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11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15
一种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包括风机和风道结构,风机设有第一出风口;风道结构为内部截面逐渐减小的中空管道结构,在其截面较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其截面较小的一端远离风机,其邻近电池箱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仅需要一个进风口即可实现对多个电池箱的散热,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及空间利用率,楔形的风道结构使其内部的空气流速一致,相同尺寸的第二出风口既简化了产品设计及加工工艺,又保证了出风量相同,实现了高效、安全的均匀散热功能。

Cooling device of batt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系统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系统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电柜或集装箱的均匀散热是通过散热风道实现的,在散热风道的主体上设有由小到大的出风口并通过出风口将风引至电池箱进行散热,这种结构较难保证出风口风速大小一致,造成均匀散热的效果不佳。此外,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池箱及电柜的设计及加工工艺的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良好、生产成本较低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包括风机和风道结构,风机设有第一出风口;风道结构为内部截面逐渐减小的中空管道结构,在其截面较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其截面较小的一端远离风机,其邻近电池箱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进一步,若干个第二出风口沿远离风机的方向排列。进一步,所述风道结构包括截面逐渐减小的且呈楔形的中空管道结构构成的风道主体,以及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第一进风口位于风道主体截面较大的一端,第一导风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二导风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出风口、电池箱。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是由两个矩形侧面和两个楔形侧面围成的楔形中空管道结构,所述两个楔形侧面形状相同,两个楔形侧面的斜边分别与一个矩形侧面的长边相连,两个楔形侧面的与斜边相对的直边分别与另一个矩形侧面的长边相连,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位于矩形侧面。<br>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截面较小的一端设有向下倾斜的冷凝水导管。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截面较小一端的内部设有防腐涂层。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的内部设有向下倾斜的挡风板,该挡风板与第二出风口相对,挡风板与风道主体的直侧面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所述挡风板的下边缘低于最下侧的第二出风口的最下部。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的两个端口配置有封盖,位于风道主体截面较大一端的封盖设有与第一导风管相通的孔。进一步,所述第二导风管为橡胶导风管或硬帆布导风管。进一步,电池系统的电池箱安装在电柜或集装箱,电柜或集装箱设有抽风装置。本技术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仅需要一个进风口即可实现对多个电池箱的散热,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及空间利用率,楔形的风道结构使其内部的空气流速一致,相同尺寸的第二出风口既简化了产品设计及加工工艺,又保证了出风量相同,实现了高效、安全的均匀散热功能。此外,风道结构采用风道主体、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三者相互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整第一导风管、第二导风管可以实现风机与风道主体、风道主体与电池箱的准确对接,减少安装误差,既使安装简便话又能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应用于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电池系统散热装置中风道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应用于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应用于集装箱的等轴测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包括风机1和风道结构3,风机1设有第一出风口;风道结构3为内部截面逐渐减小的中空管道结构,在其截面较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11,其截面较小的一端远离风机1,其邻近电池箱2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312。本技术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仅需要一个进风口即可实现对多个电池箱的散热,提升了产品可靠性及空间利用率,楔形的风道结构使其内部的空气流速一致,相同尺寸的第二出风口既简化了产品设计及加工工艺,又保证了出风量相同,实现了高效、安全的均匀散热功能。实施例1电池系统散热装置适用于固定规格的电柜4其中安装的电池箱2数目固定且沿横向或竖向排布。如图1-2所示,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包括风机1和风道结构3,风机1设有第一出风口;风道结构3为内部截面逐渐减小的中空管道结构,在其截面较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11,其截面较小的一端远离风机1,其邻近电池箱2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312。若干个第二出风口312沿远离风机1的方向排列,每个第二出风口312对应一个电池箱2,第一进风口311将风机1产生的冷空气引入风道结构3内,楔形的风道结构3可加大风压,使其内部的空气流速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每个第二出风口312所流出的空气流量接近,以此实现对多个电池箱2均匀散热,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空间利用率。风机1可由空调代替。若电池箱2为横向排列,可将本技术横向放置使用。所述风道结构3包括截面逐渐减小的且呈楔形的风道主体31、第一导风管32和第二导风管33;第一进风口311位于风道主体31截面较大的一端,第一导风管3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311,第二导风管3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出风口312、电池箱2,可以适当调整第一导风管32、第二导风管33的安装位置,减少安装误差。本技术安装于电柜4中,第二导风管33优选橡胶导风管,既保证风道主体31密闭性又防止刮擦损坏电池箱2结构。所述风道主体31是由两个矩形侧面和两个楔形侧面围成的楔形中空管道结构,所述两个楔形侧面形状相同,两个楔形侧面的斜边分别与一个矩形侧面的长边相连,两个楔形侧面的与斜边相对的直边分别与另一个矩形侧面的长边相连,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312位于矩形侧面,楔形管道结构利于控制风速,进一步保证出风口均匀出风,第二出风口312设置在矩形侧面,简化加工。进一步,所述风道主体31截面较小的一端设有向下倾斜的冷凝水导管35,该冷凝水导管35的导出方向背离电池箱2,避免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积聚过多溅入电池箱2内,减小冷凝水对出风量的影响。所述风道主体31截面较小一端的内部设有防腐涂层,减少积水对风道主体31的腐蚀。所述风道主体31的内部设有向下倾斜的挡风板36,该挡风板36与第二出风口312相对,挡风板36与风道主体31的直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挡风板36的下边缘低于最下侧的第二出风口312的最下部,减少了风量损失,利于冷凝水的排出。若电柜4为封闭式,电柜4中还应配置抽风装置,将电柜4内的热空气抽出,保证空气流通,以此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实施例2电池系统散热装置适用于固定规格的集装箱,其中安装的电池箱2数目固定且沿横向或竖向排布。如图2-4所示,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包括风机1和风道结构3,风机1设有第一出风口;风道结构3为内部截面逐渐减小的中空管道结构,在其截面较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11,其截面较小的一端远离风机1,其邻近电池箱2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312。若干个第二出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包括风机(1)和风道结构(3),其特征在于:风机(1)设有第一出风口;风道结构(3)为内部截面逐渐减小的中空管道结构,在其截面较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11),其截面较小的一端远离风机(1),其邻近电池箱(2)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3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包括风机(1)和风道结构(3),其特征在于:风机(1)设有第一出风口;风道结构(3)为内部截面逐渐减小的中空管道结构,在其截面较大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11),其截面较小的一端远离风机(1),其邻近电池箱(2)的一面设有若干个尺寸一致的第二出风口(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第二出风口(312)沿远离风机(1)的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3)包括截面逐渐减小的且呈楔形的中空管道结构构成的风道主体(31),以及第一导风管(32)和第二导风管(33);第一进风口(311)位于风道主体(31)截面较大的一端,第一导风管(3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311),第二导风管(3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出风口(312)、电池箱(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系统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主体(31)是由两个矩形侧面和两个楔形侧面围成的楔形中空管道结构,所述两个楔形侧面形状相同,两个楔形侧面的斜边分别与一个矩形侧面的长边相连,两个楔形侧面的与斜边相对的直边分别与另一个矩形侧面的长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炎丁换换伍建中彭宪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