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733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气两用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节能燃烧器由耐火圈(1)、油缸体(3)、进风管(7)、进油嘴(5)、进油管(6)和筒体(4)组成,油缸体(3)位于筒体(4)中,其上有进风口(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燃烧器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能使液体和气体燃料充分燃烧,无烟,噪声低,燃烧稳定,不论大、中、小火都不熄火,不闷火,安全可靠。经实测,在150mm火焰高温区达到900-1000℃,比同类燃烧器提高100-200℃。节约能耗,比同类产品节油1.5-2kg/小时。(*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油气两用燃烧装置。液体燃料燃烧属于非均相性扩散燃烧,由于某些液体如柴油燃点较高,常温下不能用火点燃,因此在燃烧前必须进行油滴裂解、雾化,在燃油表面形成一层燃油蒸汽,并同时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在工业炉及食品炉灶中,油雾化及与空气混合是通过燃烧器来实现的,所以燃烧器的结构、形状、尺寸、空气介质的供给方式对液体燃料燃烧全过程将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公开使用的食品炉灶中大部分为低压雾化燃烧器,这种燃烧器一般由燃烧器筒体、进风管、接头油管、汽化油喷嘴和内旋流体组成,接头油管从筒体侧面进入,进风管从筒体底部进入,两者间为垂直,内旋流体上有圆孔状开口。这种燃烧器普遍存在着油滴雾化不均匀、油和空气混合速度慢、不完全等缺点,使得燃烧效果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稳定、完全、噪声低的节能燃烧器。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燃烧器由耐火圈、油缸体、进风管、进油咀、进油管和筒体组成,油缸体位于筒体中,其上有进风口。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形成旋转射流从油缸体喷出,迅速与油雾混合弥散成油雾矩,由于空气流速很高,能快速冲击裂解油分子,使其雾化混合十分理想。当火焰燃烧后,由于旋转射流影响,火焰将产生轴向及切向压力梯度,当轴向压力梯度逐渐增大后,油雾化分子将在轴向发生倒流,在油喷嘴出口附近,火焰内部出现回流区,并卷吸周围介质进行燃烧,提高了火焰根部温度,形成了自身预热雾化良好循环。本技术所述燃烧器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能使液体和气体燃料充分燃烧,无烟,噪声低,燃烧稳定,不论大、中、小火都不熄火,不闷火,安全可靠。经实测,在150mm火焰高温区达到900-1000℃,比同类燃烧器提高100-200℃。热效应达到90以上,油发热量达到7000-8000大卡/公升,节约能耗,比同类产品节油1.5-2Kg/小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主视剖面图。附图可做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进风管7从筒体4底面切向进入,油缸体3位于筒体4中,其上有进风口11,进风口11的形状为 形,也可为 形, 形等,油缸体3由油缸盖2,油缸底9,螺母8和拉紧螺杆10固定,其上部为耐火圈1,底部为进油咀5和进油管6。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燃烧器,由耐火圈(1)、油缸体(3)、进风管(7)、进油咀(5)、进油管(6)和筒体(4)组成,其特征在于油缸体(3)位于筒体(4)中,其上有进风口(1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11)为形。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11)为形。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11)为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油气两用燃烧装置。本技术所述的节能燃烧器由耐火圈(1)、油缸体(3)、进风管(7)、进油嘴(5)、进油管(6)和筒体(4)组成,油缸体(3)位于筒体(4)中,其上有进风口(11)。本技术所述燃烧器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能使液体和气体燃料充分燃烧,无烟,噪声低,燃烧稳定,不论大、中、小火都不熄火,不闷火,安全可靠。经实测,在150mm火焰高温区达到900—1000℃,比同类燃烧器提高100—200℃。节约能耗,比同类产品节油1.5—2kg/小时。文档编号F23D17/00GK2281482SQ9621837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阮春生 申请人:昆明市静烈骑士厨房设备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燃烧器,由耐火圈(1)、油缸体(3)、进风管(7)、进油咀(5)、进油管(6)和筒体(4)组成,其特征在于油缸体(3)位于筒体(4)中,其上有进风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静烈骑士厨房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