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点焊装置及焊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713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焊接作业的效率的间接点焊装置以及焊接方法。间接点焊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与作为焊接对象物的板状部件(M1、M2)的层叠方向一侧的面加压接触的焊接电极(13)、在板状部件(M1、M2)的所述层叠方向一侧的面与从焊接电极(13)的轴心(L2)偏离的位置加压接触的接地电极(11)及与接地电极(11)以同轴的方式且以与在与接地电极(11)之间夹持板状部件(M1、M2)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相对配置的相对部件(12),焊接电极(13)以能够在与接地电极(11)的轴心(L1)方向平行的轴心(L2)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接地电极(11)机械地一体化。

Indirect spot welding device and weld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接点焊装置及焊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间接点焊装置及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例如图10所示那样的直接点焊:在同轴上相对配置焊接电极103及接地电极101,在由这两电极101、103夹持焊接对象部件M101、M102的焊接对象部位的状态下,如附图标记C101所示那样通电来进行焊接。然而,在焊接对象部件的单侧配置有其他部件的情况、存在空间上的限制等情况下,进行间接点焊。间接点焊例如是如图11所示那样的方法:在使焊接电极103及接地电极101的位置错开的状态下使两电极与焊接对象部件M101、M102加压接触并如附图标记C102所示那样通电来进行焊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间接点焊中,在与接地电极之间设置用于夹持焊接对象的板状部件的夹持部件,确保接地电极与板状部件的充分的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接地电极与板状部件的抵接部位的周边的熔敷或电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9937号公报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记载的那样,接地电极和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接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焊接电极,该焊接电极与作为焊接对象物的多个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一侧的面加压接触;/n接地电极,该接地电极在所述多个板状部件的所述层叠方向一侧的面或层叠方向另一侧的面上,与从所述焊接电极的轴心偏离的位置加压接触;以及/n相对部件,该相对部件与所述接地电极以同轴的方式且以在与该接地电极之间夹持所述多个板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相对配置,/n所述焊接电极以能够在与所述接地电极的轴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该接地电极机械地一体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7 JP 2018-1812951.一种间接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焊接电极,该焊接电极与作为焊接对象物的多个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一侧的面加压接触;
接地电极,该接地电极在所述多个板状部件的所述层叠方向一侧的面或层叠方向另一侧的面上,与从所述焊接电极的轴心偏离的位置加压接触;以及
相对部件,该相对部件与所述接地电极以同轴的方式且以在与该接地电极之间夹持所述多个板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相对配置,
所述焊接电极以能够在与所述接地电极的轴心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该接地电极机械地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相对部件机械地一体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电极构成为,能够通过配设于该接地电极的接地电极驱动机构而在所述多个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移动,
所述焊接电极构成为,能够通过配设于该焊接电极的焊接电极驱动机构而与所述接地电极的移动独立地在所述多个板状部件的层叠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焊接电极和所述接地电极连接的电源装置,
所述相对部件与所述电源装置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接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板状部件经由形成于焊接对象部位的接触部而相互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接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板状部件是两块板状部件,
所述接触部是在所述两块板状部件中的相互相对配置的面中的一方朝向相对的另一方形成为凸状的凸部。


7.一种间接点焊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崎尚武永寿伴宽柴田明范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