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行程气缸及其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58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行程气缸及其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气缸轴、前活塞、后活塞和缸体组件,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前缸筒、连接环、中缸筒、中盖、后缸筒和后盖,前活塞和后活塞分别与前缸筒和后缸筒配合;气缸轴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后位于后缸筒中,并与后活塞连接,前活塞套设在气缸轴上,且前活塞的外径大于连接环的内径,后活塞的外径小于前活塞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气缸本身的性能特性,直接将气缸需要的多行程控制功能控制设置在气缸本身结构上,无需在气缸外部设置其他限位机构来限制气缸的行程,提高了气缸行程调节的便利性。

A double stroke cylinder and its X-type linkage suspension spot we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行程气缸及其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
本技术涉及电焊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行程气缸及其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
技术介绍
点焊机系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时两个电极加压工件使两层金属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而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电极沿两工件流至此电极形成回路,并且不会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汽车制造厂家对车身焊接均采用电阻点焊,采用的电焊设备主要为联体悬挂式点焊机。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一端的焊臂座、固定在焊臂座一侧的定焊臂,设置在定焊臂上方且与焊臂座滑动连接的动焊臂以及均固定在焊臂座另一侧的变压器和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插入焊臂座中并与动焊臂连接。现有的联体悬挂式点焊机采用的气缸只有一个行程,其操作不便,实用性不强。针对此技术问题,现有技术CN2181360公开了一种手提式电焊机,气缸的行程可调,活塞式气缸内活塞的行程由设置在气缸上的行程调节机构控制,行程调节机构包括固连在活塞杆上的限位块,限位块由铰接在气缸上的挂钩定位,限位块上开有两孔,两孔分别由固连在气缸上的两导向杆导向,挂钩由钩部和与之制成一体的挂钩臂组成,挂钩臂的左端与气缸铰接,挂钩臂上有把手,挂钩的钩部顶住限位块,挂钩由固定连接在挂钩臂与气缸下部之间的弹簧定位。虽然此现有技术能调整气缸活塞杆的行程,但是此行程调节机构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琐,并直接暴露在工作环境中,易被误碰、误操作。并且在针对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时,由于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主要需要回拉力,而现有技术中形状调节结构作用在拉方向,及其不适用于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行程气缸及其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解决了现有的多行程气缸的行程调节机构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琐,并直接暴露在工作环境中,易被误碰、误操作的问题。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双行程气缸,利用了气缸本身的性能特性,无需在气缸外部设置其他限位机构来限制气缸的行程,并提高了气缸行程调节的便利性,还防止了其被误碰、误操作的情况出现。同时此气缸的限位作用在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的回拉力相反方向,便于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的回拉,同时还可以在回拉时增大总的回拉受力面,增大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所需的回拉力。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行程气缸及其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彼此共轴线的气缸轴、前活塞、后活塞和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前缸筒、连接环、中缸筒、中盖、后缸筒和后盖,所述前活塞和后活塞分别与前缸筒和后缸筒配合;所述气缸轴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后依次穿过前缸筒、连接环、中缸筒以及中盖后位于后缸筒中,并与后活塞连接,所述前活塞套设在气缸轴上,且前活塞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环的内径,后活塞的外径小于前活塞的外径;前盖和前活塞之间、前活塞和中盖之间、中盖和后活塞之间、后活塞和后盖之间分别为独立的前腔室、中前腔室、中后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前腔室、中前腔室、中后腔室和后腔室分别通过前孔、中前孔、中后孔以及尾孔进行通气、排气,各个孔与气缸的供气管路中对应的接头连通;前腔室和后腔室在气缸轴轴向上的长度尺寸分别为L前和L后。前盖和前活塞之间、前活塞和中盖之间、中盖和后活塞之间、后活塞和后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优选地为矩形密封圈,其设置方式参照现有的气缸的密封结构处的密封圈的设置方式即可。在气缸轴上且位于中缸筒的部位设置有限位块,且当后活塞与后盖接触时,限位块距离前活塞的距离不大于后活塞距离中盖的距离。前活塞向前盖移动时,前腔室减小、中前腔室增大,此时前孔排气,中前孔进气;前活塞反向移动,则腔室增大、中前腔室减小,此时前孔进气,中前孔排气。后活塞向中盖移动时,中后腔室减小、后腔室增大,此时中后孔排气,尾孔进气;后活塞反向移动时,中后腔室增大、后腔室减小,此时中后孔进气,尾孔排气。气缸第一种行程:当前活塞与连接环接触时,气缸具有最小的行程,此时气缸轴可移动的长度为L后-L前,具体的,后活塞离开后盖后向前盖移动,直至限位块与前活塞接触。气缸的第二种行程:当前活塞与前盖接触时,气缸具有最大的行程,此时气缸轴可移动的长度为L后,具体的,后活塞离开后盖后向前盖移动,直至后活塞与中盖接触。上述各个长度尺寸存中,是忽略了各个活塞在轴向上的尺寸的,各个长度尺寸仅作为行程解释一种示意。由于前活塞的直径大于后活塞的直径,因此在同样的气体压强Pa输入下,通过推动后活塞来推动气缸轴移动中,由于F=PaS,因此作用在后活塞的推力小于作用在前活塞上的推力,从而使前活塞无法被限位块推动,以使前活塞和限位块能稳定地起到限位作用,以使气缸稳定地保持第一种行程的长度尺寸。综上,本技术利用了气缸本身的性能特性,直接将气缸需要的多行程控制功能控制设置在气缸本身结构上,无需在气缸外部设置其他限位机构来限制气缸的行程,提高了气缸行程调节的便利性:直接通过启动控制即可调节气缸的行程;同时还防止了其被误碰、误操作的情况出现:控制部位为与缸体内部,无法被外界直接触碰到。由于本技术中,气缸的限位仅仅作用在气缸轴前行时,因此本技术所设计的双行程气缸特别适用于需要行程调节,但是在回拉气缸轴时不需要被限位的工作场合。进一步地,在所述中缸筒中设置有中活塞,所述中活塞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环的内径,中活塞套接在气缸轴上,并将中前腔室分为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中前孔进行通气、排气,所述第二腔室通过通孔与大气连通。中活塞和后活塞为联动活塞,当气缸轴前行时,第一腔室减小,第二腔室增大,此时中前孔排气、通孔通过大气进气;当气缸轴回退时,第一腔室增大,第二腔室减小,此时中前孔进供气管路中的压力气体、通孔将第二腔室中多余的气体排入大气。此方案中,中活塞的设置,能在气缸轴回退时,增大回退动力,从而使本技术更加匹配于需要行程调节,但是在回拉气缸轴时需要更大拉力的工作场合,例如X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的工作情况中特别需要这种性能的气缸。进一步地,所述中后孔设置在气缸轴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和中后腔室连通。通过将中后孔设置在气缸轴上,以使仅需通过中前孔一个孔进行排气进气即可。且在回拉气缸轴时,作用在中活塞和后活塞上的压力气体均来源于中前孔,从而使第一腔室和中后腔共用一个通气管路,减少了一条通气管路,室简化了双行程气缸的通气管路。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为圆筒形,其套设在气缸轴上,其一端与中活塞连接,其限位块与气缸轴之间形成环空,所述环空与中后孔上远离中后腔室的一端连通。优选地,所述通孔设置在中盖上。进一步地,所述气缸轴为二级阶梯轴,其小径段轴体末端与后活塞连接,所述中活塞套设在小径段轴体上,并与大径段轴体上靠近小径段轴体的端面接触,在中活塞靠近中盖的一侧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套设在气缸轴上,并与气缸轴螺纹连接,且螺母与中活塞接触。进一步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行程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共轴线的气缸轴(12)、前活塞(8)、后活塞(10)和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1)、前缸筒(5)、连接环(2)、中缸筒(6)、中盖(3)、后缸筒(7)和后盖(4),所述前活塞(8)和后活塞(10)分别与前缸筒(5)和后缸筒(7)配合;/n所述气缸轴(12)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1)后依次穿过前缸筒(5)、连接环(2)、中缸筒(6)以及中盖(3)后位于后缸筒(7)中,并与后活塞(10)连接,所述前活塞(8)套设在气缸轴(12)上,且前活塞(8)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环(2)的内径,后活塞(10)的外径小于前活塞(8)的外径;/n前盖(1)和前活塞(8)之间、前活塞(8)和中盖(3)之间、中盖(3)和后活塞(10)之间、后活塞(10)和后盖(4)之间分别为独立的前腔室(17)、中前腔室、中后腔室(20)和后腔室(21),所述前腔室(17)、中前腔室、中后腔室(20)和后腔室(21)分别通过前孔(14)、中前孔(15)、中后孔(11)以及尾孔(16)进行通气、排气;/n在气缸轴(12)上且位于中缸筒(6)的部位设置有限位块(13),且当后活塞(10)与后盖(4)接触时,限位块(13)距离前活塞(8)的距离不大于后活塞(10)距离中盖(3)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行程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共轴线的气缸轴(12)、前活塞(8)、后活塞(10)和缸体组件,所述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1)、前缸筒(5)、连接环(2)、中缸筒(6)、中盖(3)、后缸筒(7)和后盖(4),所述前活塞(8)和后活塞(10)分别与前缸筒(5)和后缸筒(7)配合;
所述气缸轴(12)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1)后依次穿过前缸筒(5)、连接环(2)、中缸筒(6)以及中盖(3)后位于后缸筒(7)中,并与后活塞(10)连接,所述前活塞(8)套设在气缸轴(12)上,且前活塞(8)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环(2)的内径,后活塞(10)的外径小于前活塞(8)的外径;
前盖(1)和前活塞(8)之间、前活塞(8)和中盖(3)之间、中盖(3)和后活塞(10)之间、后活塞(10)和后盖(4)之间分别为独立的前腔室(17)、中前腔室、中后腔室(20)和后腔室(21),所述前腔室(17)、中前腔室、中后腔室(20)和后腔室(21)分别通过前孔(14)、中前孔(15)、中后孔(11)以及尾孔(16)进行通气、排气;
在气缸轴(12)上且位于中缸筒(6)的部位设置有限位块(13),且当后活塞(10)与后盖(4)接触时,限位块(13)距离前活塞(8)的距离不大于后活塞(10)距离中盖(3)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程气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缸筒(6)中设置有中活塞(9),所述中活塞(9)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环(2)的内径,中活塞(9)套接在气缸轴(12)上,并将中前腔室分为独立的第一腔室(18)和第二腔室(19),所述第一腔室(18)通过中前孔(15)进行通气、排气,所述第二腔室(19)通过通孔(23)与大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行程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后孔(11)设置在气缸轴(12)上,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腔室(18)和中后腔室(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洪牟登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彭山宏源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