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及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038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5:10
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由保护层I、导电层I、电致变色层I、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II、导电层II及保护层II构成;电致变色层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到透明的阴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电解质层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电致变色层I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I到透明的阴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实现颜色I到颜色II的稳定可逆变化。以及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的组装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任意颜色之间可逆变化,具有高对比度、较快响应速度、稳定性好、功耗低等优点。在显示器件领域(如防伪、变色玻璃、电子标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 double electrochromic layer device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which can transform between any col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及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任意颜色至任意颜色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器件是一种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可逆的、持久的光学性质变化的器件,具体包括颜色、透过率和对比度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器件通常由五层结构组成,分别是电致变色层I、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和两层透明导电层。其中,透明导电层是电子导电体,外界电源通过它们为器件施加变色时所需的电压;电解质层在整个器件中起到为正负极提供离子传输通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隔离正负极材料,防止器件出现短路现象;电致变色层主要体现在材料颜色的变化,在充放电过程中呈现着色和褪色的效果,同时,离子存储层为电致变色层提供和储存变色所需的离子,它们是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本专利技术电致变色层I和II互为离子储存层,且都具备从某种颜色和透明之间变化,将这样两种性质的材料组装在一个器件中能很好地实现它们的协同变色作用,即正负极材料着色互相显示。电致变色层由电致变色材料进行制备,电致变色材料可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早期的电致变色材料多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例如WO3、TiO2和V2O5等,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对比度,但颜色单一且响应速度慢;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有机小分子和导电聚合物),其结构种类多且易修饰,加工性能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成为新一代电致变色显示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想要使变色材料的颜色满足使用需求,在调色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当想调整变色材料氧化态颜色时,对应中性态颜色往往也会发生改变。这使得电致变色器件走向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转变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本器件从另一个方面去解决调色问题。即使用两种从某种颜色到透明的物质组装器件,两种物质可分别修饰调色,互不干扰。且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循环稳定性好,寿命长,颜色变化均匀,响应时间快。这在显示器件领域(如防伪、变色玻璃、手机后壳、电子标签、电子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由保护层I、导电层I、电致变色层I、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II、导电层II及保护层II构成;导电基底包含保护层和导电层;所述的电致变色层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到透明或透明到任意颜色I的极阴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的电解质层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所述电致变色层I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I到透明或透明到任意颜色II的阴极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制备出的电致变色器件就能够实现颜色I到颜色II的稳定可逆变化,表1为根据不同的变色层I和变色层II,制备出相应器件的变色情况;表1。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层I和保护层II各自独立为透明玻璃、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电层I和电层II各自独立为氧化铟锡、氟掺杂氧化锡、导电银纳米线或导电PET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致变色层I和电致变色层II各自独立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到透明可逆切换的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解质层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将高分子聚合物于试剂瓶中,然后加高分子溶胀剂,加热溶胀,记为体系A;将支持电解质加入到混合溶剂中,超声至电解质完全溶解,溶胀过程为:置于70~80℃(优选75℃)的烘箱中加热溶胀15~25小时(优选20小时),记为体系B;将上述体系A与体系B混合,并将所得混合体系超声,将混合的溶液置于烘箱中加热,得到凝胶态电解质;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聚氧化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或聚丙烯腈。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分子溶胀剂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丙烯酯;所述的电解质为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致变色层I或电致变色层II的制备方法为电化学聚合时:将电致变色材料单体、支持电解质及电解溶剂组成电解液,加入到三电极电解池中,所述的三电极由导电基底、参比电极及对电极构成,采用恒电位法,在0.8~1.8电压,聚合电量为0.02C~0.6C下在导电基底I上电沉积得到聚合物薄膜,经清洗、干燥后,即在所述的导电基底上得到电致变色层;所述的支持电解质的浓度为10-2~1.5mol/L;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单体的初始终浓度为1.5mmol/L~1mol/L。再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持电解质为四丁基高氯酸铵、四丁基六氟磷酸铵、高氯酸钾、四氟硼酸锂;所述的电解溶剂为乙腈、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环己烷或碳酸丙烯酯;所述的参比电极是银-银离子电极、银-氯化银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所述的对电极为铂、金、钛或不锈钢。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致变色层I或电致变色层II的制备方法为旋涂、刮涂或喷涂时:电致变色层I或电致变色层II材料为溶质,混合溶液为溶剂,导电基底为基板,分别用旋涂、刮涂或喷涂的方法获得薄膜,然后烘干后得到电致变色层I或电致变色层II薄膜;混合溶液为乙腈、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环己烷或碳酸丙烯酯;所述的烘干过程具体操作为:置于40~8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12h即得薄膜。进一步地,将电致变色层II的导电基底II上布置有与所述的导电基底相匹配的胶框,然后向所述的胶框内灌满所得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然后将所得覆有电致变色层I的导电基底I盖在所述的胶框上,确保所述的导电基底I的电致变色层I和导电基底II的电致变色层II分别与胶框的两侧紧密贴合并与胶框形成密闭空间,然后放入烘箱于40~60℃下干燥得到电致变色器件。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凝胶态电解质:将高分子聚合物于试剂瓶中,然后加高分子溶胀剂,加热溶胀,记为体系A;将支持电解质加入到混合溶剂中,超声至电解质完全溶解,溶胀过程为:置于70~80℃(优选75℃)的烘箱中加热溶胀15~25小时(优选20小时),记为体系B;将上述体系A与体系B混合,并将所得混合体系超声,将混合的溶液置于烘箱中加热,得到凝胶态电解质;(2)采用电化学聚合、旋涂、刮涂或喷涂制备带有电致变色层I和电致变色层II薄膜的导电基底;(3)将电致变色层II的导电基底II上布置有与所述的导电基底相匹配的胶框,然后向所述的胶框内灌满所得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然后将所得覆有电致变色层I的导电基底I盖在所述的胶框上,确保所述的导电基底I的电致变色层I和导电基底II的电致变色层II分别与胶框的两侧紧密贴合并与胶框形成密闭空间,然后放入烘箱于40~60℃下干燥得到电致变色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1、本专利技术从另一个方面去解决调色问题。即使用两种物质实现在任意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由保护层I、导电层I、电致变色层I、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II、导电层II及保护层II构成;导电基底包含保护层和导电层;所述的电致变色层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到透明或透明到任意颜色I的极阴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的电解质层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所述电致变色层I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I到透明或透明到任意颜色II的阴极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制备出的电致变色器件就能够实现颜色I到颜色II的稳定可逆变化,表1为根据不同的变色层I和变色层II,制备出相应器件的变色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实现在任意颜色之间转变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从上到下依次由保护层I、导电层I、电致变色层I、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II、导电层II及保护层II构成;导电基底包含保护层和导电层;所述的电致变色层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到透明或透明到任意颜色I的极阴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的电解质层为聚合物凝胶电解质;所述电致变色层II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II到透明或透明到任意颜色II的阴极或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制备出的电致变色器件就能够实现颜色I到颜色II的稳定可逆变化,表1为根据不同的变色层I和变色层II,制备出相应器件的变色情况;



表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I和保护层II各自独立为透明玻璃、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I和电层II各自独立为氧化铟锡、氟掺杂氧化锡、导电银纳米线或导电PET薄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层I和电致变色层II各自独立为能够实现任意颜色到透明可逆切换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致变色层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质层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将高分子聚合物于试剂瓶中,然后加高分子溶胀剂,加热溶胀,记为体系A;将支持电解质加入到混合溶剂中,超声至电解质完全溶解,溶胀过程为:置于70~80℃的烘箱中加热溶胀15~25小时,记为体系B;将上述体系A与体系B混合,并将所得混合体系超声,将混合的溶液置于烘箱中加热,得到凝胶态电解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聚氧化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或聚丙烯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溶胀剂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或碳酸丙烯酯;所述的电解质为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1-丁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展望李维军张凌付海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