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63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属于气体燃烧领域。由预混室(1)、燃气喷嘴(2)、空气导流管(3)、气体导流面(4)和多孔金属板(5)组成。其中,空气导流管(3)与气体导流面(4)沿预混室的内壁面相对布置,均为对称结构;空气导流管由两个1/4圆弧的圆形管组成,空气的进气口设在空气导流管的中心位置,气体导流面由四个1/4圆弧的圆柱面组成,气体导流面中心位置的两个1/4圆弧半径小于外侧的两个1/4圆弧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体导流管和导流面的设计,使空气在预混室内形成两个相切的空气旋流,与这两个相切的空气旋流正交的燃气流在空气旋流相切点与空气混合,使空气与燃气在比较小的空间内迅速预混均匀。(*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体燃烧设备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属于气体燃烧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气体燃烧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方式,预混燃烧是将空气与燃料气预混,然后进行燃烧,该种燃烧方式的燃烧效率高,燃烧温度均匀,是一种比较好的燃烧方式。但是,这种燃烧需要空气与原料气预混均匀,此外,目前倍受重视的催化燃烧技术也需要空气与原料气预混均匀,但是,在比较小的空间内使空气与燃气迅速预混均匀是对工程技术的一项挑战,现有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一般是依靠分配板或多孔喷嘴解决空气和燃气预混问题,不能在一个很紧凑的空间内达到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解决现有用于气体燃烧设备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不能在一个很紧凑的空间内达到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的缺点,提出一种可以在比较小的空间内使空气与燃气迅速预混均匀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5。本技术由预混室1、燃气喷嘴2、空气导流管3、气体导流面4和多孔金属板5五个主要部分组成,预混室用来提供燃料气和空气的预混空间,燃气喷嘴2用来喷射燃料气,在预混室的出口处设置的多孔金属板使预混后的燃气形成平稳的柱塞流。本技术设计的要点在于在预混室内设置有空气导流管和气体导流面,空气导流管由两个1/4圆弧的圆形管组成,气体导流面布置在与空气导流管相对的一侧,由四个1/4圆弧的圆柱面组成,气体导流面中心位置的两个1/4圆弧半径为外侧的两个1/4圆弧半径的1/6~1/3,圆弧柱面之间光滑连接。本技术利用气体导流管和导流面的设计,使空气在预混室内形成两个相切的空气旋流,与这两个相切的空气旋流正交的燃气流在空气旋流相切点与空气混合,使空气与燃气在比较小的空间内迅速预混均匀。本技术还设置有孔径为0.5~10mm的多孔金属板,其作用是增加燃气流速,使其大于火焰传播速度,防止回火现象。燃气喷嘴位于预混室的中心位置,使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加迅速。本技术利用气体导流管和导流面的设计,实现了空气与燃气在比较小的空间内迅速预混均匀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结构图;图2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室俯视图;图3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室侧视图;图4金属多孔板结构图。1、预混室,2、燃气喷嘴,3、空气导流管,4、气体导流面,5、多孔金属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可以用于小型燃气炉和家用供暖锅炉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本实施例中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室1、燃气喷嘴2、空气导流管3、气体导流面4和多孔金属板5五个主要部分,参照图1和图2。图2是燃料与空气预混室1的俯视图,空气导流管3与气体导流面4沿预混室1的内壁面相对布置,均为对称结构;空气导流管3由两个1/4圆弧的圆形管组成,空气的进气口为三通装置,设在空气导流管的中心位置,气体导流面4由四个1/4圆弧的圆柱面组成,气体导流面中心位置的两个1/4圆弧为外侧的两个1/4圆弧半径的1/5,圆弧柱面之间光滑连接。空气在预混室内形成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涡流,燃气进气喷嘴2位于预混室的中心位置,也是两个气体涡流相切点,在气体涡流中燃气与空气迅速充分的混合均匀。混合气通过金属的多孔板5形成稳定的柱塞流。金属的多孔板5上孔按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孔径为1.0mm,其作用是增加燃气流速,使其大于火焰传播速度,防止回火现象。该实施例应用于小型燃气炉和家用供暖锅炉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小型燃气炉和家用供暖锅炉的功率应为12~48kw/h。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室(1)、燃气喷嘴(2),其特征在于预混室(1)内设置有空气导流管(3)和气体导流面(4);其中,预混室(1)的腔体为圆柱形空间,空气导流管(3)与气体导流面(4)沿预混室(1)的内壁面相对布置,均为对称结构;空气导流管(3)由两个1/4圆弧的圆形管组成,空气的进气口设在空气导流管的中心位置,气体导流面(4)由四个1/4圆弧的圆柱面组成,气体导流面中心位置的两个1/4圆弧半径小于外侧的两个1/4圆弧半径,圆弧柱面之间光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导流面中心位置的两个1/4圆弧半径为外侧的两个1/4圆弧半径的1/6~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预混室(1)的出口处还设置有多孔金属板(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金属板的孔径为0.5~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气喷嘴(2)位于预混室的中心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属于气体燃烧领域。由预混室(1)、燃气喷嘴(2)、空气导流管(3)、气体导流面(4)和多孔金属板(5)组成。其中,空气导流管(3)与气体导流面(4)沿预混室的内壁面相对布置,均为对称结构;空气导流管由两个1/4圆弧的圆形管组成,空气的进气口设在空气导流管的中心位置,气体导流面由四个1/4圆弧的圆柱面组成,气体导流面中心位置的两个1/4圆弧半径小于外侧的两个1/4圆弧半径。本技术利用气体导流管和导流面的设计,使空气在预混室内形成两个相切的空气旋流,与这两个相切的空气旋流正交的燃气流在空气旋流相切点与空气混合,使空气与燃气在比较小的空间内迅速预混均匀。文档编号F23D14/46GK2864386SQ200620001008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何洪, 戴洪兴, 訾学红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燃料与空气预混装置,包括预混室(1)、燃气喷嘴(2),其特征在于:预混室(1)内设置有空气导流管(3)和气体导流面(4);其中,预混室(1)的腔体为圆柱形空间,空气导流管(3)与气体导流面(4)沿预混室(1)的内壁面相对布置,均为对称结构;空气导流管(3)由两个1/4圆弧的圆形管组成,空气的进气口设在空气导流管的中心位置,气体导流面(4)由四个1/4圆弧的圆柱面组成,气体导流面中心位置的两个1/4圆弧半径小于外侧的两个1/4圆弧半径,圆弧柱面之间光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洪戴洪兴訾学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