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88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包括底座、传送带和压辊,所述传送带镶在底座中部左侧,传送带内部两端设置有转动滚筒,底座右部前后两端设置有两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端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左端设置有第一轴座,第一轴座轴连移动杆,移动杆中部下端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柱上部左端设置有液压缸,移动杆左端设置有连接杆,压辊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压辊通过轴承轴连连接杆。使用时,将膜放置在传送带上,压辊将膜压紧,传送带转动,压辊对膜滚动除皱;对膜表面碾压完全,提高除皱效果,除皱效率高,省时省力。

A wrinkle removing device for glass film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膜加工设备
,具体是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
技术介绍
保护膜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数码产品保护膜、汽车保护膜、家用保护膜和玻璃膜等,随着手机等数码产品在中国的普及,保护膜已经慢慢的成为屏幕保护膜的一种统称,而其在屏幕保护膜领域的功能也是五花八门,将保护膜生产之后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除皱、清洗和打磨等工序。目前在工厂内,对于保护膜除皱的处理,一般为工作人员手动对其表面进行除皱,该方法虽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工作效率缓慢,而且浪费体力,除皱不完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包括底座、传送带和压辊,所述传送带镶在底座中部左侧,传送带内部两端设置有转动滚筒,底座右部前后两端设置有两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端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左端设置有第一轴座,第一轴座轴连移动杆,移动杆中部下端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柱上部左端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左端设置有第二轴座,第二轴座轴连支撑杆,移动杆左端设置有连接杆,压辊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压辊通过轴承轴连连接杆。使用时,将膜放置在传送带上,调节液压缸,液压缸伸缩带动第二轴座,第二轴座转动支撑杆,支撑杆带动移动杆,移动杆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压辊,压辊将膜压紧,传送带转动,压辊对膜滚动除皱;对膜表面碾压完全,提高除皱效果,除皱效率高,省时省力。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左部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端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上部前端设置有排风扇。使用时,打开排风扇,将膜表面的颗粒灰尘吸走;保护膜在碾压时不被颗粒损坏,提高除皱效果。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右部上端设置有储膜室,储膜室右端设置有移动门。所述移动门前端设置有把手,移动门通过合页与储膜室转动连接。使用时,除皱完成的膜进入储膜室,收集一定数量后,打开移动门,将收集好的膜取出;便于膜的收纳与保护。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通过第一轴座连接移动杆,移动杆转动连接固定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四万向轮,万向轮位于底座四角处。使用时,底座下端的万向轮,便于装置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使用时,将膜放置在传送带,传送带转动,通过压辊将膜压紧,对膜表面完全碾压,增强了除皱效果,除皱效率高,省时省力。2、本技术使用时,打开排风扇,将膜表面的颗粒灰尘吸走;保护膜在碾压时不被颗粒损坏,提高除皱效果。3、本技术中,底座下端安装有万向轮,便于设备移动,节省人力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中的储膜室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转动滚筒;3、传送带;4、支撑柱;5、储膜室;6、把手;7、固定杆;8、第一轴座;9、移动杆;10、液压缸;11、支撑杆;12、第二轴座;13、连接杆;14、轴承;15、压辊;16、排风扇;17、固定柱;18、第一固定座;19、第二固定座;20、合页;21、移动门;22、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包括底座1、传送带3和压辊15,所述传送带3镶在底座1中部左侧,传送带3内部两端设置有转动滚筒2,底座1右部前后两端设置有两第二固定座19,第二固定座19上端设置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端设置有固定杆7,固定杆7左端设置有第一轴座8,第一轴座8轴连移动杆9,移动杆9中部下端设置有支撑杆11,支撑柱4上部左端设置有液压缸10,液压缸10左端设置有第二轴座12,第二轴座12轴连支撑杆11,移动杆9左端设置有连接杆13,压辊15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轴承14,压辊15通过轴承14轴连连接杆13。使用时,将膜放置在传送带3上,调节液压缸10,液压缸10伸缩带动第二轴座12,第二轴座12转动支撑杆11,支撑杆11带动移动杆9,移动杆9带动连接杆13,连接杆13带动压辊15,压辊15将膜压紧,传送带3转动,压辊15对膜滚动除皱;对膜表面碾压完全,提高除皱效果,除皱效率高,省时省力。所述底座1左部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8,第一固定座18上端设置有固定柱17,固定柱17上部前端设置有排风扇16。使用时,打开排风扇16,将膜表面的颗粒灰尘吸走;保护膜在碾压时不被颗粒损坏,提高除皱效果。所述底座1右部上端设置有储膜室5,储膜室5右端设置有移动门21。所述移动门21前端设置有把手6,移动门21通过合页20与储膜室5转动连接。使用时,除皱完成的膜进入储膜室5,收集一定数量后,打开移动门21,将收集好的膜取出;便于膜的收纳与保护。所述固定杆7通过第一轴座8连接移动杆9,移动杆9转动连接固定杆7。所述底座1下端设置有四万向轮22,万向轮22位于底座1四角处。使用时,底座1下端的万向轮22,便于装置移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使用时,将膜放置在传送带3上,调节液压缸10,液压缸10伸缩带动第二轴座12,第二轴座12转动支撑杆11,支撑杆11带动移动杆9,移动杆9带动连接杆13,连接杆13带动压辊15,压辊15将膜压紧,传送带3转动,压辊15对膜滚动除皱;对膜表面碾压完全,提高除皱效果,除皱效率高,省时省力;打开排风扇16,将膜表面的颗粒灰尘吸出,保护膜在碾压时不被颗粒损坏,提高除皱效果;除皱完成的膜进入储膜室5,收集一定数量后,打开移动门21,将收集好的膜取出,便于膜的收纳与保护;底座1下端的万向轮22,便于装置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包括底座(1)、传送带(3)和压辊(15),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镶在底座(1)中部左侧,传送带(3)内部两端设置有转动滚筒(2),底座(1)右部前后两端设置有两第二固定座(19),第二固定座(19)上端设置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端设置有固定杆(7),固定杆(7)左端设置有第一轴座(8),第一轴座(8)轴连移动杆(9),移动杆(9)中部下端设置有支撑杆(11),支撑柱(4)上部左端设置有液压缸(10),液压缸(10)左端设置有第二轴座(12),第二轴座(12)轴连支撑杆(11),移动杆(9)左端设置有连接杆(13),压辊(15)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轴承(14),压辊(15)通过轴承(14)轴连连接杆(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包括底座(1)、传送带(3)和压辊(15),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镶在底座(1)中部左侧,传送带(3)内部两端设置有转动滚筒(2),底座(1)右部前后两端设置有两第二固定座(19),第二固定座(19)上端设置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端设置有固定杆(7),固定杆(7)左端设置有第一轴座(8),第一轴座(8)轴连移动杆(9),移动杆(9)中部下端设置有支撑杆(11),支撑柱(4)上部左端设置有液压缸(10),液压缸(10)左端设置有第二轴座(12),第二轴座(12)轴连支撑杆(11),移动杆(9)左端设置有连接杆(13),压辊(15)内部两端均设置有轴承(14),压辊(15)通过轴承(14)轴连连接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用膜加工除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左部后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晓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