的情况,导致材料外观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低速低制动压力条件下易产生10000Hz以上高频噪音及日常周转安装过程中磕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片,包括盘式制动片本体,所述盘式制动片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制动面,所述制动面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盘式制动片制动面中间加工一个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片左右两侧制动面的起止部位设有对称的S型弧形面,所述的S型弧形面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端倒角、竖直段、下端倒角和水平段。优选的,所述上端倒角和所述下端倒角的中心线平行,并与所述制动面中心线成0°~20°的夹角。优选的,所述上端倒角与下端倒角均为圆角且两倒角公切线方向沿制动面的法线方向。优选的,所述上端倒角为R2~R4,所述下端倒角为R3~R8。优选的,所述水平段的制动面的厚度为2-4mm。优选的,每个所述S型弧形面的投影面积占制动面面积的4%~8%。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盘式制动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对盘式制动片加工S型弧形面,减少制动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接触面积,改变了制动片的固有频率,改善了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分布,消除在其进行低速滑行制动时出现的高频噪音。2、S型弧形面上端倒角采用圆角有益于在制动压力波动时制动片能够顺利柔和的切入到制动条件下。3、制动片进行周转或安装时,S型弧形面的圆角能有效的避免磕碰时出现材料掉肉现象,改善材料磕碰时的受力状态,由尖角集中受力改善为圆形弧面受力,大大改善了摩擦材料的耐磕碰的受力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美观。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盘式制动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所示盘式制动片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1所示盘式制动片的俯视图。图4显示为图1所示盘式制动片的主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安装部2制动面3直槽4S型弧形面41上端倒角42竖直段43下端倒角44水平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片,包括盘式制动盘本体,所述盘式制动盘本体包括安装部1和制动面2,制动面2与安装部1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制动面2中间设置一条直槽3,左右两侧制动面的起止部位设有对称的S型弧形面4,所述的S型弧形面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端倒角41、竖直段42、下端倒角43和水平段44。优选:上端倒角41和下端倒角43的中心线平行,且与所述制动面中心线成0°~20°的夹角,上端倒角41和下端倒角43均为圆角且两倒圆角公切线方向为制动面的法线方向,其中上端倒角41为R2~R4,下端倒角43为R3~R8,水平段的制动面的厚度为2-4mm,每个所述S型弧形面的投影面积占制动面面积的4%~8%。下面提供一个具体实施例作为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为钢背,制动面2为摩擦材料制动工作面,摩擦材料制动工作面2固定在钢背1上。制动片的制动面2中间加工一个槽深为7mm,槽宽为2.5mm直槽3,左右两侧制动面的起止位置加工对称的S型弧形面4,S型弧形面4由依次相连的上端倒角41、竖直段42、下端倒角43和水平段44组成,上端倒角41和下端倒角43的中心线平行,且与制动面的夹角为15°,上端倒角41与下端倒角43均为圆角且两倒角公切线方向为制动面的法线方向,其中,上端倒角41为R2,下端倒角43为R5,S型弧形面水平段的厚度为3mm,每个所述S型弧形面的投影面积占制动面面积的5%。按照低速低压力制动条件编写试验程序,通过对以上参数的制动片的性能测试,得出以下结论:噪音频率改善前(70db以上噪音)改善后(70db以上噪音)10KHzto14KHz11.2%0.2%14KHzto16KHz1.1%0.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盘式制动片,在制动面左右两侧起止部位进行S型弧形面处理,改变了制动片的固有频率,改善了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的分布,消除了在进行低速滑行制动时出现的高频噪音,同时S型弧形面上端倒角采用圆角不仅有益于在制动压力波动时制动片能够顺利柔和的切入到制动条件下,而且制动片进行周转或安装时,能有效的避免磕碰时出现材料掉块现象,改善材料磕碰时的受力状态,由尖角集中受力改善为圆形弧面受力,大大改善了摩擦材料的耐磕碰的受力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美观。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式制动片,包括盘式制动片本体,所述盘式制动片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制动面,所述制动面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制动面中间开设一个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面左右两侧的起止部位设有对称的S型弧形面,所述S型弧形面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端倒角、竖直段、下端倒角和水平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式制动片,包括盘式制动片本体,所述盘式制动片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制动面,所述制动面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制动面中间开设一个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面左右两侧的起止部位设有对称的S型弧形面,所述S型弧形面包括依次相连的上端倒角、竖直段、下端倒角和水平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倒角和所述下端倒角的中心线平行,并与所述制动面中心线成0°~2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军董顺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麒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