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6082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2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在泄洪影响范围内山体上的公路(1)内侧上部、外侧下部设置支护,包括第一混凝土贴坡(8)、挡墙(2)、第二混凝土贴坡(3)、贴坡齿槽(6)、护坦(7),第一混凝土贴坡(8)沿公路(1)内侧上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2)沿公路(1)外侧下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2)顶部与公路齐平,挡墙(2)下端连接第二混凝土贴坡(3),第二混凝土贴坡沿山体表面设置,第二混凝土贴坡(3)下端连接贴坡齿槽(6),贴坡齿槽(6)连接有护坦(7),护坦(7)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方位的对泄洪影响范围内山体进行巩固,防止山体滑坡;减少河道对山体的冲刷;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边坡支护: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常用的支护结构型式有:1、重力式挡墙;2、扶壁式挡墙;3、悬臂式支护;4、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5、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6、锚喷支护;7、坡率法。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受泄洪影响,山体侧面的公路的内侧上部、外侧下部易形成塌方,无法正常通行,影响大坝及防汛安全。现有技术中边坡支护装置单一,针对泄洪影响范围内的边坡效果不佳,因此需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解决针对山体侧面的公路,现有的边坡支护装置单一,针对泄洪影响范围内的边坡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结构: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混凝土贴坡、挡墙、第二混凝土贴坡、贴坡齿槽、护坦,第一混凝土贴坡在沿公路内侧上部的山体表面设置,顺着山体表面向上;挡墙在沿公路外侧下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顶部与公路齐平,顺着山体表面向下,挡墙顺着山体表面向下下端连接第二混凝土贴坡,第二混凝土贴坡沿山体表面设置,第二混凝土贴坡下端连接贴坡齿槽,贴坡齿槽连接有护坦,护坦水平设置。泄洪影响范围内的山体上的公路一般位于山体侧面,靠近山体的一侧为内侧,远离山体的一侧为外侧。对公路内侧上部布置第一混凝土贴坡可防止公路上方的山体滑坡,在公路外侧下部布置挡墙,可抵抗山体侧的压力,防止公路塌陷,再顺着山体表面向下布置第二混凝土贴坡,可防止公路下方的山体滑坡,第二混凝土贴坡下端有贴坡齿槽,贴坡齿槽连接有护坦,可将第二混凝土贴坡上的纵向力和横向力传递到护坦,对第二混凝土贴坡的力学性能起到巩固,同时护坦用以保护山体免受水流冲刷或其他侵蚀破坏。采用混凝土贴坡、挡墙、贴坡齿槽、护坦等结构,可全方位的对公路上下部山体进行保护,防止山体滑坡。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混凝土贴坡厚0.3~0.6m,其内布置有受力筋和分布筋,受力筋和分布筋垂直分布,受力筋和分布筋布置均为Φ16@200,即直径16㎜的钢筋间距200㎜布置;所述的第二混凝土贴坡厚0.5~0.8m,其内布置有受力筋和分布筋,单层配筋,受力筋和分布筋垂直分布,受力筋和分布筋布置均为Φ16@200。第二混凝土贴坡位于公路下部,且更加接近山体下方的河道,因此比第一混凝土贴坡厚一些,在第一混凝土贴坡及第二混凝土贴坡内进行配筋,提高力学性能,进一步巩固山体,防止滑坡。作为优选,所述的挡墙为重力式挡墙,其截面为直立三角形,底面及靠近山体一面为直边,墙体高度为5.5~6.5m。此重力式挡墙为垂直式,依靠墙身自重抵抗山体侧压力,可避免墙身增高,施工简单,经济效益高,同时满足力学性能需求。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混凝土贴坡上布置有两排锚索,每排锚索均水平布置,其锚杆深入山体,水平下倾12~17°;上排锚索之间间距4~6m,锚杆全长为L=35m/30m交错布置;下排锚索之间间距8~12m,锚杆全长为L=35m/30m交错布置。锚索是通过外端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锚固在滑动面以内的稳定岩体中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钢绞线,直接在滑面上产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以提高边坡岩体的整体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达到整治顺层、滑坡及危岩、危石的目的。两排锚索,间距不同,长度交错布置,采用此方式进行锚索布置,增加抗滑阻力,拉紧山体,山体整体抗滑坡性提高。作为优选,所述的贴坡齿槽截面为长方形,其深度为0.8~1.2m,宽度为1.2~2m,在贴坡齿槽底部布置第一锚筋桩,垂直向下深9~12m。在贴坡齿槽6底部布置第一锚筋桩,锚筋桩将锚固体与土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锚固体的承压作用,将自由段的拉力传至土体深处,进一步提高山体的力学性能,防止滑坡。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混凝土贴坡的下部布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的第二混凝土贴坡的下部布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及第二排水管均垂直深入山体,其管体深入山体端水平上扬。在泄洪影响范围的山体,空气中水含量较大,设置排水管,一方面能将山体内的水排出,保持山体内部的干燥,另一方面如果山体下方河道水位上涨,对第二混凝土贴坡进行冲击,第二排水管能吸收一部分水的冲击力,提高第二混凝土贴坡的抗冲击性,进一步防止山体滑坡。作为优选,在所述的公路内侧设置排水沟,采用混凝土浇筑。第一排水管排出的水顺着第一混凝土贴坡流下,流入排水沟排走,一方面防止水流到路面造成积水,另一方面采用混凝土浇筑,防止水流对公路内侧的山体进行冲刷。作为优选,在第一混凝土贴坡顶部布置第二锚筋桩,布置方式为3Φ25@2m,外露0.5~1m。即3根直径25㎜的钢筋形成一个锚筋桩,锚筋桩之间间距2m布置。进一步提高山体整体性,进一步防止滑坡。作为优选,所述的锚索在山体外一端设置有工作锚,所述的工作锚上安装有锚索测力计,在工作锚及锚索测力计外安装有保护罩。锚索测力计用来长期监测水工结构物及其它混凝土结构物、岩石边坡、桥梁等预应力的锚固状态,在工作锚及锚索测力计外安装保护罩,对工作锚及锚索测力计进行保护,防止其遇水生锈,同时防止山体滑落的石块将其打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全方位的对泄洪影响范围内山体进行巩固,提高力学性能,防止山体滑坡;能减少河道对山体的冲刷;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防止积水,防止水流冲刷;能对锚索的工作锚及锚索测力计进行保护,延长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两排锚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贴坡齿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排水沟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锚筋桩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锚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结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示出了此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混凝土贴坡8、挡墙2、第二混凝土贴坡3、贴坡齿槽6、护坦7,在泄洪影响范围内的山体上,公路1位于山体侧面,在公路1内侧上部、外侧下部,顺着山体设置支护,第一混凝土贴坡8沿公路1内侧上部的山体表面设置,第一混凝土贴坡8厚0.3m,其内布置有受力筋和分布筋,受力筋和分布筋垂直分布,受力筋和分布筋布置均为Φ16@200,即直径16㎜的钢筋间距200㎜布置;挡墙2沿公路1外侧下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2顶部与公路齐平,挡墙2下端连接第二混凝土贴坡3,第二混凝土贴坡3沿山体表面设置,第二混凝土贴坡3厚0.5m,其内布置有受力筋和分布筋,单层配筋,受力筋和分布筋垂直分布,受力筋和分布筋布置均为Φ16@200。第二混凝土贴坡3下端有贴坡齿槽6,贴坡齿槽6连接有护坦7,护坦7水平设置。实施例2: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混凝土贴坡8、挡墙2、第二混凝土贴坡3、贴坡齿槽6、护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凝土贴坡(8)、挡墙(2)、第二混凝土贴坡(3)、贴坡齿槽(6)、护坦(7),第一混凝土贴坡(8)沿公路(1)内侧上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2)沿公路(1)外侧下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2)顶部与公路(1)齐平,挡墙(2)下端连接第二混凝土贴坡(3),第二混凝土贴坡(3)沿山体表面设置,第二混凝土贴坡(3)下端连接贴坡齿槽(6),贴坡齿槽(6)连接有护坦(7),护坦(7)水平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凝土贴坡(8)、挡墙(2)、第二混凝土贴坡(3)、贴坡齿槽(6)、护坦(7),第一混凝土贴坡(8)沿公路(1)内侧上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2)沿公路(1)外侧下部的山体表面设置,挡墙(2)顶部与公路(1)齐平,挡墙(2)下端连接第二混凝土贴坡(3),第二混凝土贴坡(3)沿山体表面设置,第二混凝土贴坡(3)下端连接贴坡齿槽(6),贴坡齿槽(6)连接有护坦(7),护坦(7)水平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混凝土贴坡(8)厚0.3~0.6m,其内布置有受力筋和分布筋,受力筋和分布筋垂直分布,受力筋和分布筋布置均为Φ16@200;所述的第二混凝土贴坡(3)厚0.5~0.8m,其内布置有受力筋和分布筋,单层配筋,受力筋和分布筋垂直分布,受力筋和分布筋布置均为Φ16@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墙(2)为重力式挡墙,其截面为直立三角形,底面及靠近山体一面为直边,墙体高度为5.5~6.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洪影响范围内边坡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混凝土贴坡(3)上布置有两排锚索,每排锚索均水平布置,其锚杆深入山体,水平下倾12~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宇轩王礼方建文彭春平张秀平钱自雄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唐国际文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