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振动板以及发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94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振动板以及发声装置。其中,所述补强部包括至少一层纤维预浸料层,所述纤维预浸料层采用将单向长纤维基材层与无纺布层共同浸渍在热固性树脂胶液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无纺布层为表层,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为能增强材料的各向强度,并同步增加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振动板以及发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振动板以及发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声产品层出不穷。发声装置作为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能量转换器,是电声产品中不可缺少的器件。如今,发声装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VR设备、AR设备、智能手表以及智能穿戴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电子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发声装置的结构一般为:包括有磁路系统、振动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有振动板以及音圈。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智能穿戴等的不断迭代升级,对于应用于这些终端电子设备内的发声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发声装置中的振动系统,尤其是其中的振动板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纤维预浸料具有高模量、低面密度等特点。当将其用于制作发声装置内的振动板时,能很好的展现声音的高频特性。但是,由纤维预浸料复合制备的复合材料各向性能差异大,韧性差,还非常容易出现纤维裸露、干丝、劈裂等外观不良的现象,这些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在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改善方案为:在纤维预浸料表面增设或者涂覆树脂增韧层,用以改善其韧性差等性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上述方案易造成产品其它性能下降,还存在改善韧性等效果不明显、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增加等诸多缺陷。以上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纤维预浸料在振动板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振动板以及发声装置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包括至少一层纤维预浸料层,所述纤维预浸料层采用将单向长纤维基材层与无纺布层共同浸渍在热固性树脂胶液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无纺布层为表层,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可选地,所述纤维预浸料层的厚度为0.015-0.05mm,所述纤维预浸料层的面密度为26g-60g/m2。可选地,所述纤维预浸料层包括1-5层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包括单向延伸的长纤维,所述至少一层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长纤维沿相同的延伸方向排布。可选地,所述的补强部,还包括芯层;所述纤维预浸料层为多层,所述纤维预浸料层被分别设置在所述芯层的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纤维预浸料层与位于所述下侧的纤维预浸料层相对于所述芯层呈对称布置。可选地,所述芯层的材质为PMI发泡材料、PI发泡材料、聚酯类发泡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芯层的厚度为0.06-0.25mm。可选地,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材质为碳纤维材料、硼纤维材料、玄武岩纤维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无纺布层的材质为碳纤维材料、硼纤维材料、芳纶纤维材料、聚酯纤维材料、热塑性纤维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可选地,所述热固性树脂胶液为环氧类树脂胶液或者不饱和聚酯类树脂胶液。可选地,所述补强部通过模压成型或者真空袋成型制作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板。所述振动板包括振膜,以及如上所述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中心部。可选地,所述振膜采用工程塑料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胶膜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作而成;所述补强部被粘接在所述振膜的中心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振动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在制作材料方面进行了改进,引入了无纺布材料。无纺布材料具有极低的面密度以及高孔隙度的特点,在材料成型时可以促进树脂流动,能增强材料的各向强度并同步增加韧性,进而有助于改善FR高频的尖峰,改善RB。并且,无纺布材料的加入还能有效改善成型材料外观,避免出现长纤维裸露、干丝、劈裂等外观不良的现象,能够提升良品率。本专利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纤维预浸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纤维预浸料层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纤维预浸料层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强部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强部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强部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强部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第五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强部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9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强部与常规材料补强部的FR性能曲线对比图谱。图10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补强部与常规材料补强部的RB性能曲线对比图谱。附图标记说明:1-纤维预浸料层,11-单向长纤维基材层,12-无纺布层,2-芯层,3-热固性树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对于补强部的形状、尺寸等不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补强部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设定。所述补强部例如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形状,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依据实际需求制成平面或者球面等不同的形状,之后可将其直接应用在振动板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如图1-图3所示,所述补强部包括至少一层纤维预浸料层1。所述纤维预浸料层采用将单向长纤维基材层与无纺布层共同浸渍在热固性树脂胶液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无纺布层为表层,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在制作材料方面进行了改良,特别地在制作材料中引入了无纺布材料。具体地,将单向长纤维基材层11作为里层,并在单向长纤维基材层1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无纺布层12。其中,作为表层的无纺布材料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包括至少一层纤维预浸料层,所述纤维预浸料层采用将单向长纤维基材层与无纺布层共同浸渍在热固性树脂胶液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无纺布层为表层,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部包括至少一层纤维预浸料层,所述纤维预浸料层采用将单向长纤维基材层与无纺布层共同浸渍在热固性树脂胶液中制备而成,其中,所述无纺布层为表层,所述无纺布层位于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预浸料层的厚度为0.015-0.05mm,所述纤维预浸料层的面密度为26g-6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预浸料层包括1-5层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
所述单向长纤维基材层包括单向延伸的长纤维,所述至少一层单向长纤维基材层的长纤维沿相同的延伸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层;
所述纤维预浸料层为多层,所述纤维预浸料层被分别设置在所述芯层的上、下两侧,位于上侧的纤维预浸料层与位于所述下侧的纤维预浸料层相对于所述芯层呈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的材质为PMI发泡材料、PI发泡材料、聚酯类发泡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宗东李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