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及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143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及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属于轮胎硫化设备技术领域,该硫化室废气收集罩能够在不对硫化机结构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安装于单台硫化机的硫化室外,从废气源头直接收集废气,包含该硫化室废气收集罩的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能够对单台硫化机进行高效且精准的废气收集,并集中进行废气处理,能耗小,废气处理成本低。该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包括套设于硫化机硫化室外的第一罩体,第一罩体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形,第一罩体包括内壁板、外壁板、顶板和底板,内壁板、外壁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围成第一废气收集腔,内壁板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废气收集孔,顶板上连接有与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第一废气收集管。

Waste gas collection cover of curing chamber and waste gas treatment system of curing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及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轮胎硫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及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料为橡胶、炭黑、硫磺、促进剂、防老剂等,在生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大,废气中的污染成分复杂多变,尤其是废气中恶臭成分对厂区和周围环境均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如何实现硫化机群废气治理是困扰许多轮胎生产商的重大课题,目前一些轮胎设备厂家已在此方面有所研究,并应用到硫化车间。例如:专利CN208390614U公开了一种硫化废气收集罩,其罩设于硫化车间的硫化机机群外,然而,其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收集效率低、能耗巨大,而且,在需要对某一硫化机进行参数调整或维修时,操作人员进入硫化车间操作时仍会受废气危害。而专利CN206373142U提供了一种轮胎硫化机废气收集装置,其在上、下模具上分别安装上、下集气罩以收集废气,然而,这种废气收集装置的安装需要对硫化机的结构进行改造,上、下集气罩的安装较为繁琐。因而,如何在不对硫化机结构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对单台硫化机进行高效且精准的废气收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及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该硫化室废气收集罩能够在不对硫化机结构进行改动的前提下安装于单台硫化机的硫化室外,从废气源头直接收集废气,废气溢出少、收集效率高,包含该硫化室废气收集罩的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能够对单台硫化机进行高效且精准的废气收集,并集中进行废气处理,能耗小,废气处理成本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包括套设于硫化机硫化室外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形,所述第一罩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罩体内壁的内壁板,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罩体外壁的外壁板,连接于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顶端边沿之间的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底端边沿之间的底板;所述内壁板、外壁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围成第一废气收集腔,所述内壁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废气收集孔,所述顶板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第一废气收集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罩体上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硫化室的连接板。作为优选,所述内壁板与外壁板之间设有隔热层。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的厚度,且所述隔热层贴合于所述内壁板;所述隔热层的高度小于所述内壁板的高度,且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内壁板的中部。作为优选,所述废气收集孔呈多排设置,多排所述废气收集孔分布于所述隔热层的上方和下方。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用于处理废气的废气处理设备,以及用于提供吸气动力的第一风机;所述废气处理设备通过废气输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管,所述第一风机连接于所述废气处理设备。作为优选,所述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卸胎废气收集罩,所述卸胎废气收集罩包括罩设于硫化机卸胎辊道上的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与卸胎辊道之间形成第二废气收集腔,所述第二罩体位于轮胎输送方向上的两相对侧面均设有供轮胎进入或离开所述第二废气收集腔的软帘,所述第二罩体顶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第二废气收集管,所述第二废气收集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废气输送管。作为优选,所述废气处理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过滤箱和吸附塔,所述吸附塔装填有吸附剂。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塔包括并联的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均连接有用于吸附剂再生的再生设备,所述再生设备包括用于提供新风以使吸附剂脱附的第二风机,以及用于处理脱附废气的催化燃烧设备;所述第二风机、吸附塔、催化燃烧设备依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通过设置的第一罩体可直接套设于单台硫化机的硫化室外,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无需对硫化机结构进行改动,也无需改变硫化车间原有硫化机的布局,其自重较轻,适合于不同规模不同工况的硫化车间;2、本技术提供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中,第一罩体为中空结构,通过内壁板设置的废气收集孔可在硫化室开模时直接将废气吸入第一罩体内部的第一废气收集腔中,进而可通过第一废气收集管将废气导出以便于后续进行处理,其从废气源头直接收集废气,废气溢出少、收集效率高;3、本技术提供的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通过第一风机提供吸力使硫化室开模时产生的废气被吸入硫化室废气收集罩中,进而通过废气处理设备处理收集的废气,实现了对单台硫化机所产生废气的高效精准收集和集中处理,所需风量少,可大量节约吸气动力能耗,废气处理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罩体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和卸胎废气收集罩的硫化机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硫化室废气收集罩;11、第一罩体;111、内壁板;112、外壁板;113、顶板;114、底板;115、第一废气收集腔;12、废气收集孔;13、第一废气收集管;14、废气导出口;15、连接板;16、开口;17、隔热层;2、硫化机;21、硫化室;22、卸胎辊道;3、废气输送管;4、废气处理设备;41、过滤箱;42、吸附塔;421、第一吸附塔;422、第二吸附塔;5、第一风机;6、再生设备;61、第二风机;62、催化燃烧设备;7、卸胎废气收集罩;71、第二罩体;72、软帘;73、第二废气收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硫化室废气收集罩1,包括套设于硫化机2硫化室21外的第一罩体11,第一罩体11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形,第一罩体11包括用于形成第一罩体11内壁的内壁板111,用于形成第一罩体11外壁的外壁板112,连接于内壁板111和外壁板112顶端边沿之间的顶板113,以及连接于内壁板111和外壁板112底端边沿之间的底板114;内壁板111、外壁板112、顶板113和底板114之间围成第一废气收集腔115,内壁板111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废气收集腔115相连通的废气收集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硫化机硫化室外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形,所述第一罩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罩体内壁的内壁板,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罩体外壁的外壁板,连接于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顶端边沿之间的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底端边沿之间的底板;所述内壁板、外壁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围成第一废气收集腔,所述内壁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废气收集孔,所述顶板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第一废气收集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硫化机硫化室外的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筒形,所述第一罩体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罩体内壁的内壁板,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罩体外壁的外壁板,连接于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顶端边沿之间的顶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底端边沿之间的底板;所述内壁板、外壁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围成第一废气收集腔,所述内壁板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废气收集孔,所述顶板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相连通的第一废气收集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上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硫化室的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板与外壁板之间设有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废气收集腔的厚度,且所述隔热层贴合于所述内壁板;所述隔热层的高度小于所述内壁板的高度,且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内壁板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硫化室废气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收集孔呈多排设置,多排所述废气收集孔分布于所述隔热层的上方和下方。


6.硫化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贺徐楠楠胡林林柴方刚朱本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星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