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器组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375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旋流器给料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旋流器组分配器,其包括分配柱筒和分配锥筒,分配锥筒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状,分配锥筒的上端与分配柱筒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分配柱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呈锥台状的给矿支管,每个给矿支管的宽端均与对应位置的分配柱筒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将给矿支管设置为锥台状,使将给矿支管宽端与分配柱筒的夹角呈钝角,大大减小了流体从分配柱筒进入给矿支管后产生紊流的概率,保证后续旋流器对流体入料的分级效率,也减小了流体对分配柱筒和给矿支管宽端固定处的磨损,延长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具有省力、高效、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旋流器给料装置
,是一种旋流器组分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旋流器的使用过程中,时常通过分配器给一组多个旋流器同时给料。常见的旋流器组分配器的给矿支管呈圆筒状并直接焊接在分配器侧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矿浆经由焊接部位从分配器主体内流入分配支管内,流体的流向骤然改变、流速突然增大,对焊接部位形成很大的冲刷力,导致该部位磨损严重;而且由于焊接部位呈直角,流体在此处方向发生急剧改变后,易产生紊流,对后续进入旋流器内的分级作业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现有旋流器组分配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分配支管和分配器主体的焊接部位易被磨损,旋流器组分配器使用寿命短,易产生紊流流体,影响旋流器的分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器组分配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旋流器组分配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分配支管和分配器主体的焊接部位易被磨损,旋流器组分配器使用寿命短,易产生紊流流体,影响旋流器的分级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旋流器组分配器,包括分配柱筒和分配锥筒,分配柱筒上端设有盖体,分配锥筒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状,分配锥筒的上端与分配柱筒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锥筒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给矿总管;在分配柱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呈锥台状的给矿支管,每个给矿支管的宽端均与对应位置的分配柱筒固定在一起,且每个给矿支管均与分配柱筒相通。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给矿支管的侧壁与轴线的夹角可在10°至22.5°之间。上述盖体外侧可通过法兰连接与分配柱筒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柱筒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与分配锥筒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锥筒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与给矿总管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上述每个给矿支管的窄端均可设有给矿直管,每个给矿直管的入料端均与对应的给矿支管的窄端固定在一起,每个给矿直管的出料端均固定有法兰凸缘盘;给矿总管的下端固定有法兰凸缘盘。上述盖体顶部可设有能对分配柱筒内部压力值进行监测的压力表。上述盖体顶部可间隔固定有呈左右对称的两个吊耳。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将给矿支管设置为锥台状,使将给矿支管宽端与分配柱筒的夹角呈钝角,大大减小了流体从分配柱筒进入给矿支管后产生紊流的概率,保证后续旋流器对流体入料的分级效率,也减小了流体对分配柱筒和给矿支管宽端固定处的磨损,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具有省力、高效、使用寿命长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分配柱筒,2为分配锥筒,3为盖体,4为给矿总管,5为给矿支管,6为给矿直管,7为法兰凸缘盘,8为吊耳,9为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旋流器组分配器包括分配柱筒1和分配锥筒2,分配柱筒1上端设有盖体3,分配锥筒2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状,分配锥筒2的上端与分配柱筒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锥筒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给矿总管4;在分配柱筒1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呈锥台状的给矿支管5,每个给矿支管5的宽端均与对应位置的分配柱筒1固定在一起,且每个给矿支管5均与分配柱筒1相通。在使用前,先将给矿总管4与流体泵的出料管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给矿支管5分别与旋流器的入料管连接在一起,最后打开流体泵即可实现应用本技术给旋流器组进行分配供料。由于给矿支管5呈锥台状,其宽端与分配柱筒1的夹角呈钝角,大大减小了流体从分配柱筒1进入给矿支管5后产生紊流的概率,保证后续旋流器对流体入料的分级效率,也减小了流体对分配柱筒1和给矿支管5宽端固定处的磨损,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旋流器组分配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给矿支管5的侧壁与轴线的夹角在10°至22.5°之间。给矿支管5和分配柱筒1可通过焊接等公知手段固定在一起,给矿支管5侧壁与轴线的夹角越大,流体经分配柱筒1进入给矿支管5时,对二者之间的固定位置的摩擦力越小,而且产生紊流的概率越小,但是如果夹角过大,将导致给矿支管5的窄端半径过小,影响对旋流器的供料;将给矿支管5的侧壁与轴线的夹角设置在10°至22.5°之间后,给矿支管5与分配柱筒1的夹角将位于100°至112.5之间,在保证给矿支管5的流体通过量的同时,也使得流体能够流畅地从分配柱筒1进入给矿支管5内,减小了其对给矿支管5和分配柱筒1固定位置的磨损。如附图1、2所示,盖体3外侧通过法兰连接与分配柱筒1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柱筒1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与分配锥筒2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锥筒2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与给矿总管4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将盖体3和分配柱筒1、分配柱筒1和分配锥筒2、分配锥筒2和给矿总管4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保证了本技术的机械密封性,而且便于将各个部件进行拆分,有利于本技术的使用和维护。如附图1、2所示,每个给矿支管5的窄端均设有给矿直管6,每个给矿直管6的入料端均与对应的给矿支管5的窄端固定在一起,每个给矿直管6的出料端均固定有法兰凸缘盘7;给矿总管4的下端固定有法兰凸缘盘7。给矿直管6可以通过焊接等公知手段与给矿支管5窄端进行固定,给矿直管6的设置,便于在本技术的出料端设置法兰凸缘盘7,以便与旋流器组进行连接;由于给矿支管5为减缩管,保证流体通过量的情况下,长度有限,在其窄端增设给矿直管6后,也便于在本技术的外周进行旋流器的布置;在给矿总管4的下端设置法兰凸缘盘7,便于将本技术与流体泵的出料管进行连接。如附图1、2所示,盖体3顶部设有能对分配柱筒1内部压力值进行监测的压力表9。压力表9的设置,便于作业人员对分配柱筒1内部的压力值进行实时监测,便于本技术的使用。如附图1、2所示,盖体3顶部间隔固定有呈左右对称的两个吊耳8。吊耳8的设置,便于在安装或维修时,对本技术进行起吊。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流器组分配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流器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配柱筒和分配锥筒,分配柱筒上端设有盖体,分配锥筒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状,分配锥筒的上端与分配柱筒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锥筒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给矿总管;在分配柱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呈锥台状的给矿支管,每个给矿支管的宽端均与对应位置的分配柱筒固定在一起,且每个给矿支管均与分配柱筒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器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配柱筒和分配锥筒,分配柱筒上端设有盖体,分配锥筒呈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状,分配锥筒的上端与分配柱筒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锥筒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给矿总管;在分配柱筒外侧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呈锥台状的给矿支管,每个给矿支管的宽端均与对应位置的分配柱筒固定在一起,且每个给矿支管均与分配柱筒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给矿支管的侧壁与轴线的夹角在10°至22.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流器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盖体外侧通过法兰连接与分配柱筒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柱筒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与分配锥筒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分配锥筒底端通过法兰连接与给矿总管顶端固定安装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流器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给矿支管的窄端均设有给矿直管,每个给矿直管的入料端均与对应的给矿支管的窄端固定在一起,每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嘉新田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赛克隆耐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