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853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缠绕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组件、输送组件和纠偏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箱、电热管、滑杆、支撑立柱、驱动链条、安装块、驱动链轮、从动链轮和,所述电热管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输送辊、调节板和调节螺杆,使得在同时转动上下各组调节螺杆时,可以带动上下两组调节板和上下各组输送辊相对或相向运动,从而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缠绕管固定,再将电机和电热管接通电源后,可以对缠绕管进行输送和烘干,从而避免了目前的缠绕管烘干装置上下两组输送辊的间距不可调节,使得无法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缠绕管进行输送烘干的问题。

A drying device for winding pipe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
本技术属于缠绕管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缠绕管,大口径缠绕管,双壁缠绕管,中空缠绕管是一种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经缠绕焊接成型的一种管材,由于其独特的成型工艺,可以生产直径达3米的管材,这是其他生产工艺难以完成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由于其本身优异的融焊接性能不但保证了产品成型工艺和产品质量,而且也为施工连接提供了多种可靠方式,如电热熔焊接,热收缩连接等等,同时这也是渗漏情况很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管材才具有其它管材不具备的独特的环保功能,这对当前人们关注的污染防治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的缠绕管烘干装置上下两组输送辊的间距不可调节,使得无法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缠绕管进行输送烘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缠绕管烘干装置上下两组输送辊的间距不可调节,使得无法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缠绕管进行输送烘干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组件、输送组件和纠偏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箱、电热管、滑杆、支撑立柱、驱动链条、安装块、驱动链轮、从动链轮和,所述电热管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内腔,所述支撑立柱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底端四角,所述滑杆与所述烘干箱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呈上下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贯穿与所述烘干箱上下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的内腔,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滑杆的相对侧,所述驱动链轮与所述安装块转动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所述安装块的相对侧,所述从动链轮与所述驱动链轮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从动链轮的前端,所述驱动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啮合连接,且套设于所述从动链轮的外侧;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调节板、调节杆、辊架、输送辊、传动链轮、传动链条、调节螺杆、电机和主动链轮,所述调节板呈上下平行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烘干箱的上下两端,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上下两组所述调节板的相对侧,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烘干箱滑动连接,且贯穿于所述烘干箱上下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的内腔,所述辊架与所述调节杆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调节板的一侧,所述输送辊与所述辊架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辊架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侧,所述传动链轮与所述输送辊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输送辊的前后两端,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传动链轮啮合连接,且位于所述传动链轮的外侧,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驱动链轮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调节板螺纹连接,且贯穿于所述调节板至所述烘干箱上下两侧壁,上下两组所述调节螺杆的分别与所述烘干箱的上下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调节板相向侧的左端,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驱动链条啮合连接;所述纠偏组件包括纠偏板、纠偏杆、纠偏辊和纠偏螺杆,所述纠偏板呈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烘干箱的前后两端,所述纠偏杆与所述纠偏板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后两组所述纠偏板相对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纠偏杆与所述烘干箱滑动连接,且贯穿于所述烘干箱前后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的内腔,所述纠偏辊与所述纠偏杆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纠偏杆之间,所述纠偏螺杆与所述纠偏螺杆与所述纠偏板螺纹连接,且贯穿于所述纠偏板至所述烘干箱的前后两侧壁,前后两组所述纠偏螺杆分别与所述烘干箱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的外侧套设有调节手轮,所述调节手轮的与所述调节螺杆固定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纠偏组件还包括纠偏手轮,所述纠偏手轮与所述纠偏螺杆远离所述烘干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纠偏辊均匀等间距设置于相邻两组所述输送辊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纠偏组件还包括石棉套管,所述石棉套管与所述纠偏辊和输送辊固定连接,且套设于所述纠偏辊和输送辊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通过设置输送辊、调节板和调节螺杆,使得在同时转动上下各组调节螺杆时,可以带动上下两组调节板和上下各组输送辊相对或相向运动,从而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缠绕管固定,再将电机和电热管接通电源后,可以对缠绕管进行输送和烘干,从而避免了目前的缠绕管烘干装置上下两组输送辊的间距不可调节,使得无法满足对不同直径的缠绕管进行输送烘干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A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纠偏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热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纠偏辊结构剖视图。图中:1-烘干组件、11-烘干箱、12-电热管、13-滑杆、14-支撑立柱、15-驱动链条、16-安装块、17-驱动链轮、18-从动链轮、2-输送组件、21-调节板、22-调节杆、23-辊架、24-输送辊、25-传动链轮、26-传动链条、27-调节螺杆、271-调节手轮、28-电机、29-主动链轮、3-纠偏辊、31-纠偏板、32-纠偏杆、33-纠偏辊、34-纠偏螺杆、35-纠偏手轮、36-石棉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组件1、输送组件2和纠偏组件3,烘干组件1包括烘干箱11、电热管12、滑杆13、支撑立柱14、驱动链条15、安装块16、驱动链轮17、从动链轮18和19,电热管12与烘干箱1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烘干箱11的内腔,支撑立柱14与烘干箱11固定连接,且位于烘干箱11的底端四角,滑杆13与烘干箱11滑动连接,滑杆13呈上下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贯穿与烘干箱11上下两侧壁至烘干箱11的内腔,安装块16与滑杆13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滑杆13的相对侧,驱动链轮17与安装块16转动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安装块16的相对侧,从动链轮18与驱动链轮17固定连接,且位于从动链轮18的前端,驱动链条15与从动链轮18啮合连接,且套设于从动链轮18的外侧;输送组件2包括调节板21、调节杆22、辊架23、输送辊24、传动链轮25、传动链条26、调节螺杆27、电机28和主动链轮29,调节板21呈上下平行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烘干箱11的上下两端,调节杆22与调节板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上下两组调节板21的相对侧,调节杆22与烘干箱11滑动连接,且贯穿于烘干箱11上下两侧壁至烘干箱11的内腔,辊架23与调节杆22固定连接,且位于调节杆22远离调节板21的一侧,输送辊24与辊架23转动连接,且位于辊架23远离调节杆22的一侧,传动链轮25与输送辊24固定连接,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组件(1)、输送组件(2)和纠偏组件(3),所述烘干组件(1)包括烘干箱(11)、电热管(12)、滑杆(13)、支撑立柱(14)、驱动链条(15)、安装块(16)、驱动链轮(17)、从动链轮(18)和(19),所述电热管(12)与所述烘干箱(1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烘干箱(11)的内腔,所述支撑立柱(14)与所述烘干箱(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烘干箱(11)的底端四角,所述滑杆(13)与所述烘干箱(11)滑动连接,所述滑杆(13)呈上下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贯穿与所述烘干箱(11)上下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11)的内腔,所述安装块(16)与所述滑杆(13)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滑杆(13)的相对侧,所述驱动链轮(17)与所述安装块(16)转动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安装块(16)的相对侧,所述从动链轮(18)与所述驱动链轮(17)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从动链轮(18)的前端,所述驱动链条(15)与所述从动链轮(18)啮合连接,且套设于所述从动链轮(18)的外侧;/n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调节板(21)、调节杆(22)、辊架(23)、输送辊(24)、传动链轮(25)、传动链条(26)、调节螺杆(27)、电机(28)和主动链轮(29),所述调节板(21)呈上下平行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烘干箱(11)的上下两端,所述调节杆(22)与所述调节板(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上下两组所述调节板(21)的相对侧,所述调节杆(22)与所述烘干箱(11)滑动连接,且贯穿于所述烘干箱(11)上下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11)的内腔,所述辊架(23)与所述调节杆(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调节杆(22)远离所述调节板(21)的一侧,所述输送辊(24)与所述辊架(23)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辊架(23)远离所述调节杆(22)的一侧,所述传动链轮(25)与所述输送辊(2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输送辊(24)的前后两端,所述传动链条(26)与所述传动链轮(25)啮合连接,且位于所述传动链轮(25)的外侧,所述传动链条(26)与所述驱动链轮(17)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螺杆(27)与所述调节板(21)螺纹连接,且贯穿于所述调节板(21)至所述烘干箱(11)上下两侧壁,上下两组所述调节螺杆(27)的分别与所述烘干箱(11)的上下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8)与所述调节板(21)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调节板(21)相向侧的左端,所述主动链轮(29)与所述电机(2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链轮(29)与所述驱动链条(15)啮合连接;/n所述纠偏组件(3)包括纠偏板(31)、纠偏杆(32)、纠偏辊(33)和纠偏螺杆(34),所述纠偏板(31)呈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烘干箱(11)的前后两端,所述纠偏杆(32)与所述纠偏板(31)固定连接,且位于前后两组所述纠偏板(31)相对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纠偏杆(32)与所述烘干箱(11)滑动连接,且贯穿于所述烘干箱(11)前后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11)的内腔,所述纠偏辊(33)与所述纠偏杆(32)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纠偏杆(32)之间,所述纠偏螺杆(34)与所述纠偏螺杆(34)与所述纠偏板(31)螺纹连接,且贯穿于所述纠偏板(31)至所述烘干箱(11)的前后两侧壁,前后两组所述纠偏螺杆(34)分别与所述烘干箱(11)的前后两侧壁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管生产线加工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组件(1)、输送组件(2)和纠偏组件(3),所述烘干组件(1)包括烘干箱(11)、电热管(12)、滑杆(13)、支撑立柱(14)、驱动链条(15)、安装块(16)、驱动链轮(17)、从动链轮(18)和(19),所述电热管(12)与所述烘干箱(1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所述烘干箱(11)的内腔,所述支撑立柱(14)与所述烘干箱(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烘干箱(11)的底端四角,所述滑杆(13)与所述烘干箱(11)滑动连接,所述滑杆(13)呈上下设置有两组,且分别贯穿与所述烘干箱(11)上下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11)的内腔,所述安装块(16)与所述滑杆(13)固定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滑杆(13)的相对侧,所述驱动链轮(17)与所述安装块(16)转动连接,且位于上下两组所述安装块(16)的相对侧,所述从动链轮(18)与所述驱动链轮(17)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从动链轮(18)的前端,所述驱动链条(15)与所述从动链轮(18)啮合连接,且套设于所述从动链轮(18)的外侧;
所述输送组件(2)包括调节板(21)、调节杆(22)、辊架(23)、输送辊(24)、传动链轮(25)、传动链条(26)、调节螺杆(27)、电机(28)和主动链轮(29),所述调节板(21)呈上下平行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所述烘干箱(11)的上下两端,所述调节杆(22)与所述调节板(21)固定连接,且均匀等间距设置于上下两组所述调节板(21)的相对侧,所述调节杆(22)与所述烘干箱(11)滑动连接,且贯穿于所述烘干箱(11)上下两侧壁至所述烘干箱(11)的内腔,所述辊架(23)与所述调节杆(22)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调节杆(22)远离所述调节板(21)的一侧,所述输送辊(24)与所述辊架(23)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辊架(23)远离所述调节杆(22)的一侧,所述传动链轮(25)与所述输送辊(24)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输送辊(24)的前后两端,所述传动链条(26)与所述传动链轮(25)啮合连接,且位于所述传动链轮(25)的外侧,所述传动链条(26)与所述驱动链轮(17)啮合连接,所述调节螺杆(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彬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鼎力克拉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