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上辊、下辊、辊压驱动机构以及固定于机架基座上的下固定座和固定于下固定座正上方的上滑座,上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上滑座上,下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下固定座上,还包括位于上滑座正上方以控制上滑座升降从而调整上辊和下辊的辊面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滑座上端面的间隙调整座,间隙调整座的上端面设有渐变式环形轨道,还包括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的滚动柱以及驱动滚动柱绕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压运动的滚压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上滑座的升降。该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克服了现有辊压机存在的调节精度不高,费力,初始位置确定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
技术介绍
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极片的辊压工序是锂电池加工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进行电池极片辊压所用的电池辊压机是在辊压机机架上设置一对由下辊和上辊组成的压辊组,通过下辊和上辊对电池极片实施辊压。由于电池极片的厚度有多种,针对不同类别的电池极片需要调整上辊和下辊的间隙。目前,上辊下辊的间隙调节采用斜坡摩擦式,虽然能起到微调但是精度低,靠摩擦斜坡使上辊滑座上下移动十分的费力,且精度差,初始位置需要用塞尺测试后才能确定,操作不便。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克服了现有的辊压机所存在的调节精度不高,费力,初始位置确定不方便的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极片对辊、辊压驱动机构,所述极片对辊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和下辊,还包括固定于机架基座上的下固定座以及通过支撑弹簧弹性固定于下固定座正上方的上滑座,上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上滑座上,下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下固定座上,还包括位于上滑座正上方以控制上滑座升降从而调整上辊和下辊的辊面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滑座上端面的间隙调整座,所述间隙调整座的上端面设有渐变式环形轨道,还包括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的滚动柱以及驱动滚动柱绕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压运动的滚压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上滑座的升降。<br>进一步地,所述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向末端的竖直深度依次变大,所述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和末端之间设有隔档块;进一步地,所述滚压驱动组件包括位于上滑座正上方且可竖直转动的固定于机架上的竖直旋转轴,所述滚动柱垂直设于靠近竖直旋转轴的下端部,所述滚动柱的一端可转动的固定于竖直旋转轴上,所述滚动柱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所述竖直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滚动柱绕渐变式环形轨道上水平滚动从而实现上滑座的升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外圈稍高于内圈以将受力集中于所述间隙调整座的中心。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基座上竖直固定有至少两个立柱,所述上滑座沿立柱升降移动,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上设有竖直旋转轴容置孔,所述竖直旋转轴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上压板上,所述竖直旋转轴的侧面设有至少一圈滚珠与竖直旋转轴容置孔内壁滚动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旋转轴的驱动端设有旋转手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滑座上端面的间隙调整座,间隙调整座的上端面设有渐变式环形轨道,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向末端的竖直深度依次变大,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和末端之间设有隔档块,还包括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的滚动柱以及驱动滚动柱绕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压运动的滚压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上滑座的升降,采用滚动式调节相比斜坡摩擦式,间隙调节更轻便;将初始位置确定为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因此容易确定上辊、下辊辊面间隙的初始位置。2、本技术的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外圈稍高于内圈以将受力集中于间隙调整座的中心,使得该辊压机调节时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间隙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辊-10;下辊-20;下固定座-30;上滑座-40;间隙调整座-50;渐变式环形轨道-51;隔档块-52;滚动柱-61;竖直旋转轴-71;滚珠-711;旋转手柄-712;立柱-81;上压板-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平行设置的上辊10和下辊20以及辊压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机架基座上的下固定座30以及通过支撑弹簧40弹性固定于下固定座30正上方的上滑座40,上辊10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上滑座40上,下辊20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下固定座30上,还包括位于上滑座40正上方以控制上滑座40升降从而调整上辊10和下辊20的辊面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滑座40上端面的间隙调整座50,间隙调整座50的上端面设有渐变式环形轨道51,渐变式环形轨道51的始端向末端的竖直深度依次变大,渐变式环形轨道51的始端和末端之间设有隔档块52;还包括与渐变式环形轨道51滚动接触的滚动柱61以及驱动滚动柱61绕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压运动的滚压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上滑座40的升降。本技术的辊压机,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滑座上端面的间隙调整座50,间隙调整座的上端面设有渐变式环形轨道,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向末端的竖直深度依次变大,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和末端之间设有隔档块,还包括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的滚动柱以及驱动滚动柱绕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压运动的滚压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上滑座的升降,采用滚动式调节相比斜坡摩擦式,间隙调节更轻便;将初始位置确定为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因此容易确定上辊、下辊辊面间隙的初始位置;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外圈稍高于内圈以将受力集中于间隙调整座的中心,使得该辊压机调节时更加平稳。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滚压驱动组件包括位于上滑座40正上方且可竖直转动的固定于机架上的竖直旋转轴71,滚动柱61垂直设于靠近竖直旋转轴71的下端部,滚动柱61的一端可转动的固定于竖直旋转轴71上,滚动柱61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竖直旋转轴71的驱动端设有旋转手柄712,旋转手柄712为梅花手轮,旋转梅花手轮使得竖直旋转轴71转动以带动滚动柱61绕渐变式环形轨道51水平滚动从而实现上滑座40的升降运动;机架基座上竖直固定有至少两个立柱81,上滑座40沿立柱81升降移动,立柱的上端固定有上压板82,上压板82上设有竖直旋转轴容置孔82,竖直旋转轴71可转动的固定于上压板82上,竖直旋转轴71的侧面设有一圈滚珠711与竖直旋转轴容置孔内壁滚动接触。优选地,渐变式环形轨道51的外圈稍高于内圈以将受力集中于间隙调整座50的中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调整上辊10和下辊20的辊面间隙时,转动梅花手轮会最终使得滚动柱61绕着渐变式环形轨道51滚压运动,间隙调整座50的上端面设有导程为0-n(以实际为准)的渐变式环形轨道51,滚动柱61在渐变式环形轨道51上滚动使得渐变环形轨道51整体会往上或者往下精确移动。渐变式环形轨道51始端和末端之间设有隔档块52,以防止在调整过程中,滚动柱61直接从末端跳到始端或从始端跳到末端,使得滚动柱61到了渐变式环形轨道51始端或者渐变式环形轨道51末端时,不能再继续移动,因此可实现渐变式调整上辊10和下辊20的辊面间隙。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极片对辊、辊压驱动机构,所述极片对辊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和下辊,还包括固定于机架基座上的下固定座以及通过支撑弹簧弹性固定于下固定座正上方的上滑座,上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上滑座上,下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下固定座上,还包括位于上滑座正上方以控制上滑座升降从而调整上辊和下辊的辊面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滑座上端面的间隙调整座,所述间隙调整座的上端面设有渐变式环形轨道,还包括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的滚动柱以及驱动滚动柱绕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压运动的滚压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上滑座的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极片对辊、辊压驱动机构,所述极片对辊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和下辊,还包括固定于机架基座上的下固定座以及通过支撑弹簧弹性固定于下固定座正上方的上滑座,上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上滑座上,下辊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下固定座上,还包括位于上滑座正上方以控制上滑座升降从而调整上辊和下辊的辊面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固定于上滑座上端面的间隙调整座,所述间隙调整座的上端面设有渐变式环形轨道,还包括与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动接触的滚动柱以及驱动滚动柱绕渐变式环形轨道滚压运动的滚压驱动组件从而实现上滑座的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向末端的竖直深度依次变大,所述渐变式环形轨道的始端和末端之间设有隔档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渐变轨道式辊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压驱动组件包括位于上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梁现成,付林涛,王佳,苗贵菊,高玉婷,夏永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鼎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