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585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焊臂座、固定在焊臂座一侧的动焊臂以及固定在焊臂座另一侧气缸,气缸包括前轴、前活塞、后轴、后活塞和缸体组件,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前缸筒、中盖、后缸筒和后盖,前盖与焊臂座连接;前活塞的直径小于后活塞的直径,前轴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后插入前缸筒中,并与前活塞连接,前轴的另一端插入焊臂座中与动焊臂连接,后轴的一端贯穿中盖后位于后缸筒中,并与后活塞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气缸本身的性能特性,直接将电焊机上所采用气缸需要的多行程控制功能控制设置在气缸本身结构上,提高了气缸行程调节的便利性。

A C-type linkage suspension spot welder with double strok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
本技术涉及电焊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
技术介绍
点焊机系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时两个电极加压工件使两层金属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而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电极沿两工件流至此电极形成回路,并且不会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汽车制造厂家对车身焊接均采用电阻点焊,采用的电焊设备主要为联体悬挂式点焊机。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一端的焊臂座、固定在焊臂座一侧的定焊臂,设置在定焊臂上方且与焊臂座滑动连接的动焊臂以及均固定在焊臂座另一侧的变压器和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插入焊臂座中并与动焊臂连接。现有的联体悬挂式点焊机采用的气缸只有一个行程,其操作不便,实用性不强。针对此技术问题,现有技术CN2181360公开了一种手提式电焊机,气缸的行程可调,活塞式气缸内活塞的行程由设置在气缸上的行程调节机构控制,行程调节机构包括固连在活塞杆上的限位块,限位块由铰接在气缸上的挂钩定位,限位块上开有两孔,两孔分别由固连在气缸上的两导向杆导向,挂钩由钩部和与之制成一体的挂钩臂组成,挂钩臂的左端与气缸铰接,挂钩臂上有把手,挂钩的钩部顶住限位块,挂钩由固定连接在挂钩臂与气缸下部之间的弹簧定位。虽然此现有技术能调整气缸活塞杆的行程,但是此行程调节机构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琐,并直接暴露在工作环境中,易被误碰、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解决了现有的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所采用的多行程气缸的行程调节机构结构复杂、操作步骤繁琐,并直接暴露在工作环境中,易被误碰、误操作的问题。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将电焊机上所采用的气缸的行程控制,利用了气缸本身的性能特性,无需在气缸外部设置其他限位机构来限制气缸的行程,并提高了气缸行程调节的便利性,还防止了其被误碰、误操作的情况出现。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本体,所述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本体包括焊臂座、固定在焊臂座一侧的定焊臂,设置在定焊臂上方,且与焊臂座滑动连接的动焊臂以及均固定在焊臂座另一侧的变压器和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末端插入焊臂座中并与动焊臂连接,所述气缸包括彼此共轴线的前轴、前活塞、后轴、后活塞和缸体组件,其中,所述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前缸筒、中盖、后缸筒和后盖,所述前盖与焊臂座连接;所述前活塞的直径小于后活塞的直径,且前活塞和后活塞分别与前缸筒和后缸筒配合,所述前轴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后插入前缸筒中,并与前活塞连接,前轴的另一端插入焊臂座中与动焊臂连接,所述后轴的一端贯穿中盖后位于后缸筒中,并与后活塞连接;前盖和前活塞之间、前活塞和中盖之间、中盖和后活塞之间、后活塞和后盖之间分别为独立的前腔室、中前腔室、中后腔室和后腔室,各个腔室在气缸轴向上的长度分别为L1、L2、L3、L4,前缸筒的长度尺寸为L前,后缸筒的长度尺寸为L后,其中,L前=L1+L2,L后=L3+L4;在前盖上设置有供前腔室排气和进气的前气孔,在中盖上设置有供中前腔室排气和进气的中前气孔以及供中后腔室进气和排气的中后气孔,在后盖上设置有供后腔室排气和进气的后气孔,各个气孔与气缸的供气管路中对应的接头连通。在前盖和前缸筒之间、前缸筒和中盖之间、中盖和后缸筒之间、后缸筒和后盖之间、前活塞和前缸筒之间、后活塞和后缸筒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优选地为O形密封圈,其设置方式参照现有的气缸的密封结构处的密封圈的设置方式即可。前活塞向前盖移动时,中前气孔进气,前气孔排气;前活塞向中盖移动时,中前气孔排气,前气孔进气;后活塞向中盖移动时,中后气孔排气,后气孔进气;后活塞向后盖移动时,中后气孔进气,后气孔排气。气缸第一种行程:当后活塞与后盖接触时,气缸具有最大的行程,此时L4=0,前轴可移动的长度为前盖和中盖之间的距离,即L前,前活塞与中盖接触时,后轴不与前活塞接触。气缸的第二种行程:当后活塞与中盖接触时,后轴插入前缸筒中,前轴可移动的长度为前盖和后活塞末端之间的距离,即L的长度,此时L1=L前-L后。上述各个长度尺寸存中,是忽略了各个活塞在轴向上的尺寸的,各个长度尺寸仅作为行程解释一种示意。由于前活塞的直径小于后活塞的直径,因此在同样的气体压强Pa输入下,针对第二种行程中,由于F=PaS,因此作用在后活塞的推力大于作用在前活塞上的推力,从而使前活塞回退到与后轴接触时,前活塞无法推动后轴带动后活塞移动,后轴以及后活塞能稳定地起到限位作用,以使气缸稳定地保持第二种行程的长度尺寸。综上,本技术利用了气缸本身的性能特性,直接将电焊机上所采用气缸需要的多行程控制功能控制设置在气缸本身结构上,无需在气缸外部设置其他限位机构来限制气缸的行程,提高了气缸行程调节的便利性:直接通过启动控制即可调节气缸的行程;同时还防止了其被误碰、误操作的情况出现:控制部位为与缸体内部,无法被外界直接触碰到。并且,本技术所针对的主体为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这种电焊机的动焊臂需要的向前的动力驱动,而本技术所设计的气缸的限位仅限制前轴后端的移动,不会对其向前移动产生任何阻碍,利于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利用了气缸本身的性能特性,直接将电焊机上所采用气缸需要的多行程控制功能控制设置在气缸本身结构上,无需在气缸外部设置其他限位机构来限制气缸的行程,提高了气缸行程调节的便利性:直接通过启动控制即可调节气缸的行程;同时还防止了其被误碰、误操作的情况出现:控制部位为与缸体内部,无法被外界直接触碰到;2.本技术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设置了前顺气孔后,启动从前气孔进入后,需要先将前顺气孔充满,然后再作用在前活塞上,此时前活塞上与高压气体接触的棉结为前顺气孔投影在前活塞上的面积,此时面积远远大于前气孔对应的投影面,此时需求的高压气体的压力值远远小于前者对应的压力值,减小了本技术工作时所需的功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避免了气缸的供气管路各个连接部位因气体压强过大而密封性能下降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气缸第一种行程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本体,所述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本体包括焊臂座(1)、与焊臂座(1)一侧滑动连接的动焊臂(3)以及固定在焊臂座(1)另一侧的气缸(5),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末端插入焊臂座(1)中并与动焊臂(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5)包括彼此共轴线的前轴(11)、前活塞(12)、后轴(13)、后活塞(14)和缸体组件,其中,/n所述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6)、前缸筒(7)、中盖(8)、后缸筒(9)和后盖(10),所述前盖(6)与焊臂座(1)连接;/n所述前活塞(12)的直径小于后活塞(14)的直径,且前活塞(12)和后活塞(14)分别与前缸筒(7)和后缸筒(9)配合,所述前轴(11)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6)后插入前缸筒(7)中,并与前活塞(12)连接,前轴(11)的另一端插入焊臂座(1)中与动焊臂(3)连接,所述后轴(13)的一端贯穿中盖(8)后位于后缸筒(9)中,并与后活塞(14)连接;/n前盖(6)和前活塞(12)之间、前活塞(12)和中盖(8)之间、中盖(8)和后活塞(14)之间、后活塞(14)和后盖(10)之间分别为独立的前腔室(15)、中前腔室(16)、中后腔室(17)和后腔室(18);/n在前盖(6)上设置有供前腔室(15)排气和进气的前气孔(19),在中盖(8)上设置有供中前腔室(16)排气和进气的中前气孔(20)以及供中后腔室(17)进气和排气的中后气孔(21),在后盖(10)上设置有供后腔室(18)排气和进气的后气孔(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包括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本体,所述C型联体悬挂式点焊机本体包括焊臂座(1)、与焊臂座(1)一侧滑动连接的动焊臂(3)以及固定在焊臂座(1)另一侧的气缸(5),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末端插入焊臂座(1)中并与动焊臂(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5)包括彼此共轴线的前轴(11)、前活塞(12)、后轴(13)、后活塞(14)和缸体组件,其中,
所述缸体组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前盖(6)、前缸筒(7)、中盖(8)、后缸筒(9)和后盖(10),所述前盖(6)与焊臂座(1)连接;
所述前活塞(12)的直径小于后活塞(14)的直径,且前活塞(12)和后活塞(14)分别与前缸筒(7)和后缸筒(9)配合,所述前轴(11)的一端活动贯穿前盖(6)后插入前缸筒(7)中,并与前活塞(12)连接,前轴(11)的另一端插入焊臂座(1)中与动焊臂(3)连接,所述后轴(13)的一端贯穿中盖(8)后位于后缸筒(9)中,并与后活塞(14)连接;
前盖(6)和前活塞(12)之间、前活塞(12)和中盖(8)之间、中盖(8)和后活塞(14)之间、后活塞(14)和后盖(10)之间分别为独立的前腔室(15)、中前腔室(16)、中后腔室(17)和后腔室(18);
在前盖(6)上设置有供前腔室(15)排气和进气的前气孔(19),在中盖(8)上设置有供中前腔室(16)排气和进气的中前气孔(20)以及供中后腔室(17)进气和排气的中后气孔(21),在后盖(10)上设置有供后腔室(18)排气和进气的后气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行程控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光洪牟登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彭山宏源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