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83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由一蒸气发生单元搭配一集尘元件所组成;其中蒸气发生单元内部容装有水,其上联设有进水管,且自底侧内外贯设有一管件,管件上段设有多个通孔,外露的一端形成有喷嘴,集尘元件装于蒸气发生单元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焚化时产生高温废气直接对蒸气发生单元内的水加热形成蒸汽,再藉由喷嘴喷出,以过滤废气中的细微尘粉与清除集尘元件上所滤集的尘粉,更可达到绝佳的过滤效果。(*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工商业急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繁荣与民生富裕,刺激了购买欲但也造成废弃物及垃圾的暴增,已知垃圾的处理方式大部分为掩埋、焚化等方式加以处理,掩埋式是将土地开挖或寻找一洼地,而后在该洼地的底面加以消毒或其它环保处理,而后再将运回的垃圾倒入该洼地内层积,并分层填土覆盖,但由于此种方式不仅占地极大,且会因垃圾的久置而起化学变化形成沼气或其他不好物质,而对周遭的环境破坏极大,实为一极不适当的处理方式,焚化方式是将垃圾或废弃物分类燃烧,而后再将之运至焚化炉内加以燃烧处理,解决掩埋式缺点为近年来所发展的较卫生且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然而该焚化炉燃烧时会产生高温废气,该高温废气会经由排烟通道向外界排放,由于废气中杂含许多尘灰或其他燃烧后的灰烬,会造成空气污染,传统的焚化炉为解决该问题,是在炉体的排烟通道内装设有一圆形回旋集尘器,以利过滤尘粉及灰烬,其主要是以偏心形式导引高温废气进入圆形回转集尘器,使气流在其内形成高速回转向上,利用离心原理将废气中的尘粉甩至边壁而集中掉落于烟道下方集中清除,但上述的集尘器其仅能滤除较大颗粒的尘粉,对于较小的尘粉或灰烬则无滤除效果,过滤的效果极为有限,且该高温废气滤除上述大尘粉后即直接排向空气,而由于其废气仍具高温对于于周遭环境亦产生明显的影响。有鉴于常见的焚化炉结构尚有上述的缺点,于是本创作人乃针对其缺点,深研改进之道,终于有本技术的产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由此即可利用焚化时产生的高温废气直接对蒸气发生装置内的水加热以形成蒸汽,该蒸汽即经由管件上段通孔进入再由其下端的喷嘴扩散喷出,在排烟路径中形成蒸汽带,藉以过滤废气中的细微尘粉,并进一步清除集尘元件上所滤集的尘粉,以常保其滤净功能,更可达到绝佳的过滤效果,并同时能明显降低废气排出温度,更合乎环保要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将蒸气发生单元的顶面设有向外渐下斜的形式,使得可引导由上掉下的尘粉朝排烟路径外侧下降至排烟路径底部,再由预设管道清除,可避免下降尘粉再污染下层过滤元件,适于多层设置,以提高尘粉过滤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于焚化炉的排烟路径上装设有至少一蒸气发生单元与集尘元件,该蒸汽发生单元内部装有水,且其上联设有进水管,且其内设有一管件,该管件上设有多个通孔,该管件向外联接有至少一向下扩散的喷嘴,上述的集尘元件则装设于蒸气装置的喷嘴下方处。集尘元件由滤网或陶瓷管或其它类似过滤材设成。蒸汽发生单元设有控制其内的液面的液面控制装置。蒸气发生单元顶面设成一向外渐形下斜的形式。蒸气发生单元与集尘元件在排烟路径中采用多层配置形态。通过本技术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可清除集尘元件上所滤集的尘粉,更可进一步对集尘元件无法滤除的细微粉尘加以滤除,使之具较佳的过滤效果,更合乎环保排放。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由图示可看出,本技术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主要是于焚化炉1排烟路径11上装设至少一集尘装置2,该集尘装置2由一蒸气发生单元21及一集尘元件22所构成;其中蒸气发生单元21的内部设有容置空间可供容装清水,且该单元21上联设有一进水管23以供输入清水,且设有液面控制装置28以控制单元21内部水面的高度及清水的进入与否,该单元21之内设有一管件24,该管件24一端可向下伸露于单元21之外,并联接至少有一可扩散喷雾的喷嘴25(喷嘴25的数量及位置乃依喷洒散布面的大小而作适当增减及分布设置),内部管件24上至少局部分布设有多个通孔26,上述的集尘元件22装设于蒸气发生单元21的下方,其可由滤网及陶瓷管或其他过滤材所设成;上蒸气发生单元21的顶面211可特别设成朝外围下斜的形式,以引导污尘朝外围掉落。由于此种集尘装置2是利用焚化时所产生的高温废气,对集尘装置2的蒸气发生单元21内的清水予以加热直接形成蒸气,该蒸气可经管件24的通孔26输至喷嘴25喷出形成充满排烟路径的雾状蒸气,使其吸附废气中杂含的细微尘粉及降低废气温度,再搭配集尘元件滤除较粗颗粒的尘粉,并以上述下喷蒸汽加以清除下落,即可得到绝佳的过滤效果,而经上述由蒸汽混合尘粉而形成的污水泥则最终集聚至排烟路径的底端,再以外接清除管道27予以集中清除,于是本技术不仅具有极优良的滤除废气中尘粉的作用,更能在此过滤阶段自然交换利用废气中的余热来产生功效,且进而达到降低最终废气排放温度的目的,而具有更合乎环保无污染的要求,足以改善传统焚化炉的诸项缺点。而特别需加以说明,依上述的结构设计,虽然主要是用一提供蒸汽喷射清除废气中尘粉的作用,惟在污尘量较大的应用环境,实质上亦可直接控制提高单元21内的水位,使其内的清水直接高压高速由各喷嘴25雾化喷出,达到更高效率的除尘清除效果,亦为一可行的操作态样,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此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确实具有绝佳的过滤效果,而达到无污染的环保排气要求,一改已知的缺点,且本技术并未见公开使用,合于专利进步性要件的规定,依法提出申请专利。需陈明,以上所述乃本技术一较佳具体的实施例,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于焚化炉的排烟路径上装设有至少一蒸气发生单元与集尘元件,该蒸汽发生单元内部装有水,且其上联设有进水管,且其内设有一管件,该管件上设有多个通孔,该管件向外联接有至少一向下扩散的喷嘴,上述的集尘元件则装设于蒸气装置的喷嘴下方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集尘元件由滤网或陶瓷管或其它类似过滤材设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汽发生单元设有控制其内的液面的液面控制装置。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气发生单元顶面设成一向外渐形下斜的形式。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气发生单元与集尘元件在排烟路径中采用多层配置形态。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气发生单元与集尘元件在排烟路径中采多层配置形态。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蒸气发生单元的顶面渐向外向下的倾斜。专利摘要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由一蒸气发生单元搭配一集尘元件所组成;其中蒸气发生单元内部容装有水,其上联设有进水管,且自底侧内外贯设有一管件,管件上段设有多个通孔,外露的一端形成有喷嘴,集尘元件装于蒸气发生单元的下方;本技术可利用焚化时产生高温废气直接对蒸气发生单元内的水加热形成蒸汽,再藉由喷嘴喷出,以过滤废气中的细微尘粉与清除集尘元件上所滤集的尘粉,更可达到绝佳的过滤效果。文档编号F23G5/44GK2463696SQ01201309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焚化炉的排烟路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于焚化炉的排烟路径上装设有至少一蒸气发生单元与集尘元件,该蒸汽发生单元内部装有水,且其上联设有进水管,且其内设有一管件,该管件上设有多个通孔,该管件向外联接有至少一向下扩散的喷嘴,上述的集尘元件则装设于蒸气装置的喷嘴下方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万居赖志鸿陈永坤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