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6953 阅读:15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转动轴转动装配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旋转平台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旋转平台与底座相对转动的限位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机加工的横梁的U形框;所述U形框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两立板远离底板一端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与底板平行的压板,在所述立板和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横梁顶紧的顶紧装置;通过设置在压板和U形框两立板上的顶紧装置将起重机的横梁固定牢固,防止横梁在机加工过程中,出现移动或颤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横梁在工作台固定不牢固,降低横梁加工精度的问题。

A U-shaped table for crane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
技术介绍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器,又称天车、行车和吊车。起重机主要包括轨道、桥架、操作室、起升机构以及行走机构;其中桥架主要包括端梁和横梁。在起重机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横梁进行组装焊接和机加工;在横梁的机加工过程中,需要矫正焊接过程中造成的焊接,还需提高机加工精度,确保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横梁进行机加工过程中,由于横梁在工作台上固定不牢固,极易造成横梁移动或颤动,降低横梁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横梁在工作台固定不牢固,降低横梁加工精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转动轴转动装配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旋转平台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旋转平台与底座相对转动的限位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机加工的横梁的U形框;所述U形框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两立板远离底板一端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与底板平行的压板,在所述立板和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横梁顶紧的顶紧装置。本技术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的有益效果:U形框与压板形成方形框结构,通过设置在压板和U形框两立板上的顶紧装置将起重机的横梁固定牢固,防止横梁在机加工过程中,出现移动或颤动,从而提高了横梁的加工精度;将U形框设置在旋转平台上,通过旋转平台的旋转和限位装置的限位固定,从而调节横梁的不同加工方位;避免横梁方位的调整,需重新寻找加工基准,降低加工精度;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横梁在工作台固定不牢固,降低横梁加工精度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顶紧装置包括丝杆、设置在丝杆一端的顶板,以及开设在所述立板或压板上用于与丝杆螺纹配合的螺纹通孔。有益效果:顶紧装置包括丝杆、顶板和螺纹通孔,顶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进一步地,顶紧装置包括3根所述丝杆和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的3个螺纹通孔;3根丝杆呈“品”字形布置并一端均与所述顶板的同一侧面连接,所述丝杆与顶板可发生相对转动。有益效果: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将丝杆设置成3根,呈“品”字形布置,使丝杆对顶板的作用力相同,使顶板受力均匀,有利于横梁的固定牢固。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丝杆的顶板的另一侧设置防止所述顶板从横梁表面滑脱的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的尖端均在一个平面上。有益效果:在顶板一侧设防滑凸起,防止在顶紧过程中顶板从横梁表面滑脱,将防滑凸起的尖端设置在一个平面上,避免由于防滑凸起的高度不平,影响对横梁的顶紧效果。进一步地,在所述转动轴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底座的轴承孔上;所述转动轴穿插固定在所述轴承的内圈内。有益效果:在转动轴与底座之间设置轴承,轴承对转动轴具有导向作用,防止转动轴转动过程中倾斜,不利于旋转平台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还包括固定在远离旋转平台的转动轴一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旋转平台转动。有益效果:在转动轴一端设置驱动电机,从而实现旋转平台转动的机械化;便于旋转平台的控制。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螺杆,开设在所述旋转平台上供螺杆穿过的螺栓通孔,以及开设在所述底座上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沿以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间隔分布。有益效果:限位装置包括螺杆、螺栓通孔和螺纹孔,使限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螺纹孔为多个,供螺杆选择,便于调节旋转平台的旋转角度后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的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的实施例的仰视图。图中标号:1-底座,2-转动轴,3-旋转平台,4-U形框,41-底板,42-立板,5-压板,6-顶紧装置,61-丝杆,62-顶板,63-螺纹通孔,64-防滑凸起,7-限位装置,71-螺杆,72-螺栓通孔,73-螺纹孔,8-驱动电机,9-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2、图3或图4所示;包括底座1、与底座1平行设置的旋转平台3,以及转动轴2,转动轴2的一端焊接在旋转平台3的下端面;旋转平台3通过转动轴2转动装配在底座1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上开设有轴承孔,转动轴2穿插轴承孔,在转动轴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底座1的轴承孔上,轴承的内圈套设固定在转动轴2圆周侧面上;通过轴承对转动轴2的导向作用,从而防止转动轴2在转动过程中倾斜,不利于旋转平台3的转动;在其他实施中,在转动轴2与底座1之间未设置有轴承;但在底座1上开设有供转动轴2穿过的轴孔,轴孔对转动轴2起导向作用;并在转动轴2与轴孔之间涂覆有润滑油或润滑脂,减小转动轴2与轴孔之间的相互摩擦。在本实施例中,在远离旋转平台3的转动轴2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8,转动轴2与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同轴对接,驱动电机8驱动转动轴2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平台3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驱动电机8,采用人工方式驱动。底座1与旋转平台3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旋转平台3与底座1相对转动的限位装置7,通过设置限位装置7当旋转平台3转动到相应的角度后,限位装置7限制旋转平台3与底座1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防止因横梁9机加工过程中旋转平台3转动,而降低横梁9的加工精度。旋转平台3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机加工的横梁9的U形框4;U形框4包括底板41和设置在底板41两侧的立板42;两立板远离底板41一端端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与底板41平行的压板5,立板42和压板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横梁9顶紧的顶紧装置6;U形框4与压板5形成方形框结构,通过顶紧装置6将横梁9牢固固定在方形框内,从而防止横梁9在机加工过程中,出现移动或颤动,降低横梁9的加工精度。在本实施例中,顶紧装置6包括丝杆61、设置在丝杆61一端的顶板62,以及开设在立板42或压板5上用于与丝杆61螺纹配合的螺纹通孔63。丝杆61的根数为3根,相应的与丝杆61螺纹配合的螺纹通孔63为3个,3根丝杆61呈“品”字形布置,使丝杆61对顶板62的作用力相同,使顶板62受力均匀,有利于横梁9的固定牢固。3根丝杆61顶压在顶板62的同一侧面上,在顶板62的侧面上开设有供丝杆61一端插入的顶槽,丝杆61与顶板62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在顶板62远离丝杆61的顶板62的另一侧设置防止顶板62从横梁9表面滑脱的防滑凸起64,防止在顶紧过程中顶板62从横梁9表面滑脱;防滑凸起64的尖端均在一个平面上,防止由于防滑凸起64的高度不平,影响对横梁9的顶紧效果。该顶紧装置6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转动轴转动装配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旋转平台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旋转平台与底座相对转动的限位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机加工的横梁的U形框;所述U形框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两立板远离底板一端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与底板平行的压板,在所述立板和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横梁顶紧的顶紧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通过转动轴转动装配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旋转平台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旋转平台与底座相对转动的限位装置;所述旋转平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待机加工的横梁的U形框;所述U形框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立板;两立板远离底板一端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插有与底板平行的压板,在所述立板和压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横梁顶紧的顶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装置包括丝杆、设置在丝杆一端的顶板,以及开设在所述立板或压板上用于与丝杆螺纹配合的螺纹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加工用U形工作台,其特征在于,顶紧装置包括3根所述丝杆和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的3个螺纹通孔;3根丝杆呈“品”字形布置并一端均与所述顶板的同一侧面连接,所述丝杆与顶板可发生相对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修赵会兵李晓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天桥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