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287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它包括落煤管、外壳、出口支管、顶盖及底盖。在落煤管上设置一个锥形内壁,沿锥形内壁螺旋分布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展开形状为三角形,使得分配箱的分配误差小于4%,比现有分配箱提高分配精度4倍多。(*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磨煤机的煤粉分配箱。煤粉分配箱是为锅炉或工业炉送风供煤的重要设备,主要是由锥形外壳、等角分布的出口支管、落煤管、顶盖及底盖组成。由于这种结构使得在落煤管和顶盖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区域内明显存在着煤粉的旋涡运动,造成了煤粉分配误差高达20%,且随着分配出口支管数的增加而更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分配精度较高的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落煤管、外壳、出口支管、顶盖及底盖;在落煤管上设置一个锥形内壁,其锥顶周边连接在出口支管的内侧,锥底连接于落煤管与底盖的交接处;锥形内壁上布置螺旋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展开形状为三角形。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有八个出口时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落煤管、2.外壳,3.底盖、4.顶盖、5.出口支管、6.锥形内壁、7.导流叶片。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落煤管(1)、外壳(2)、底盖(3)、顶盖(4)、出口支管(5),出口支管可以是6~8等偶数个;在落煤管(1)上设置一个锥形内壁(6),其锥顶周边连接在出口支管(5)的内侧,锥底连接于落煤管与底盖的交接处;沿锥形内壁(6)螺旋布置导流叶片(7),其螺旋角为35~55度,个数与出口支管(5)个数相同(图3给出的是有八个出口支管(5)和有八个导流叶片(7)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导流叶片的展开形状为三角形,其高度为分配箱高度的50%~70%,上端连接在相邻两个出口支管(5)之间,下部连接在锥形内壁(6)上。由于本技术设置了锥形内壁和导流叶片,消除了分配箱内的涡流区,煤粉气流可以流畅地流经分配箱;增强了煤粉分配箱外壁的贴壁效应,使得煤粉边流动边分配,达到了提高分配精度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它包括落煤管、外壳、出口支管、顶盖及底盖,其特征在于在落煤管上设置一个锥形内壁,沿锥形内壁螺旋布置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展开形状为三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其特征在于锥形内壁的锥顶和锥底的周边分别连接在出口支管的内侧和落煤管与底盖的交汇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其特征在于导流叶片的螺旋角为35~55度之间,其高度为分配箱高度的(50~70)%,上端连接在相邻两个出口之间,下端连接在锥形内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研制了一种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它包括落煤管、外壳、出口支管、顶盖及底盖。在落煤管上设置一个锥形内壁,沿锥形内壁螺旋分布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展开形状为三角形,使得分配箱的分配误差小于4%,比现有分配箱提高分配精度4倍多。文档编号F23D1/00GK2161822SQ9321742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刘应书, 徐信, 杨绍利, 徐宝生, 胡海明, 边军英 申请人:中国华北电力联合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流扩散式煤粉分配箱,它包括落煤管、外壳、出口支管、顶盖及底盖,其特征在于:在落煤管上设置一个锥形内壁,沿锥形内壁螺旋布置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展开形状为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应书徐信杨绍利徐宝生胡海明边军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北电力联合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