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35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该应变计包括:应变计本体和安装座部件;所述应变计本体包括:保护套管、导线、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套设于保护套管,导线设置于保护管外与电子组件连接;保护套管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安装座部件,安装座部件依次包括端座和受力柄,所述受力柄与带肋钢筋接触的端部设置与钢筋柱体相适应的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若干个用于与直肋咬合的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不但考虑到了带肋钢筋的形状、斜肋的倾斜角度、直肋的存在、钢筋的方向,而且考虑到安装混凝土应变计过程中的安装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极大程度的减小由于安装问题而造成的误差,同时减小了在施工监控中的安装难度。

An improved embedded concrete strain ga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结构应力监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
技术介绍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作为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桥梁的建设中,大桥特大桥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大桥特大桥的施工安全及顺利合龙、符合设计线形,施工监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监控中,应力监测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应力监测的准确性与监测的仪器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在施工监控中采用的传统的混凝土应变计与现场实际情况有较多的问题。传统混凝土应变计将被测结构体的钢筋考虑为光圆钢筋,而实际施工监控中的受力纵筋为带肋钢筋,就存在带肋钢筋和传统的混凝土应变计接触仅仅是点对点的接触,无法保证带肋钢筋与混凝土应变计较好的粘合,传递实际的变形,同时,混凝土应变计的受力柄的厚度针对于带肋钢筋的斜肋与水平方向的距离较大,导致受力柄作用在带肋钢筋的斜肋上,而不是理想的斜肋之间;考虑到施工监控的实际操作环境,混凝土应变计的安装并不是理想的固定在受力纵筋的正下方,以及扎丝的方向不是理想的垂直于混凝土应变计,同时容易出现扎丝滑动,导致部分扎丝跳出端座,绑扎在套管上,造成混凝土应变计读数误差;同时,由于施工监控的实际操作环境狭小,导致单人安装混凝土应变计较为困难,以及混凝土应变计当仅固定好一端端座后,容易造成另一端端座作用位置并不是受力纵筋的正下方,造成后面所测变形并不是理想的变形,出现不合理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包括:应变计本体和安装座部件;所述应变计本体包括:保护套管、导线、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套设于保护套管,导线设置于保护管外与电子组件连接;保护套管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安装座部件,安装座部件依次包括端座和受力柄,所述受力柄与带肋钢筋接触的端部设置与钢筋柱体相适应的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若干个用于与直肋咬合的凹槽。按上述方案,所述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的凹槽为尺寸大小略大于直肋尺寸的凹槽。按上述方案,所述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的凹槽为磁力材料凹槽。按上述方案,所述受力柄倾斜角度与带肋钢筋斜肋倾斜角度相同。按上述方案,所述端座中部设置有用于绑扎及固定扎丝的凹槽。按上述方案,所述端座内侧设置用于绑扎扎丝限位的内侧板。按上述方案,所述端座覆盖保护套管端部的开口设置,保护套管两端的座体分别与保护套管内的振弦的两端连接并拉紧振弦。按上述方案,所述电子组件为电磁线圈。按上述方案,所述振弦沿保护套管的中心轴设置于保护套管的内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传统混凝土应变计的基础上,考虑施工监控实际操作环境等条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主要对受力柄及端座进行了改进,受力的倾斜角度设置为带肋钢筋斜肋的倾斜角度(60°),最大化受力柄的作用空间,确保受力柄作用在斜肋之间;根据带肋钢筋的形状及直肋的存在,将传统的圆装体的受力柄改进为一定深度的圆弧形的凹槽,同时在圆弧形凹槽下方设置三个大小略大于直肋尺寸的凹槽;在受力柄的凹槽处,采用一定厚度的磁力属性的材料,起着临时固定的作用;在端座理想的位置设置凹槽,提示扎丝绑扎的位置以及固定扎丝的作用;在端座与套管相交的位置,设置内侧板,防止扎丝滑动,作用在套管上。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带肋钢筋与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应变计受力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不同方向的带肋钢筋与受力柄结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它主要包括:受力柄1,端座2,端座内侧板3,套管4,电子组件5,导线6等几部分。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包括:应变计本体和安装座部件;所述应变计本体包括:保护套管4、导线6、电子组件5,电子组件套设于保护套管,导线设置于保护管外与电子组件连接;保护套管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安装座部件,安装座部件依次包括端座2和受力柄1;所述受力柄与带肋钢筋接触的端部设置与钢筋柱体相适应的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若干个用于与直肋相互咬合的凹槽,如图3和图4,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的凹槽为尺寸大小略大于直肋尺寸的凹槽。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的凹槽为磁力材料凹槽,受力柄倾斜角度与带肋钢筋斜肋倾斜角度相同,为60度。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如下:方面1:受力柄倾斜角度与带肋钢筋斜肋倾斜角度相同。首先将受力柄1的倾斜角度调整为与带肋钢筋的斜肋倾斜角度(60°)相同,解决传统混凝土应变计的受力柄1在带肋钢筋上往往出现作用在斜肋上,而不是斜肋之间的空间,同时传统混凝土应变计的受力柄作用在斜肋上容易出现滑动的现象;将受力柄1的倾斜角度调整为与带肋钢筋的斜肋倾斜角度相同,可以最大化受力的作用空间,确保受力柄1在安装时作用在带肋钢筋的斜肋上,同时两侧的的斜肋起到防止受力柄滑动的阻挡物。方面2:受力柄考虑钢筋圆形及直肋,设置圆弧形的凹槽,在圆弧形凹槽下方设置三个大小略大于直肋尺寸的凹槽。首先考虑到带肋钢筋的形状为圆形,同时直肋的存在;传统的混凝土应变计与带肋钢筋的接触为点对点的形式,这个接触形式较容易出现两者的错动,而导致出现测量数据的误差;因此考虑到带肋钢筋的形状及直肋的存在,在受力柄1设置一定的圆弧接触面,确保混凝土应变计与带肋钢筋的结合可靠,不易出现滑动的情况,同时考虑钢筋的方向以及直肋存在,在受力柄1的圆弧接触面的下方设置三个大小略大于直肋大小的凹槽,确保混凝土应变计与带肋钢筋的结合。设置三道考虑直肋的凹槽,解决带肋钢筋方向不同时,便于混凝土应变计的安装。方面3:受力柄凹槽采用一定厚度的磁力属性材料。如图3,在混凝土应变计的受力柄1凹槽采用一定厚度的磁力属性的材料,起着临时固定混凝土应变计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永久固定的装置;对于传统混凝土应变计的绑扎过程中的临时固定较为困难,当一端端座2被固定时,另一端端座2较容易偏离理想的固定位置;在受力柄1设置凹槽以及采用磁力属性的材料,便于混凝土应变计的固定在理想的位置以及在施工监控中狭小的空间单人安装混凝土应变计,解决了传统混凝土应变计临时固定的难题。方面4:端座设置一定宽度及深度的凹槽。在混凝土应变计的端座2合适的位置设置一定宽度及深度的凹槽,便于绑扎混凝土应变计,给予一个理想的位置,而不是传统混凝土应变计的端座光滑,让操作者不知道扎丝的绑扎位置,同时容易出现扎丝滑动的情况;当端座2理想的绑扎位置设置一定宽度以及深度的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变计本体和安装座部件;/n所述应变计本体包括:保护套管、导线、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套设于保护套管,导线设置于保护管外与电子组件连接;保护套管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安装座部件,安装座部件依次包括端座和受力柄,所述受力柄与带肋钢筋接触的端部设置与钢筋柱体相适应的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若干个用于与直肋咬合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变计本体和安装座部件;
所述应变计本体包括:保护套管、导线、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套设于保护套管,导线设置于保护管外与电子组件连接;保护套管两端均设置有一个安装座部件,安装座部件依次包括端座和受力柄,所述受力柄与带肋钢筋接触的端部设置与钢筋柱体相适应的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若干个用于与直肋咬合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的凹槽为尺寸大小略大于直肋尺寸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埋置式混凝土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凹槽表面设置的凹槽为磁力材料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俊涛冯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