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2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加铺层、路面和牵拉机构,所述路基的底部设有碎石层,且碎石层的顶端浇筑有水泥混凝土基层,所述路基的顶端固定有加铺层,且加铺层的中部设有沥青橡胶砂浆层,并且沥青橡胶砂浆层的顶端覆盖有木质素纤维层,所述加铺层的顶端铺设有路面,且路面的内部设有沥青混凝土层,并且沥青混凝土层的底端通过防水粘结层与木质素纤维层相互粘连,所述路基的顶部设有牵拉机构,且牵拉机构的顶部贯穿加铺层并延伸至路面的底部。该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不仅避免了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发生脱层,减少了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内部积水,而且延长了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
,具体为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其中,新型的混凝土路面结构以其施工便捷、结构稳定以及耐久性高等特点逐渐代替过去的水泥路或柏油路。但现有的混凝土路面结构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由于混凝土路面结构多采用多重浇筑的结构,当其内部粘结不牢或牵拉性能不足时,容易在车辆荷载作用产生脱层情况,从而影响该路面使用时的相对稳定;2、与过去的路面结构相比,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抗侵蚀能力更强,但依旧缺乏高效的引流机构,因而依旧存在一定的内部积水现象,长此以往,仍会对该混凝土路面结构造成破坏;3、一般的混凝土路面结构相对简单,且缺乏有效的减震降噪与固化功能,因而其实际使用寿命依旧少于预期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装置的产生脱层导致稳定性下降、缺乏高效引流结构以及使用寿命缺乏保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加铺层、路面和牵拉机构,所述路基的底部设有碎石层,且碎石层的顶端浇筑有水泥混凝土基层,所述路基的顶端固定有加铺层,且加铺层的中部设有沥青橡胶砂浆层,并且沥青橡胶砂浆层的顶端覆盖有木质素纤维层,所述加铺层的顶端铺设有路面,且路面的内部设有沥青混凝土层,并且沥青混凝土层的底端通过防水粘结层与木质素纤维层相互粘连,所述路基的顶部设有牵拉机构,且牵拉机构的顶部贯穿加铺层并延伸至路面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加铺层的底部设有油毡疏水层,且油毡疏水层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沥青橡胶砂浆层和水泥混凝土基层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路面顶部的两侧皆镶嵌有条形滤网,同时条形滤网的底端皆等间距安装有导流管,而且导流管的底端皆延伸至加铺层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牵拉机构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主筋、辅筋以及U形锚筋,路基的内部等间距铺设有主筋,主筋的顶部等间距焊接有辅筋,主筋与辅筋之间皆相互垂直,路面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U形锚筋,U形锚筋的底端皆贯穿加铺层并与辅筋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沥青橡胶砂浆层与油毡疏水层之间的两侧皆等间距铺设有渗水层,且渗水层的两侧皆延伸至加铺层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水泥混凝土基层与碎石层之间等间距铺设有高阻尼隔音毡,且高阻尼隔音毡的顶部皆与辅筋和主筋的底部相互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不仅避免了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发生脱层,减少了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内部积水,而且延长了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1、通过在沥青混凝土层与木质素纤维层之间设防水粘结层,并通过在路基的顶部设牵拉机构,牵拉机构的内部设主筋、辅筋以及U形锚筋,实现了混凝土路面结构内部粘结牢固与全面牵拉的功能,从而避免了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发生脱层;2、通过在路面内部的两侧设条形滤网与导流管,并通过在加铺层的底部设油毡疏水层,沥青橡胶砂浆层与油毡疏水层之间铺设渗水层,实现了混凝土路面结构高效引流的功能,从而减少了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内部积水;3、通过在路基的内部设碎石层、水泥混凝土基层以及高阻尼隔音毡,并通过在加铺层的内部设沥青橡胶砂浆层、木质素纤维层,路面的内部设沥青混凝土层,实现了混凝土路面结构多重强化与固化的功能,从而延长了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牵拉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路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加铺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路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基;2、加铺层;3、路面;4、条形滤网;5、导流管;6、牵拉机构;601、U形锚筋;602、辅筋;603、主筋;7、沥青混凝土层;8、防水粘结层;9、木质素纤维层;10、沥青橡胶砂浆层;11、渗水层;12、油毡疏水层;13、水泥混凝土基层;14、高阻尼隔音毡;15、碎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加铺层2、路面3和牵拉机构6,路基1的底部设有碎石层15,且碎石层15的顶端浇筑有水泥混凝土基层13,路基1的顶端固定有加铺层2,且加铺层2的中部设有沥青橡胶砂浆层10,并且沥青橡胶砂浆层10的顶端覆盖有木质素纤维层9,加铺层2的顶端铺设有路面3,且路面3的内部设有沥青混凝土层7,并且沥青混凝土层7的底端通过防水粘结层8与木质素纤维层9相互粘连,路基1的顶部设有牵拉机构6,且牵拉机构6的顶部贯穿加铺层2并延伸至路面3的底部。如图4中加铺层2的底部设有油毡疏水层12,且油毡疏水层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沥青橡胶砂浆层10和水泥混凝土基层13固定连接,用于隔绝雨水的进一步渗透,避免路基1被破坏。如图3中路面3顶部的两侧皆镶嵌有条形滤网4,同时条形滤网4的底端皆等间距安装有导流管5,而且导流管5的底端皆延伸至加铺层2的底部,用于引导路面3上的雨水快速流出。如图1中牵拉机构6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主筋603、辅筋602以及U形锚筋601,路基1的内部等间距铺设有主筋603,主筋603的顶部等间距焊接有辅筋602,主筋603与辅筋602之间皆相互垂直,路面3的底部等间距固定有U形锚筋601,U形锚筋601的底端皆贯穿加铺层2并与辅筋602的顶端固定连接。使用时,主筋603与辅筋602相互垂直,呈现网状结构,在强化路基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作为U形锚筋601的基体,而U形锚筋601则与加铺层2和路面3固定连接,通过该全面的牵拉模式避免各个层次之间的偏移,从而有效保障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相对稳定。如图4中沥青橡胶砂浆层10与油毡疏水层12之间的两侧皆等间距铺设有渗水层11,且渗水层11的两侧皆延伸至加铺层2的外部,便于雨水向外渗透。如图5中水泥混凝土基层13与碎石层15之间等间距铺设有高阻尼隔音毡14,且高阻尼隔音毡14的顶部皆与辅筋602和主筋603的底部相互接触,用于减震降噪,避免路基1的内部由于震动过强导致结构紊乱。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完成路基1的浇筑,并在路基1的顶部镶嵌牵拉机构6,然后根据牵拉机构6的相对高度,依次完成加铺层2与路面3的铺设,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路基1、加铺层2以及路面3之间皆通过牵拉机构6内部的U形锚筋601相互串联,并通过主筋603与辅筋602所组成的网状结构加以强化,再配合防水粘结层8,使混凝土路面结构持续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该混凝土路面结构因粘结不牢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加铺层(2)、路面(3)和牵拉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的底部设有碎石层(15),且碎石层(15)的顶端浇筑有水泥混凝土基层(13),所述路基(1)的顶端固定有加铺层(2),且加铺层(2)的中部设有沥青橡胶砂浆层(10),并且沥青橡胶砂浆层(10)的顶端覆盖有木质素纤维层(9),所述加铺层(2)的顶端铺设有路面(3),且路面(3)的内部设有沥青混凝土层(7),并且沥青混凝土层(7)的底端通过防水粘结层(8)与木质素纤维层(9)相互粘连,所述路基(1)的顶部设有牵拉机构(6),且牵拉机构(6)的顶部贯穿加铺层(2)并延伸至路面(3)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加铺层(2)、路面(3)和牵拉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的底部设有碎石层(15),且碎石层(15)的顶端浇筑有水泥混凝土基层(13),所述路基(1)的顶端固定有加铺层(2),且加铺层(2)的中部设有沥青橡胶砂浆层(10),并且沥青橡胶砂浆层(10)的顶端覆盖有木质素纤维层(9),所述加铺层(2)的顶端铺设有路面(3),且路面(3)的内部设有沥青混凝土层(7),并且沥青混凝土层(7)的底端通过防水粘结层(8)与木质素纤维层(9)相互粘连,所述路基(1)的顶部设有牵拉机构(6),且牵拉机构(6)的顶部贯穿加铺层(2)并延伸至路面(3)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铺层(2)的底部设有油毡疏水层(12),且油毡疏水层(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沥青橡胶砂浆层(10)和水泥混凝土基层(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3)顶部的两侧皆镶嵌有条形滤网(4),同时条形滤网(4)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勤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