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的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222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的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抗滑桩,抗滑桩的下端埋设于边坡的坡体下方的路基内,多个抗滑桩沿边坡的坡脚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土工格室,土工格室埋设于相邻抗滑桩之间的坡体内,土工格室的一端向远离边坡坡面的坡体内延伸。该边坡的支护结构主要应用于土质路堑高边坡路段,采用抗滑桩与土工格室相结合的结构,抗滑桩能够确保边坡稳定,土工格室埋设于相邻抗滑桩之间的坡体内,起到加筋土重力式挡墙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抗滑桩之间的坡面进行绿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种结构有效地结合,克服了纯圬工支挡结构无法绿化的技术缺陷;土工格室的强度能够达到边坡支护的要求,且成本低。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的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边坡加固
,特别涉及一种边坡的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山区交通建设领域经常遇到土质路堑高边坡路段,这些地段地形陡峭,挖方边坡高度大,且易失稳滑移。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往往设置桩板墙或者桩间墙支挡结构进行支护。桩板墙组合支挡结构包括抗滑桩和挡土板,桩间墙组合支挡结构包括抗滑桩和桩间重力式挡土墙。上述传统的支挡结构存在一些缺点:(1)桩板墙、桩间墙均为单纯的圬工支挡结构,无法进行绿化,与周围自然环境反差较大,无法满足绿色生态要求;(2)挡土板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桩间挡土墙的材质为素混凝土,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的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土质路堑高边坡路段的传统桩板墙结构无法满足绿色生态要求且造价较高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的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下端埋设于边坡的坡体下方的路基内,多个所述抗滑桩沿所述边坡的坡脚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土工格室,所述土工格室埋设于相邻所述抗滑桩之间的所述坡体内,所述土工格室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边坡坡面的所述坡体内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土工格室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土工格室沿所述边坡的坡面延伸方向间隔埋设。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土工格室之间的纵向距离为0.5m~0.8m。进一步地,所述土工格室在所述坡体内水平埋设。进一步地,所述抗滑桩埋设于所述路基外的高度表示为L1,其值为小于或等于8m。进一步地,所述抗滑桩的横截面为方形,方形的长度表示为h,其值为2.25m~3.0m,方形的宽度表示为d,其值为2.0m~2.75m;和/或相邻所述抗滑桩的形心之间的距离为5m~8m。进一步地,所述边坡的支护结构还包括铺设于所述边坡的坡面上的植生挂网,所述植生挂网固定于所述坡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边坡的支护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植生挂网固定于所述坡面上,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土工格室靠近所述坡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坡体内。进一步地,所述边坡的支护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土工格室远离所述坡面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坡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土工格室的高度,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末端位于相邻所述土工格室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植生挂网为镀锌铁丝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边坡的支护结构,主要应用于土质路堑高边坡路段,采用抗滑桩与土工格室相结合的结构,抗滑桩能够确保边坡稳定,土工格室埋设于相邻抗滑桩之间的坡体内,起到加筋土重力式挡墙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抗滑桩之间的坡面进行绿化。本专利技术将两种结构有效地结合,克服了纯圬工支挡结构无法绿化的技术缺陷;土工格室的强度能够达到边坡支护的要求,且与现有技术中桩板墙组合支挡结构使用的挡土板、桩间墙组合支挡结构使用的挡土墙相比,成本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的支护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的支护结构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的支护结构中土工格室与植生挂网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边坡的支护结构中排水孔布设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边坡;11、坡体;12、坡面;13、排水孔;20、路基面;30、抗滑桩;40、土工格室;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50、植生挂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顺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坡的支护结构,其包括:多个抗滑桩30,抗滑桩30的下端埋设于边坡10的坡体11下方的路基内,多个抗滑桩30沿边坡10的坡脚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土工格室40,土工格室40埋设于相邻抗滑桩30之间的坡体11内,土工格室40的一端向远离边坡坡面12的坡体11内延伸。上述边坡的支护结构用于土质路堑高边坡地段。本申请实施例的边坡10的支护结构能够解决土质路堑高边坡路段上传统支挡结构无法满足绿色生态要求且造价较高的技术问题。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边坡10为坡体11与坡面12的总称。抗滑桩30一部分埋设于坡体11下方的路基内,即埋设于稳定地层,位于路基面20以下;另一部分位于路基的上方。多个抗滑桩30一般沿边坡10的坡脚线延伸方向设置。为了增强抗滑桩30对边坡10的稳定作用,一般位于路基上方的抗滑桩30的一部分埋设于坡体11内。具体地,抗滑桩30采用不低于C35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具体结构的尺寸由检算确定。可以理解地,土工格室40埋设于坡体11的内部,本申请实施例中土工格室40整体均位于坡体11内。土工格室40的一端靠近坡面12设置,另一端向坡体11的内部即远离坡面12的方向延伸,且与坡面12成角度设置。土工格室40可以为1个或者多个,多个土工格室40分层铺设于坡体11内部。土工格室40起到加筋土挡墙的作用。具体地,土工格室40的材质为在塑料片材中加入低伸长率的钢丝、纤维等筋材,再通过插件或扣件等连接而成。土工格室40展开后为呈蜂窝状的立体网格。土工格室40的高度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规格。按高度一般土工格室可分为5cm、8cm、10cm、15cm、20cm等几个规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坡10的支护结构,主要应用于土质路堑高边坡路段,采用抗滑桩30与土工格室40相结合的结构,抗滑桩30能够确保边坡10稳定,土工格室40埋设于相邻抗滑桩30之间的坡体11内,起到加筋土挡墙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抗滑桩30之间的坡面12进行绿化。本申请将两种结构有效地结合,克服了纯圬工支挡结构无法绿化的技术缺陷;土工格室40的强度能够达到边坡10支护的要求,且与现有技术中桩板墙组合支挡结构使用的挡土板、桩间墙组合支挡结构使用的挡土墙相比,成本降低。本申请用柔性的土工格室40结构代替刚性的桩间板,减少了大量的圬工结构,充分利用抗滑桩30自身形成的土拱效应,经济效益显著。在一些实施例中,土工格室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土工格室40沿边坡10的坡面12延伸方向间隔埋设。多个土工格室40分层埋入至坡体11的内部。在坡面12的延伸方向上,多个土工格室40间隔设置,即土工格室40之间在坡面12上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提高抗滑桩30之间边坡10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土工格室40之间的坡面12上可以实现绿化的目的。进一步地,相邻土工格室40之间的纵向距离为0.5m~0.8m。相邻土工格室40之间的纵向距离过大,则对边坡10的加强作用不够,距离过小又会使土工格室40的埋设数量增多,增加施工难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的支护结构包括:/n多个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下端埋设于边坡的坡体下方的路基内,多个所述抗滑桩沿所述边坡的坡脚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n土工格室,所述土工格室埋设于相邻所述抗滑桩之间的所述坡体内,所述土工格室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边坡坡面的所述坡体内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的支护结构包括:
多个抗滑桩,所述抗滑桩的下端埋设于边坡的坡体下方的路基内,多个所述抗滑桩沿所述边坡的坡脚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土工格室,所述土工格室埋设于相邻所述抗滑桩之间的所述坡体内,所述土工格室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边坡坡面的所述坡体内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室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土工格室沿所述边坡的坡面延伸方向间隔埋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土工格室之间的纵向距离为0.5m~0.8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室在所述坡体内水平埋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埋设于所述路基外的高度表示为L1,其值为小于或等于8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的横截面为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郭建湖周根郯李小和熊林敦介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