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胶固定装置,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固定单元以及用于定位极板的定位单元;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端;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端;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的下表面和第二定位结构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均平行于第一基座的上表面,其中,第一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和第二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分别平行于第一基座上表面的一对邻边中的不同的边;利用该固定装置后,实现了极板准确的定位,解决了由于极板加工精度不够,气动卡紧装置损伤极板边缘的问题,且由于固定单元的固定作用,同样改善了极板在随固定平台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移的现象。
Dispens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产线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点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氢燃料电池的电堆由若干双极板串联叠加组成,每一片双极板是由两片单极板叠加在一起,并用粘合胶水,贴合在一起组成双极板。双极板的上下两面需要分别增加密封垫或密封条。密封垫事先由注塑成型,并由人工粘贴在双极板表面;密封条与密封垫的作用是相同的,但成型工艺不同,密封条是通过点胶机将液态胶水通过胶阀点到极板表面,并进行加热固化成型,起到与密封垫相同的密封效果。通过自动点胶机在极板上点出密封条的工艺与传统的粘贴密封垫的工艺相比,可以自动化在线生产,生产效率较高。极板在自动点胶机上进行点胶作业时,因为固定平台是实时移动的,且速度较快,会由于惯性原因导致极板发生位移,造成点胶精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同样还因极板加工精度不够,造成卡紧装置损坏极板边缘的问题;因此,如何克服极板发生位移,造成点胶精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和避免损坏极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点胶固定装置,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极板发生位移点胶精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和损坏极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点胶固定装置,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固定单元以及用于定位极板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端;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均平行于第一基座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表面的一对邻边中的不同的边。进一步,所述固定单元为真空吸盘,用于对所述极板的底部进行吸附固定。进一步,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盘和气管。进一步,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设有沉孔,用于安装真空吸盘。进一步,还包括:所述沉孔上设有定位孔,用于对真空吸盘进行紧固定位。进一步,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通孔,用于安装所述气管。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均与气动装置固定连接,气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移动。进一步,所述气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运动行程设置为定值。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均为定位块。进一步,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固定孔和校正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校正孔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水平度调整。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点胶固定装置,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固定单元以及用于定位极板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端;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均平行于第一基座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表面的一对邻边中的不同的边;利用该固定装置后,实现了极板准确的定位,解决了由于极板加工精度不够,气动卡紧装置损伤极板边缘的问题,且由于固定单元的固定作用,同样改善了极板在随固定平台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移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点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基座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基座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点胶固定装置,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固定单元以及用于定位极板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端;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均平行于第一基座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表面的一对邻边中的不同的边;利用该固定装置后,实现了极板准确的定位,解决了由于极板加工精度不够,气动卡紧装置损伤极板边缘的问题,且由于真空吸盘的吸附固定作用,同样改善了极板在随固定平台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移的现象。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点胶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固定单元3以及用于定位极板(图1中未示出)的定位单元,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结构41和第二定位结构42;所述第一基座1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2上端;所述固定单元3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1的上端;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1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4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均平行于第一基座1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41下表面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42下表面的一边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座1上表面的一对邻边中的不同的边;其中,所述第一基座1用于放置极板及安装固定单元3;所述第二基座2用于固定第一基座1及安装固定单元3;所述定位单元4与气动装置连接,气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移动从而实现极板的定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1通过图3固定孔21,固定于第二基座2上端表面,并通过图3校正孔22对第一基座1进行水平度调整,通过图3校正孔22对第一基座1进行水平调整后,可提高点胶作业过程中的点胶精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为真空吸盘,真空吸盘包括吸盘和气管,用于对所述极板的底部进行吸附固定;但不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真空吸盘之外的其它同样具有吸附固定作用的真空吸附装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1上的如图2沉孔11内圆直径与第二基座2上的如图3通孔23直径大小相等,通孔23用于安装所述气管。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固定在一起后,沉孔11和通孔23形成一个同心的通孔,形成的同心通孔用于安装所述气管;所述第一基座1上如图2沉孔11用于安装真空吸盘,并通过如图2沉孔11上的定位孔12用于对真空吸盘进行紧固定位,安装后的真空吸盘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固定单元以及用于定位极板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端;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均平行于第一基座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表面的一对邻边中的不同的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固定单元以及用于定位极板的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上端;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端;所述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均平行于第一基座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下表面的一边分别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座上表面的一对邻边中的不同的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为真空吸盘,用于对所述极板的底部进行吸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盘和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设有沉孔,用于安装真空吸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松,杜军钊,任洪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胜信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