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机构、变速箱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15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纵机构、变速箱和车辆,操纵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换挡轴、换挡拨块、定位杆和弹性件;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孔;第一换挡轴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换挡拨块套设于第一换挡轴上,换挡拨块的周向上设置有凹槽;定位杆设置于定位孔内,定位杆的一端与换挡拨块相接触;弹性件一端卡接于定位杆上,另一端卡接于第一壳体上;其中,挡位为空挡时,定位杆的一端嵌于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操纵机构,即使驾驶员未准确地将挡把推动至空挡位置,定位杆也会驱动换挡拨块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换挡轴运动至空挡位置,确保换挡位置的准确性,提升驾驶员的换挡手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纵机构、变速箱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操纵机构、变速箱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手动挡车型的变速箱,各个挡位之间具有一定的换挡行程,这就要求驾驶员在换挡过程中,需将挡把准确地推动至预定挡位,以避免损坏变速箱;但由于挡把在空挡位置时没有定位装置,所以驾驶员无法清晰的感受到挡把运动至何处时处在空挡位置,尤其对于重载车辆,推动挡把所需的力较大,驾驶员更无法清洗地感受到空挡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操纵机构。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变速箱。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纵机构,用于变速箱,操纵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换挡轴、换挡拨块、定位杆和弹性件;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孔;第一换挡轴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换挡拨块套设于第一换挡轴上,换挡拨块的周向上设置有凹槽;定位杆设置于定位孔内,定位杆的一端与换挡拨块相接触;弹性件一端卡接于定位杆上,另一端卡接于第一壳体上;其中,挡位为空挡时,定位杆的一端嵌于凹槽内。本技术所提供的操纵机构,定位杆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定位孔内,定位杆可沿定位孔的轴线滑动,定位杆在受到弹性件所施加的推力作用下,定位杆的一端始终与换挡拨块的表面相接触;换挡拨块套设于第一换挡轴上,随第一换挡轴的转动而转动,在驾驶员执行换挡操作时,第一换挡轴转动,换挡拨块与定位杆相对滑动;当需要将挡位切换至空挡时,换挡拨块的凹槽向定位杆运动,当定位杆的端部与凹槽的侧壁相接触时,换挡拨块受到一个驱动换挡拨块继续转动的切向力,直至定位杆的端部与凹槽的底壁接触,或定位杆的端部同时与凹槽两侧的侧壁相接触,该切向力消失;这也就是说,即使驾驶员未准确地将挡把推动至空挡位置,定位杆也会驱动换挡拨块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换挡轴运动至空挡位置,确保换挡位置的准确性,并且当驾驶员推动挡把至空挡位置后,可准确地感受到空挡位置,避免驾驶员继续推动挡把,提升驾驶员的换挡手感;由于换挡位置准确,降低了变速箱损坏的概率,延长了变速箱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凹槽的内壁呈球面,或呈喇叭状。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操纵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包括副箱,副箱包括第二换挡轴,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柱销孔,柱销孔与定位孔相连通,操纵机构还包括双H阀和柱销;双H阀安装于第一壳体上,双H阀包括推杆;柱销设置于柱销孔内,柱销的一端与推杆相连接,柱销的另一端与第二换挡轴相连接,以驱动第二换挡轴运动;其中,挡位为行驶挡时,定位杆的一端位于凹槽的侧方,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柱销相卡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多挡位变速箱包括主箱和副箱,主箱由驾驶员手动控制第一换挡轴实现换挡,副箱由驾驶员控制双H阀,进而通过柱销驱动第二换挡轴换挡。在驾驶员将挡位更换为行进挡或倒挡时(即非空挡状态),换挡拨块推动定位杆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使得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柱销相卡接,以使柱销无法运动,确保副箱无法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换挡,避免副箱内的零部件损坏,延长变速箱的使用寿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定位杆上设置有阶梯台,第一壳体包括本体和盖体;定位孔设置于本体上;盖体扣合于定位孔的一端,与本体相连接,柱销孔设置于盖体上,弹性件卡接于阶梯台与盖体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柱销插接于柱销孔内,可相对盖体滑动,进而实现对第二换挡轴的驱动,盖体扣合于本体上,进而将定位杆限位与定位孔内。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柱销的轴线与定位杆的轴线相垂直。在该技术方案中,柱销的轴线与定位杆的轴线相垂直,在变速箱处于行进挡时,定位杆的端部与柱销紧密接触,使得定位杆对柱销的限位更加稳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操纵机构还包括换挡拨头、选挡轴和驱动板;换挡拨头套设于第一换挡轴上,可沿第一换挡轴的轴线方向滑动;选挡轴安装于第一壳体内;驱动板的一端与选挡轴相连接,驱动板的另一端与换挡拨头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换挡拨头套设于第一换挡轴上,换挡拨头与变速箱的拨叉相连接,当第一换挡轴转动时,换挡拨头摆动,进而带动同步器运动至与齿轮组相连接的位置;选挡轴的轴线与第一换挡轴的轴线垂直,选挡轴转动时,驱动板摆动,进而带动换挡拨头沿第一换挡轴的轴线方向滑动,使得换挡拨头运动至所需要的挡位处,再带动与该挡位对应的同步器运动,实现最终的换挡。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操纵机构还包括:选挡臂和换挡臂;选挡臂与选挡轴相连接;换挡臂与第一换挡轴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换挡臂与第一换挡轴相连接,选挡臂与选挡轴相连接,换挡臂和选挡臂均通过拉绳与驾驶室内的挡把连接,驾驶员在推动挡把时,带动选挡臂和换挡臂运动,进而驱动选挡轴和第一换挡轴运动,实现对变速箱的挡位的更换。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操纵机构,因此,该变速箱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操纵机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速箱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第二壳体、输出轴、同步器和多组齿轮组;输出轴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同步器设置于输出轴上;多组齿轮组套设于输出轴上,位于同步器的两侧。在该技术方案中,同步器在输出轴上滑动,与不同齿轮组相连接,进而实现换挡,齿轮组带动同步器转动,同步器带动输出轴转动,进而将动力传递至车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连杆和拨叉;连杆的一端与换挡拨头相接触;拨叉的一端与连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拨叉的另一端与同步器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操纵机构驱动拨叉,拨叉带动同步器在输出轴上滑动。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变速箱,因此,该车辆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变速箱的全部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操纵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操纵机构沿A-A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操纵机构剖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机构剖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操纵机构1,第一壳体11,本体112,盖体114,第一换挡轴12,换挡拨块13,定位杆14,弹性件15,双H阀16,柱销17,换挡拨头181,选挡轴182,驱动板183,选挡臂184,换挡臂185。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纵机构,用于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机构包括:/n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孔;/n第一换挡轴,所述第一换挡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n换挡拨块,所述换挡拨块套设于所述第一换挡轴上,所述换挡拨块的周向上设置有凹槽;/n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换挡拨块相接触;/n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卡接于所述定位杆上,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n其中,挡位为空挡时,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嵌于所述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纵机构,用于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机构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孔;
第一换挡轴,所述第一换挡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换挡拨块,所述换挡拨块套设于所述第一换挡轴上,所述换挡拨块的周向上设置有凹槽;
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换挡拨块相接触;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卡接于所述定位杆上,另一端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其中,挡位为空挡时,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嵌于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包括副箱,所述副箱包括第二换挡轴,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柱销孔,所述柱销孔与所述定位孔相连通,所述操纵机构还包括:
双H阀,所述双H阀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双H阀包括推杆;
柱销,所述柱销设置于所述柱销孔内,所述柱销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相连接,所述柱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挡轴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换挡轴运动;
其中,挡位为行驶挡时,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的侧方,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柱销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阶梯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本体,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盖体,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定位孔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所述柱销孔设置于所述盖体上,所述弹性件卡接于所述阶梯台与所述盖体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兵黄轶明张秋贵汪猛刘立东倪跃锋俞方章建辉陆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