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属于铁矿还原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方法。
技术介绍
自18世纪末提出了直接还原技术的设想,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至今总共提出过数十种工艺,按照所用还原剂来分类则有气基和煤基两种工艺。从直接还原的发展来看,无论是直接还原的实际产量还是生产能力,气基直接还原法一直占主导地位(约80%),煤基直接还原法占20%左右。气基工艺主要集中在伊朗、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俄罗斯等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对于其它非焦煤资源丰富的地区,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则成为首选。煤基直接还原流程按生产设备分类主要包括回转窑流程、转底炉流程和隧道窑流程。在所有煤基直接还原工艺中回转窑法占绝对优势,煤基直接还原铁产量的98%由煤基回转窑生产。回转窑法主要原料为氧化球团矿,所用的还原剂主要为非结焦性高反应性煤(次烟煤、烟煤、褐煤),还原煤80%与矿石一起自窑尾加入,20%自窑头喷入。还原温度为1050℃左右,原料在窑内停留时间约为10~12h,每吨海绵铁约消耗还原煤800kg,净能耗在13.4GJ.t-1左右。存在流程长、投资大、总体能耗高,球团在窑内停留时间长,易产生低温还原粉化,产品开裂,窑容利用系数偏低,窑内粉末量大,回转窑易结圈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转底炉法最早用于从合金钢冶炼废料中回收镍、铬和铁,实践证明,用该法生产海绵铁也是可行的。该法的主体设备是一个环形炉,环形炉呈密封的圆盘状,炉体在运动中以垂线为轴作旋转运动。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燃烧室(1)、蓄热体(2)、还原室(3)、烟道(4)、物料承托透气台(5)、还原气体净化提质装置(6)、第一烟气开关(K1);/n其中,所述燃烧室(1)设置在还原室(3)的上方,燃烧室(1)与还原室(3)连通;蓄热体(2)设置在燃烧室(1)与还原室(3)之间,蓄热体(2)为透气结构;还原室(3)的下端与烟道(4)连通;还原室(3)的下端通过第一烟气开关(K1)与烟道(4)连接;/n物料承托透气台(5)设置在还原室(3)内,物料承托透气台(5)的底部为透气隔板,还原气体净化提质装置(6)通过抽风口管道(L1)与物料承托透气台(5)的底部连通;还原气体管道(L2)与燃烧室(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燃烧室(1)、蓄热体(2)、还原室(3)、烟道(4)、物料承托透气台(5)、还原气体净化提质装置(6)、第一烟气开关(K1);
其中,所述燃烧室(1)设置在还原室(3)的上方,燃烧室(1)与还原室(3)连通;蓄热体(2)设置在燃烧室(1)与还原室(3)之间,蓄热体(2)为透气结构;还原室(3)的下端与烟道(4)连通;还原室(3)的下端通过第一烟气开关(K1)与烟道(4)连接;
物料承托透气台(5)设置在还原室(3)内,物料承托透气台(5)的底部为透气隔板,还原气体净化提质装置(6)通过抽风口管道(L1)与物料承托透气台(5)的底部连通;还原气体管道(L2)与燃烧室(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气体净化提质装置(6)的第一出风口通过还原气体管道(L2)与燃烧室(1)连通;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H1);第一换热器(H1)设置在还原气体管道(L2)上,并且第一换热器(H1)位于烟道(4)内;还原气体通过第一换热器(H1)与烟道(4)内的烟气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的顶部设置有燃气烧嘴(101);所述燃烧室(1)内设置有助燃气体喷嘴(102);作为优选,助燃气体喷嘴(102)位于燃气烧嘴(101)的一侧;和/或
还原室(3)的侧壁上设置有再燃烧嘴(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H2)和第三管道(L3),第二换热器(H2)设置在第三管道(L3)上,并且第二换热器(H2)位于烟道(4)内;助燃气体通过第三管道(L3)与助燃气体喷嘴(102)连通,助燃气体通过第二换热器(H2)与烟道(4)内的烟气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干馏室(7);所述干馏室(7)的底部与烟道(4)连通;干馏室(7)顶部的干馏物出口(701)通过第四管道(L4)与燃气烧嘴(101)连通;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装料区(8)、第一物料运输开关(W1);装料区(8)设置在干馏室(7)的一侧;第一物料运输开关(W1)设置在装料区(8)与干馏室(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冷却室(9);冷却室(9)的底部通过第五管道(L5)与还原气体净化提质装置(6)的第二出风口连通;冷却室(9)顶部的气体出口通过第六管道(L6)与燃烧室(1)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烟道(4)为烟气输送和物料转移两用烟道;在干馏室(7)内干馏完成的物料通过烟道(4)转移到还原室(3)内;作为优选,冷却室(9)设置在烟道(4)上,在还原室(3)内还原完成的物料通过烟道(4)转移到冷却室(9)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高效还原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室(9)设置在烟道(4)上具体为,该系统还包括:第二物料运输开关(W2)、第三物料运输开关(W3);第二物料运输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凌云,黄柱成,姜涛,张元波,梁之凯,钟荣海,郭宇峰,李光辉,杨永斌,范晓慧,李骞,陈许玲,彭志伟,徐斌,甘敏,饶明军,杨凌志,姜雄,蔡威,金芸芸,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