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99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涉及伺服驱动器领域,包括正面板、前固定板、后固定组件、风机盖板、铝底座和两个侧板,后固定组件包括后固定板和接地块,铝底座包括铝底板和散热器,两个侧板对称卡接于铝底板上表面的两侧,正面板卡接于两个侧板的上端,使得正面板、侧板和铝底板安装拆卸简便,使得伺服驱动器在装配过程中更加方便;前固定板通过螺钉分别与正面板、侧板、散热器和铝底板连接,后固定板通过螺钉与正面板连接,风机盖板通过螺钉分别与侧板、散热器和铝底板连接,由此组成电路板的安装腔体,卡扣连接和螺钉连接的合理使用,使得既方便整体的装配,又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伺服驱动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
技术介绍
伺服驱动器是用来控制伺服电机的一种控制器,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求伺服驱动器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而且要求其外观美观、坚固耐用、性价比高等物理性能。伺服驱动器一般包括外壳及固定在外壳内的PCB板件、电气元件、内置结构件等。现有的大功率伺服驱动器外壳有些成型简单但相对笨重,有些轻便,但是成型工序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既方便整体的装配,又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包括正面板、前固定板、后固定组件、风机盖板、铝底座和两个侧板,所述后固定组件包括后固定板和接地块,所述后固定板和所述接地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铝底座包括铝底板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铝底板上表面,两个所述侧板对称卡接于所述铝底板上表面的两侧,所述散热器设置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正面板卡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上端,所述前固定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前端以及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正面板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铝底板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中部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后固定组件和所述风机盖板均设置于两个侧板的后端,且所述后固定组件位于所述风机盖板的上方,所述后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正面板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后端以及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铝底板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中部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器连接。优选地,所述前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和所述风机盖板均采用覆铝锌板制成,所述正面板和所述侧板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优选地,各所述侧板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卡脚,所述铝底板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脚结构相匹配且一一对应的限位孔,一个所述限位卡脚可伸入一个所述限位孔进行限位。优选地,所述正面板前后边缘的中间部位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设置有矩形卡扣,所述前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与所述正面板前边缘的所述矩形卡扣结构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所述后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与所述正面板后边缘的所述矩形卡扣结构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正面板前后边缘的两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设置有带有方形螺母的第一连接片,所述前固定板上与所述正面板前边缘的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前固定板通过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固定于所述正面板前端;所述后固定板上与所述正面板后边缘的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后固定板通过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固定于所述正面板后端。优选地,所述侧板前端向内延伸设置有带有圆孔的第二连接片,所述散热器上边沿的前端设置有三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前固定板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三固定孔,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三固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连接片上的圆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前固定板两侧通过第三螺钉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第三固定孔、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圆孔以及所述散热器两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于所述侧板和所述散热器的前端,所述前固定板中间位置通过第四螺钉穿过中部的所述第三固定孔及所述散热器中部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前端。优选地,所述侧板后端向内延伸设置有带有圆孔的第三连接片,所述散热器上边沿的后端设置有三个第二螺纹孔,所述风机盖板上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四固定孔,两侧的两个所述第四固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连接片上的圆孔位置相对应,所述风机盖板两侧通过第五螺钉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第四固定孔、两个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圆孔以及所述散热器两侧的所述第二螺纹孔固定于所述侧板和所述散热器的后端,所述风机盖板中间位置通过第六螺钉穿过中部的所述第四固定孔及所述散热器中部的所述第二螺纹孔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后端。优选地,所述前固定板底部边缘两端各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铝底板相贴合的带有U形开孔的第四连接片,所述风机盖板底部边缘两端各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铝底板相贴合的带有U形开孔的第五连接片,所述散热器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第三螺纹孔,所述铝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一一对应的第五固定孔,所述铝底板前端通过第七螺钉穿过所述第五固定孔、所述第四连接片的U形开孔及所述散热器前端的所述第三螺纹孔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板和所述散热器底部的前端,所述铝底板中部通过第八螺钉穿过所述第五固定孔及所述散热器中部的所述第三螺纹孔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底部的中间,所述铝底板后端通过第九螺钉穿过所述第五固定孔、所述第五连接片的U形开孔及所述散热器后端的所述第三螺纹孔固定于所述风机盖板和所述散热器底部的后端;所述第七螺钉、所述第八螺钉和所述第九螺钉均采用沉头螺钉,所述第五固定孔为孔径由外向内逐渐减小的锥形孔。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相贴合的部位、所述散热器后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片相贴合的部位以及所述散热器底部与所述第四连接片和所述第五连接片相贴合的部位均设置有方形凹槽。优选地,所述前固定板的上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孔,所述前固定板的下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所述后固定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散热孔,所述风机盖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四散热孔。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包括正面板、前固定板、后固定组件、风机盖板、铝底座和两个侧板,后固定组件包括后固定板和接地块,铝底座包括铝底板和散热器,两个侧板对称卡接于铝底板上表面的两侧,正面板卡接于两个侧板的上端,使得正面板、侧板和铝底板安装拆卸简便,使得伺服驱动器在装配过程中更加方便;前固定板通过螺钉分别与正面板、侧板、散热器和铝底板连接,后固定板通过螺钉与正面板连接,风机盖板通过螺钉分别与侧板、散热器和铝底板连接,由此组成电路板的安装腔体,卡扣连接和螺钉连接的合理使用,使得既方便整体的装配,又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前固定板拆分之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后固定组件和风机盖板拆分之后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铝底板拆分之后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正面板;11、第一连接片;111、方形螺母;12、矩形卡扣;2、侧板;21、限位卡脚;22、第二连接片;23、第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板、前固定板、后固定组件、风机盖板、铝底座和两个侧板,所述后固定组件包括后固定板和接地块,所述后固定板和所述接地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铝底座包括铝底板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铝底板上表面,两个所述侧板对称卡接于所述铝底板上表面的两侧,所述散热器设置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正面板卡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上端,所述前固定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前端以及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正面板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铝底板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中部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后固定组件和所述风机盖板均设置于两个侧板的后端,且所述后固定组件位于所述风机盖板的上方,所述后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正面板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后端以及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铝底板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中部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板、前固定板、后固定组件、风机盖板、铝底座和两个侧板,所述后固定组件包括后固定板和接地块,所述后固定板和所述接地块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铝底座包括铝底板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铝底板上表面,两个所述侧板对称卡接于所述铝底板上表面的两侧,所述散热器设置于两个侧板之间,所述正面板卡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上端,所述前固定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前端以及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正面板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铝底板连接,所述前固定板的中部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后固定组件和所述风机盖板均设置于两个侧板的后端,且所述后固定组件位于所述风机盖板的上方,所述后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正面板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后端以及所述散热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下端通过螺钉与所述铝底板连接,所述风机盖板的中部通过螺钉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和所述风机盖板均采用覆铝锌板制成,所述正面板和所述侧板均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板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卡脚,所述铝底板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卡脚结构相匹配且一一对应的限位孔,一个所述限位卡脚可伸入一个所述限位孔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前后边缘的中间部位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设置有矩形卡扣,所述前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矩形孔,所述第一矩形孔与所述正面板前边缘的所述矩形卡扣结构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所述后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与所述正面板后边缘的所述矩形卡扣结构相匹配且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前后边缘的两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设置有带有方形螺母的第一连接片,所述前固定板上与所述正面板前边缘的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前固定板通过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固定于所述正面板前端;所述后固定板上与所述正面板后边缘的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后固定板通过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所述方形螺母固定于所述正面板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功率智能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前端向内延伸设置有带有圆孔的第二连接片,所述散热器上边沿的前端设置有三个第一螺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红刘波汤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