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658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包括轨道本体、连接板及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板固定在轨道本体一侧,所述调节组件与连接板连接,调节组件可通过连接板驱动轨道本体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所述轨道本体上开设有多条可供药片从上至下通过的滑道。该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通过特殊设计的调节组件及滑道结构,能够对药片的下料精确导向,保证药片以固定形态进入打孔工位,从而保证了打孔合格率,且下料速度快,大大提高了打孔效率。

Blanking track for pill dri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
本技术涉及药片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渗透泵控释片的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
技术介绍
口服渗透泵控释片一种可在体内长时间零级恒速释放的控释药物。渗透泵控释片的药芯表面包裹着一层半透膜,半透膜上有一圆孔(在生产过程中常用激光器进行打孔)。口服后水分透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将药芯溶解后形成高渗透压的溶液,在渗透压的推动下药物溶液通过半透膜上的圆孔被挤出片剂,达到控制药物释放浓度、释放时间的目的。常见的渗透泵制剂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单室渗透泵制剂和双室渗透泵制剂。单室、双室渗透泵制剂的区别在于单室渗透泵片只有药物室,药片的两面完全相同,激光孔可打在任意一面;而双室渗透泵片芯分为两层,一层是药物室,另一层是可溶胀材料制成的动力室,激光孔必须打在药物室的一侧,否则药物无法释出片剂。在对渗透泵控释片打孔时,需要用到下料装置,使药片能够自动进入激光打孔器下方进行打孔。然而现有的下料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下料速度较慢,影响了打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药片下料顺畅、能够提高打孔效率的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包括轨道本体、连接板及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板固定在轨道本体一侧,所述调节组件与连接板连接,调节组件可通过连接板驱动轨道本体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所述轨道本体上开设有多条可供药片从上至下通过的滑道。为了提高该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的通用性,以适应不同型号的药片打孔,所述轨道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导向段及下料段。为了对药片的运动轨迹进行导向,避免其直接掉落产生较大冲击从而导致药片打孔时位置不固定,本技术将滑道设计为多段式。所述滑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垂直段、第一弧形过渡段、第二弧形过渡段、第二垂直段、第三弧形过渡段及斜面段,所述第一垂直段、第一弧形过渡段、第二弧形过渡段、第二垂直段、第三弧形过渡段及斜面段的横向宽度与药片的厚度相对应,纵向宽度与药片的直径相对应。为了准确调节滑道的位置,保证药片能够准确进入打孔工位,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左右调节组件、前后调节组件及上下调节组件,所述左右调节组件包括左右调节杆、固定块及左右滑块,所述左右调节杆可驱动左右滑块沿固定块左右移动,所述前后调节组件包括前后调节杆及前后滑块,所述前后调节杆可驱动前后滑块沿左右滑块前后移动,所述上下调节组件包括上下调节杆及上下滑块,所述上下滑块与前后滑块之间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与前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下滑块滑动连接,所述上下调节杆可驱动上下滑块沿固定板上下移动,上下滑块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通过特殊设计的调节组件及滑道结构,能够对药片的下料精确导向,保证药片以固定形态进入打孔工位,从而保证了打孔合格率,且下料速度快,大大提高了打孔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轨道本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图2所示的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包括轨道本体1、连接板2及调节组件3,所述连接板2固定在轨道本体1一侧,所述调节组件3与连接板2连接,调节组件3可通过连接板2调节轨道本体1的位置。所述轨道本体1上开设有三条可供药片从上至下通过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垂直段11、第一弧形过渡段12、第二弧形过渡段13、第二垂直段14、第三弧形过渡段15及斜面段16。所述第一垂直段11、第一弧形过渡段12、第二弧形过渡段13、第二垂直段14、第三弧形过渡段15及斜面段16之间采用的是曲线拟合结构,均采用圆弧过度,其横向宽度a与药片的厚度相对应,纵向宽度b与药片的直径相对应,从而使同一时间内有且仅有一片药片能够平躺着通过其中一条通道,则药片按流线型依次排列在通道内。如图3所示的调节组件,包括左右调节组件、前后调节组件及上下调节组件,所述左右调节组件包括左右调节杆31、固定块39及左右滑块32,固定块39与工作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右调节杆31可驱动左右滑块32沿固定块39底部左右移动;所述前后调节组件包括前后调节杆33及前后滑块34,所述前后调节杆33可驱动前后滑块34沿左右滑块32底部前后移动;所述上下调节组件包括上下调节杆36及上下滑块37,所述上下滑块37与前后滑块34之间连接有固定板35,所述固定板35顶端与前后滑块34固定连接,固定板35侧部与上下滑块37滑动连接,所述上下调节杆36可驱动上下滑块37沿固定板35上下移动,而上下滑块37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因此,通过左右调节组件、前后调节组件及上下调节组件的相互配合,即可调节轨道本体的位置,从而保证下料精度。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本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导向段及下料段。当需要对药片侧部进行打孔时,可将下方的下料段拆卸下来,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其位置,药片最后经第二垂直段14直接掉落,从而使药片以垂直状态进入打孔工位;而当装上下料段时,药片最后经斜面段16掉落,从而使药片以平躺状态进入打孔工位。另外,本技术在通道的一侧固定有挡板(图中未画出),用于将药片限制在通道内。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两”、“三”等,仅用于说明附图,并不局限于这些数量,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设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本体、连接板及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板固定在轨道本体一侧,所述调节组件与连接板连接,调节组件可通过连接板驱动轨道本体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所述轨道本体上开设有多条可供药片从上至下通过的滑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本体、连接板及调节组件,所述连接板固定在轨道本体一侧,所述调节组件与连接板连接,调节组件可通过连接板驱动轨道本体上下、左右、前后移动,所述轨道本体上开设有多条可供药片从上至下通过的滑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导向段及下料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片打孔用下料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垂直段、第一弧形过渡段、第二弧形过渡段、第二垂直段、第三弧形过渡段及斜面段,所述第一垂直段、第一弧形过渡段、第二弧形过渡段、第二垂直段、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国孙伟李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欧法玛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